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一部磅礴的红色颂歌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1年7月1日     

王明凯

阅读王顺彬的新诗集《永不熄灭的红》,我的心突然被一个“红”字抓紧,久久不能释怀,不由深深地感慨,好一部气势磅礴的红色颂歌。

为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顺彬利用半年时间创作出了这部诗集,可谓在红彤彤的党旗面前,献上了一份厚礼。这部诗集,从书名到内容,从构思到主题,从词语到咏叹,从节奏到旋律,无不浸润着红、燃烧着红、赞美着红。这部诗集,明确指出,红是中国的颜色,是中国上等的红,是中国人心的红,是中国繁荣兴盛的红。这些红,记住了11·27大屠杀的凶残和惨状;这些红,宣扬了彪炳千秋的红岩精神;这些红,将再造红岩魂,培育新重庆人。这部诗集,红色的分量很重,红色的寄寓很深,红色的憧憬很亮。真可谓:“一个红字了得!”

顺彬对红色拥有挚爱,对红色心怀追寻,对红色饱含感激之情,对红色充满歌颂之意。他告诉我,三年前他就动了念头,要像小说《红岩》那样,写出一部宣扬红岩先烈的诗集。从此,他10多次到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曾家岩50号、桂园、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参观、瞻仰、学习,体验伟人风范和革命志士品格,揭露“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的血腥罪行,化悲痛为力量,润育出鼓舞后人前仆后继的诗句。从此,他白天公干,晚上写诗。他常常一盏浓茶消疲惫,耗去了二分之一的睡眠,在稿纸上跋涉,让每一粒文字在灯光下变得格外的清醒。从此,他随身多了一个小本子,偶有所悟所得的句子,便立即记下来,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轻轨上,甚至厕所里,他都在想诗。一句话,公务留下的所有空隙,全被他的诗意填满。从此,诗歌成为了他的爱人、亲人、友人。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他内心的红。由此可以断定,顺彬永远是一位红色诗人。

红色诗人的标志和特征在于富有革命志向与革命激情,勇于为红色歌唱,敢于因为红色而去昭示正义和真理。顺彬在前年出版过一本诗集,名字叫《记忆中的云》,置于卷首的即为“红色回忆”。他写了一组红色山峦,比如娄山关、宝塔山、井岗山、狼牙山、六盘山……山山红霞映照、红花怒放、红云缠绕、红旗漫卷……让读者看到了红色烟云,听到了红色炮声,领悟到红色来之不易,红色应当好好珍惜。现在,顺彬又推出了一部力作《永不熄灭的红》,让人感觉到他对红的热爱更为强烈,他对红的理解更为深刻,他对红的讴歌更为有力。整部诗集分为三卷,重头戏在卷二的“红色星辰”,他为读者提供的是一组赫赫然煌煌然的歌乐山烈士群雕,是一系列有着无尚光荣和崇高形象的英雄塑像,是永不泯灭的红色追忆、红色理想、红色斗争、红色怀念。这些红,是燃烧的红、呐喊的红、流血的红、灵魂的红。这些红,红得惊心动魄、红得乌云四散、红得历史崭新。在这一卷中,他重点挑选了42位先烈作为典范,泣血而歌。他为这42位先烈咏诵,每人一首,独个造像。这肯定不能同《水浒传》中的36天罡、72地煞相提并论,虽然其中也牵连着“造反有理”、“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血脉相承。这42位先烈,代表300多位英魂,融入伟大的中国解放事业,为正义和真理而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献身。他们在黎明前倒下,他们在烈火中永生。红在昭示着他们生命的不朽,红在证明着他们精神的永恒。

