何真宗
1
汪渔又出书了!
汪渔重新回到他的“笔墨江湖”来了!而且是《半亩江湖》。
江湖。半亩。有多大?
我问过汪渔,他说:“半亩”语出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之句;“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掬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看来,这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境界,有“笔墨江湖”之意,这是大雅之说。亦有“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说,有点俗。但在汪渔认为:人有一亩三分地,我只有半亩,然则半亩虽小,却是江湖。江湖,何等之大!能做到这些,这也是需要勇气,需要胸怀的。汪渔从政,相忘于文学的“笔墨江湖”,一心低调为人,高调做事,乃至与他打交道的从政人员,都知道汪渔只会做人做事,少有人知道他会行走于文学的江湖的;汪渔从文,淡泊明利,亦低调做人,高调行走于属于他自己的“笔墨江湖”,乃至认识他的人,鲜为人知其汪渔就是曾在领导身边的“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红人”。这种境界,这种“江湖”宽广的胸怀,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么?汪渔在他的《半亩江湖》这本书的封底设计上,相信就有此“笔墨江湖”之意境的绝妙。
汪渔何许人也?他能重新回归到文学的笔墨江湖,让我们何以欢欣鼓舞?
汪渔的同事、作家刘超先生在汪渔最近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半亩江湖》中的序言里写道:“汪渔,本名“汪应钦”,据称“汪渔”是一个响当当的笔名,真名倒还湮没无闻,恰如鲁迅之与周树人。”哈哈,老汪啊老汪,你这条渔隐藏得好深啊。你的真名,我还得你此书才得你真名啊!当然,你的简介也是这样写的:“半个农民,正牌教师,外企经理,特约记者,业余作家,主任科员,写散文、写新闻、写公文。以散文怡情,以新闻安身,以公文立命。多质朴的一位大哥啊,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无论是处于江湖,还是相忘于江湖,10余年来,汪渔在他的半亩“笔墨江湖”创作出100万字的文学、新闻、论文等作品,并发表在《人民日报》等150余家地级以上刊物,其中《帅魂悠悠》、《二十三双布鞋》、《曾经杉木尖》等篇什或获国、省、地级奖,或被《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刊选载,或被有关专著收录。其散文集《曾经杉木尖》出版发行后,在汪渔的老家开县掀起一股汪渔散文风暴。
我记住并常读汪渔作品最多的时期,却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闯荡江湖”史。
2
在汪渔这本《半亩江湖》里,其中“鱼在鸟的天空飞翔”这一打工生活系列专辑,就是记录他打工生活的文字,读罢让我产生共鸣,更像是一颗晶莹剔透毫无杂质的水晶,折射着一个灵魂能够拥有的最闪亮的阳光。
那个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汪渔在1993年发表在广东省总工会主办的《南方工报》上的一篇题为《我所认识的三个台湾人》的文学作品,占据该刊副刊整版三分之二篇幅。作品发表后,还被《深圳特区报》连载了。在这篇作品里,汪渔写了他和三个台湾人之间的故事,一个是“范老板”,一个是“黄经理”,一个是“老乡”毛先生。在汪渔的笔下,在同一个公司里,这三个却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命运。而我最喜欢汪渔笔下的“范老板”。范老板精明果敢,坚守诚信,“有一次,厂里向美国出口了一批插头,货一运拢,厂里很快就接到一份收货传真,其中指出,有2000条插头没按规定用线。虽然我们用了功能完全一样的三芯线,仅只外观上的扁形与园形有别,但买主有意见。老板马上下令各部门连夜赶做2000条,专程运往美国,仅飞机运费就花掉了20万人民币!”。汪渔仅一个短小的故事,把一个关于老板诚信经营的问题,娓娓叙说,看似波澜不惊,却足以震撼人心。范老板“眼中掺不得丝毫沙子”,是因为要保证产品不出现不良品,范老板管人非常严格,以致用“军事化管理”,范老板待人和善,身在台湾心爱北京,还爱唱“红歌”,敢当大陆所有员工的面毫不走调地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老板终归是老板,盛气凌人的性格总是他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的另一种方式,但作为范老板手下的一名员工,汪渔却不卑不亢,一有机会就把自己的家乡长江三峡的美和留传千古的传说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说给老板听,不禁让范老板“喟然长叹:你们真幸运,可惜我连这美妙的去处都无暇顾及!”而作为打工仔身份的汪渔,看他那一派迷惘神往的脸色,那打工仔的自尊心兀地冒了出来:“诚然你是老板,也有被我折服的时侯。”哈哈,看到这里,我大笑起来,心里直叫,“汪渔啊汪渔,你也会这样啊!”不过,我还真的被这样的作品折服了,因为有过到广东打工经历的人,经常遭遇加班加点和低廉的回报,甚至还常被拖欠、克扣工资,所以没有多少打工人对老板有一丝好感,有的还会恨之入骨。就当时整个打工文学都沉浸在描述打工生活枯燥无味、打工经历百无聊赖、打工人生漫无边际的时侯,有谁能像汪渔这样乐观,用豁达大度的胸怀,去“善待”老板并发现他们闪光的一面呢?那时也只有汪渔,不仅带着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去推销自己的能力和汗水,而且带着感恩的情怀,用一个“普通大陆教师”的真诚让范老板和“黄经理”、“老乡”毛先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大陆”。汪渔这样做,“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那就是“愿两岸人民今后有更多更愉快的合作,愿两岸人民以更快的步伐走到一起来吧”。这些语言,这种境界,在沿海,对于一个政府官员来说,可以说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不过的了,而作为“打工身份”的汪渔,能在文学作品里写出这些语言,是难以想像得到的,可以说是超越了文学作品的本身,超出了一般打工作家的思维和胸怀。因此,我一直记住并热爱着这个名叫汪渔的“打工作家”和他的作品。
后来,我又在当时全国最畅销且每期发行过数百万册的《外来工》《佛山文艺》经常读到他的作品,以及在《广东劳动报》《江门文艺》《南叶》等数十种报刊上,汪渔的“笔墨江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印象中,汪渔是感性与激情的人,他写苦难,却决不消沉,让人亢奋积极;写人性,锁眉画骨深入人心,引人无尽遐思人生的感悟;写乡土,总让人泪流满面,散发情深意重的风土记忆;写情爱,总是百转柔肠,挥不尽无数友情似水的诗情画意;写乡情乡音,千回百转,荡气回肠;写老板,更是深怀感恩之心,与众不同……还有他写《二十二次见工》《五千公里盲流》《老板的脸色》《主管,我们好怕你》《邂后深圳》等等,如今他都连同《三个台湾人》一起放进了《半亩江湖》里,读罢泪流满面。汪渔的文字悲而不哀,虽苦有乐,都充满了生活的低蕴,也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力量。在那个大多“打工文学作品”大都只描述苦难经历的“黄金时代”,汪渔这点尤显难能可贵。但是不久,当我们正需要用汪渔的文字来取暖的时侯,汪渔又突然“失踪”了!
