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大灾难中的成“人”之美———读重庆作家歌兑的《坼裂》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1年8月9日     

陆文虎

长篇小说《坼裂》是一部军队作家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能够为中国文坛增添光彩的力作。

这是一段抗震救灾的人道主义救援故事,既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我的解剖。在生存环境发生天崩地裂的非常时刻,我们才发现人这个物种的内部是多么隔阂,也才发现个人的心灵是多么复杂!作者歌兑才气横溢,其笔下深刻的哲理足以启发人、新锐的思想足以震撼人、时尚的语言足以吸引人。

《坼裂》不是第一部写“5.12”汶川大地震的长篇小说,却是最好的一部。

作为文学作品,它通过具体地描写灾区民众遭遇的一次重大自然灾难及其举国上下的救助过程,展示人在身处困境甚至绝境时的自主表现和心路历程。

它不仅表现了人间的爱与温暖,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理解,还深刻地批判了人性中恶的部分,使生命重获洗礼,走向崇高。

它不是只停留在报道层面,感动读者,而是有发现、有反思、有想象、有创造,震撼着读者。

它不仅在内容上是不同凡响甚至惊世骇俗的,还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很新颖精致的艺术面貌、很美的语言文字,很有魅力、很好看。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种族、语言、文化、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全人类共通的一段生存状态。

2008年的抗震救灾,由于电视新闻的不间断报道,感人的故事不断被直播,人性的光辉不断被歌颂,生命的尊严不断被展示,震后的艺术创作已经很难再吸引眼球。

因此,《坼裂》的成功,不是由于写了抗震这么一件事,而是写了地震中的这么一些人。

并不一样的事情,报道出来,却常常雷同。而同一件事物,反映在不同人的精神世界里,绝对千差万别。

作为男女主人公,林絮和卿爽既是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又是抗震救灾的英雄。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有切实的行动。他们有缺点和弱点,但是很真实。他们既是卑微的,也是高尚的。

歌兑既让林絮和卿爽的两双眼睛互相观察,也让他们用各自的视角观察环境和世界。大地的坼裂像一面镜子,现实生活中习焉不察的荒诞和怪异现了原形,平时并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却焕发出炫彩。

从可能并不富足,但庸常而安逸的生活到突然变成家破人亡、一无所有,这个打击够大,任何人都做不到无动于衷。

从死地上走了一遭,人们思想和行事的方式自然会不同以往。

国人是讲究天人合一的。特别是在天公抖擞,显示无限威力之时,心底会有些微敬畏之意,清夜扪心,有所自省。

《坼裂》无情地揭示了坼裂现实的无所不在,举凡高天厚地、自然人文、男人女人、世道人心、行为言语、心灵秘府等等,皆无可逃避。

所谓“坼”,整而分之谓也。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就是变动不居,既有整而分,则必有分而合。

歌兑不仅提出了坼裂的必然,也做着整合的努力。作家与医生一身二任,身份是坼裂的,而观察、认知、设计和创造的方法是相通甚至是相得益彰的。

作者与读者一予一取,立场是坼裂的,而两相依存的共生环境是不可改变的,歌兑不仅了然读者心理,还熟练地运用了英语、网络语言等,使作品具有更多的时尚色彩,以便与新人类、甚至新新人类接轨,吸引更多的读者。

《坼裂》的作者歌兑何许人也?这是文学界尚未知其名的“黑马”。

有报道说作者自称曾率医疗队赶赴震区救灾,按照时下诸如“张局”、“李处”的称呼通例,与“歌兑”最谐音者大概就是“郭队”了。有欲索隐作者本事者,找姓郭的解放军医疗队长,必是虽不中亦未远也。

(陆文虎: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著名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