顺彬的笔法是如此的灿烂,口气是如此的铿锵。无论是对革命圣地、领袖人物和革命志士的敬仰,抑或对人间魔窟白公馆和渣滓洞的痛恨,都显得字字有情、行行带血、篇篇轰鸣,让人在洋洋酒洒的红色诗篇中顶礼膜拜、热血沸腾。最见功力的是他将42位先烈写得个个不同、个个坚强、个个闪光,让人在栩栩如生的描绘中感到眼前全是一派红光,热泪怎能不滚滚而下!譬如,他将“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比喻成囚笼中的虎,悲天泣地地感喟:“一只虎/居然被一群狼看守”,意象非常的奇特、鲜活、动人。譬如,他将“千古奇冤”的叶挺将军比喻成中国松,歌唱他“浑身/都是光辉的枝叶”,以中国松的巍然屹立、风雷不动、“光芒灌满北斗”的品格和气概来打动人心。譬如,他将民主斗士车耀先比喻成一辆战车:“敢于争先的战车,装满正义和怒吼的战车/冲向腥风血雨的战车”,轰隆隆地辗压邪恶,轰隆隆地推倒黑暗,轰隆隆地前进的战车,让人认识到革命力量是不可阻挡的,“那些禁锢、专横、腐朽、阴森”必须“统统让开”。这类例子很多,同时幻化、粘连得特别巧妙。譬如由李青林联想到“青青的松林”,由蓝蒂裕联想到“蓝胡子、红胡子、黑胡子、白胡子”,由钟奇联想他牺牲时正值27岁的青春年华却身中27弹……这些,怎能不让人在滔滔红色的感染中,更加敬佩这批烈火金刚和巾帼英雄。

这部诗体通篇凸显出两个字:信念。泰戈尔说:“信念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讴歌了。”歌乐山的300多位死难烈士就是300多只用信念展翅高翔的鸟儿,他们因有了信念而找到方向,找到追求,找到智慧、勇气和力量,从而成为强者。江姐因为执着于信念,敢于蔑视种种酷刑。“竹筷子能夹碎钢铁意志么”、“竹签子能扎疼红色信念么”、“老虎凳被正气压塌/厚砖头被正义压碎”、“木杠岂能压扁真理/辣椒水岂能呛倒彩虹”……这一连串豪气勃发、力胜千钧的诗句,不仅歌颂了江姐的“十个指头/宛如十位女英雄”,也引出了江姐气冲霄汉的壮语:“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陈然因为执着于信念,献身于《挺进报》,写下了气壮山河、令敌胆寒的《我的“自白”书》,临刑时,“对着刽子手大声喊道:“有种的,不要从后边打,/要从前面打!”王朴因为执着于信念,动员母亲变卖了1480石田产,换成黄金2000两,豪不保留地献给了革命。余祖余因为执着于信念,在狱中制作了近百个“红心”和短剑,分赠难友,鼓舞斗志。张露萍因为执着于信念,同其他6位战友组成“军统电台特支”,如同“插入敌人心脏的7把尖刀”,刺探到源源不断的情报……正如顺彬在后记所论:“革命者的信念,属于红色。”因为红,信念才有了骨髓。因为红,信念才放射光泽。