3
汪渔回来了!
——这是我在今年离开广州回到万州创业后听到的第一个最振奋人心的声音。
原来,汪渔还在写啊?!难道他只是小隐——隐于江湖?!
如今他又要出书了,而且一出就是两本,一本是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通讯集《渔眼向洋》,另一本就是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半亩江湖》。找到汪渔“失踪”答案的,却是在他的《半亩江湖》里,让我读懂了我眼中的另一个汪渔。
散文集《半亩江湖》,16开本,292页,厚重,大气,还显霸气,由青年作家、汪渔的同事刘超作序,由汪渔的老乡、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时尚重庆》杂志社总编辑彭晓东写跋。一个是同事,一个是老乡,一前一后的站在汪渔的身边,帮助他、呵护他,看着他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汪渔是幸福的,也是真诚和真实的。在《半亩江湖》这本书里,全书精选了汪渔曾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的96篇散文精品,共30万字,分“梦和旅程开始的地方”、“种桃种李种春风”、“遥远之地的诱惑”、“离心脏最近的独白”、“鱼在鸟的天空飞翔”、此情无关风与月”等六辑,乡土特色浓厚,生活气息浓缩,时代感强烈,笔法细腻,语言流畅质朴,悲而不哀,犹如一曲曲婉转悠扬的恋歌或一首首高亢雄浑的赞歌;同时又以乡土为立足点,以文化为灵魂,对家乡对第二故乡乃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用一种纯真的方式进行叙说,用温存的笔墨,把这里的风景、爱情、友情、亲情细致地描摹出来,可以说是作者为故乡献出的精神回报。
汪渔的文字是跟他的人一样真诚和质朴,看系列《混嘴那些事儿》,童年的趣事、乡下的俗事、匠人吃事等等,“盼吃”、“偷吃”、“怕被人抢吃”、“舔”、“望嘴”、“下馆子”等等,关于吃相的描写生动活泼,忍笑不俊,却每每让我读着读着就热泪盈眶,内心一阵酸楚。好一个“混嘴”那些事儿,事事与乡村乡土乡情有关,与时代和生活背景有关,事事与生存有关,当吃遍五湖四海山珍海味,喝尽天下美酒佳肴时,汪渔却感悟:“吃过的吃了,也过了;去过的去了,也过了;来过的来了,也过了。一切都不是浮云。是啥?过程。”这是一种境界啊。而《最是故乡话》,一句接着一句,一串串,一筐筐,大雅大俗,质朴自然和谐,浓浓的乡土和地域色彩,你看得出来是穿针引线的吗?你看得出来是东拼西凑的吗?真是巧了,当然,不巧不成书,汪渔有这个本事,硬是把家乡的乡土乡话,写成世界上最美的方言。而在“梦和旅程开始的地方”这辑系列作品中,无论写蒋公、瘟哥、老拐、婶娘还是写乡下的老师,乡下的秘密,乡村的热闹等等,作品中没有英雄和楷模,总会让我们读出荡气回肠,掩卷长叹,回味无穷。
《你们一定要幸福》,我喜欢这篇,很唯美,很鼓舞人。事实上,读了这篇文章,汪渔和他的同事是幸福的,凌晨两点,能得到别人的走过来的轻轻送上的祝福,你说,夜的前方你还怕黑吗?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误会里,但她是美丽的,如刀郎的歌声“有你的人生路,再苦从不觉得苦,连苦都觉幸福,你们一定要幸福”。《小隐》是汪渔在《半亩江湖》里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日子难过。我不难过。有点佛学的味道,也有诗性的哲理,正漫漫的沁入我们的灵魂,让自己在生活中变得坚强一些,更加纯粹一些。
这就是汪渔吗?小隐隐于江湖。半亩。
汪渔回来了!又重新回到了他的“笔墨江湖”——半亩。半亩何其之小,可以丈量;江湖何其之大也,但可打量!从政也罢,为文也罢,都行走“江湖”,能纳百川,能容天下,但不争天下,这就是汪渔和他的半亩江湖。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