革命的英雄主义,也是这部诗集彰显的必不可缺的内容。信仰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灵魂,它追求光明,对着黑暗开战。自信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本质,它蔑视邪恶、虚假和谬误,直指真理,伸张正义,痛斥卑劣,嘲讽腐朽。坚持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特征,它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始终坚持不懈,奋斗到底。无畏是革命英雄主义的风貌,它不避险恶,从内心采取一种“凛然姿态”,临危脸不变色,临刑谈笑从容。革命英雄主义往往产生于恐怖年代,所以顺彬选择了1949年,这是中国新旧交替的关键岁月,这是反动派垂死挣扎的最末黄昏,这是敌人报复最残忍最惨烈的时候。歌乐山的300多位英烈,在大炼狱中展开大斗争,在大屠杀中展示大无畏,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惊天地而泣鬼神。除了前面提到的江姐等英烈不辱于革命英雄主义外,还有李青林、何敬平、周从化、王白与、张学云、黄细亚、黎又霖、何柏梁和王振华、黎洁霜夫妇……李青林屡受酷刑,右腿骨折,仍拄着拐杖参加狱中集会斗争。“你不在话语的矮树丛中/所以/你注目高高的山巅”,她得到了承认,得到了歌颂。何敬平留下了震荡千秋的誓言:“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周从化用竹筷在牢墙上刻下了“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十个大字,“每一笔,刻得深入中国的骨髓/每一划,刻得闪电翻滚。”王白与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时,“边走/边呼:痛快,痛快!”张学云在11·27大屠杀中,夺枪未果,用身体堵住敌人的冲锋枪,壮烈牺牲。然而,他“没有倒下/像铜墙铁壁护在那里/像碑一样挺立”。黄细亚告别世界时,留下诗篇《一个微笑》。“而你,始终微笑/即便受刑,即便中弹,即便倒下/因为你真理在胸/因为你活得并不潦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黎又霖遵循“革命何须问生死”的宗旨,坦然了然凛然地对刽子手呼喊:“没有说的,请枪毙!”然后,又高吟“顷刻黄泉又结盟”的诗句,拂袖而去。何柏梁说得真好:“我们一旦停伙/就饿着等解放!”王振华、黎洁霜夫妇是“一对浴火凤凰”,走向刑场时,“夫妇同戴一副手铐/你抱着在狱中出生的儿子小华/她抱着在狱中出生的女儿幼华/一道去赴死/一道去闯地狱之门,一道去再战阎罗”……他们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战士,革命英雄主义让他们悟透了生为革命生、死为革命死是两种最高贵的选择。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去死。有的死轻如鸿毛,有的死重于泰山。他们不怕死、敢于死、乐于死、甘于死,因为他们的死体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生命可以成为神话,可以成为寓言,可以成为泡沫,可以成为经典。史册在等谁?丰碑在等谁?这一切都将由信念来挑选,这一切都将由价值来决定!

作为读者,我认为,《永不熄灭的红》是一部上乘之作,好就好在它的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题材好,思想性强;二是手法新,艺术性高。为了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让江姐、许晓轩、陈然、王朴、刘国志、小萝卜头等革命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而高扬红岩魂、中国魂、民族魂,感动和激励新一代的人们,顺彬殚精竭虑、耗气费神、满怀敬畏地写出了《永不熄灭的红》。这是一部将史实和诗性揉合得相当完美的诗集,这是一部将叙事与抒情调节得水乳相融的诗集,这是一部全国独一无二的以长诗表现红岩精神的诗集,它集红色地理、红色人物、红色情怀、红色抒写于一体,用泪水将红色打开,用红色点燃重庆,让红色映照“五个重庆”,让红色唱响红歌。迄今为此,尚无人用诗歌如此集中地、全方位地、呕心沥血地表达这一红色主题。它史诗性地展开、立体性地刻划、近距离地回顾,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抒性方式,再辅以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手法的烘托,淋沥尽致地铺开革命画卷,响遏行云地谱写红色赞歌。尤其让人眼界一新的是顺彬对奇特意象的铸造、对新颖语言的运用、对优美节奏和旋律的掌握……完全达到登高望远的精英层次,站在了诗歌黄鹤楼的顶层之上。顺彬找到了红色诗歌创作的座标点和参照系,追求崇高、大气、简单、明朗、感人的新风格,在重塑中还原革命英雄的光辉人格,在拓展中延续优秀的革命传统,从红岩到红岩精神、从红岩到红岩魂、从红岩到红岩文化,向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回顾角度和赏析视野。如是,顺彬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红色灵肉,每一个词都形成了闪光的红色音符。

原来红色是这么的历史悠久,这么的具有重量,这么的发出无可比拟的震撼。读罢《永不熄灭的红》,我觉得,我全身感染着红。红的躯体、红的信念、红的伫立、红的流动。我看见,四面八方一片红。红的灯火、红的门窗、红的楼群、红的眺望。我认为,在熊熊烈火燃烧之后,需要一池清泉来洗礼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激励自己。大悲独静,大爱无疆,我在红色的熏陶中沉默着,让悲痛、欢乐、亢奋和向往飞越千山万水,那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红。

掩卷凝思,我不得不说:《永不熄灭的红》是红色诗歌的标杆,作者顺彬不愧于红色诗人的称号!

2011年5月5日夜于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