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凯
阅读杨恩芳,我经历了一个开味菜——特色菜——饕餮大餐的品食过程,深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愉悦与快感。
开味菜:沧海人生
我读恩芳的第一篇作品叫《沧海人生》,发表在2010年3月24日的《重庆日报》上,那是一道开味菜。作者把人生的四季划分为三个阶段:处海、大海和死海。
处海剔透、宁静、靓丽,如人生之少年,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杂质,原生态的纯美。“因为弱小,备受呵护,众星捧月的娇子,无忧无虑的天真纯净,只是时而生岀些美美的憧憬和梦幻,如海子在春风中漾起的涟漪,在春光中辉映的绚丽。”
大海汹涌澎湃,大气磅礴,犹如人生的青壮年,他必须独立面对天上风云,自逐世间潮汐。“有人身不由己随风漂泊,迷失了自我;有人惊慌失措,逆流而动,很快粉身碎骨;有人却看准风向顺势而起顺势而伏,沉落起伏中向前再向前,从而汇入时代主流。”
死海就是静海,表面安静沉寂,波澜不惊,内里却起伏回环,风光旖旎,这便是人生的老年。虽然风采不再,张力日减,它确奇美、内美、大美。“于是,它又像处海般宁静平和,不同的是,它涵盖太多太多而阔大无垠,它沉淀太深太深而绿得深沉浓重。”
你看,这就是作者的《沧海人生》,托自然界之海书写人生之海、生命之海,那么贴切、自然、酣畅淋漓、况味浓烈,勾起了我阅读杨恩芳的欲望与念想,这是我读杨恩芳的开篇之作,称之谓“开味菜”。
特色菜:守望圣泉寺的疯女人
开味之后,我品尝到恩芳的两道特色大菜。一是《圣泉寺的疯女人》,转发在2011年第5期的《小说选刊》上;二是《守望》,转发在2011年第12期的《小说选刊》上。
《圣泉寺的疯女人》用短短4000字,主要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一个疯女人一生的谜语。女人还是女孩的时侯,日本鬼子杀害了她的父亲,母亲带她逃难重庆的时候,日本飞机又炸死了她的母亲,女人到圣泉寺求神保佑的时侯遇到一个年轻和尚,他是杀过日本鬼子的排长,女人便与年轻和尚有了感情并私通生了儿子,后来那排长和尚被枪毙了,三岁的儿子也饿死在她的怀里,女人便疯了,年复一年、日月轮回地去圣泉寺烧香,求神灵保佑她的男人和儿子在天国相认。谜底揭穿时才知道,她的男人不仅在抗日战争中杀过日本鬼子,也在解放战争中杀过共产党的兵,还是国民党逃往台湾时潜伏下来的特务。这真是一曲悲惨凄凉的恋歌,被命运逼疯的女人便开始了年年岁岁的烧香祈盼。
《守望》则用素言素面的表达,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对理想和爱慕的坚贞与圣洁。志愿军战士奔赴使命时的挥手与微笑,留给豆蔲少女无限的深情和美丽的期盼,她站成呼归石一般的姿势与风景,盼到朝鲜战争结束,盼到三年自然灾害结束,盼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盼到新时期她青春年华的结束,甚至盼到新世纪她宝贵生命的结束,也没能盼来她的梦圆与等待,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形象却永远活在她的心中。不要讥笑这近乎柏拉图的爱恋与痴情,这是一个女人从十八岁到八十岁一生的守望,这是一个女人穿越时空亘久不改的纯洁的守望,这是一个女人对理想和光明赴汤蹈火的神圣的守望,多么令人扼腕、令人动容、令人肃然起敬。
《圣泉寺的疯女人》也好,《守望》也好,不仅在思想深度上闪烁着人性的色泽与光亮,使人透过人物的背影,洞悉和思考一个时代的世事境像,而且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其独特之处,作者用近乎白描的叙述语言讲述了两个內涵深遂的悲壮故事,结构的设计、节奏的控制、内涵的隐埋,既合情合理又妙不可言,不失为两道口舌生津的特色菜。
饕餮大餐:日月之恋流淌心河的歌
品尝了特色菜之后,满汉全席就上桌了,案头上摆的是诗集《日月之恋》和散文集《流淌心河的歌》,后者有些篇什是可以归入小说和评论的,所以我称它“满汉全席”。林林总总400余篇,一口气粗粗细细、浅浅深深囫囵吞枣下来,已觉丰饶动人、缤纷五彩了。
恩芳的作品,是生活的庄稼。有的凭才气写成,有的凭积累写成,有的凭勤奋写成,篇篇都有生活的基础,篇篇都是生活的记录,篇篇都是生活里长出的庄稼。她8年支边、8年从教、6年搞宣传、2年搞社科、4年办报、4年搞文艺、4年从事妇女工作和国资管理、4年从事新闻出版,气喘吁吁,伤痕累累。然而这半生经历却是一片热土,深厚肥沃,恩芳把文学作为种子种植进去,再把自己的苦、自己的汗、自己的痛、自己的血作为养份添加进去,躬身劳作,耕耘跋涉,就长出了《沧海人生》、《圣泉寺的疯女人》、《守望》、《日月之恋》和《流淌心河的歌》,加上原有的《密林深处的青春》、《女性人生》、《芳心集》、《思语集》、《三峡工程挂职日记》等作品,真是一片广袤无垠、葳蕤茂盛的庄稼地。
恩芳的作品,是语言的花朵。有时豪迈雄奇,恢宏阔远:“巨雷轰鸣海天中,平地拔起万仞峰……”这是作者观《巴西海潮》;有时清新明丽,情景交融:“晩霞里,攀援绝壁千嶂,只为挥别那,最后一抹天光……”这是作者《登黄山看日出》;有时朴实自然,直抒胸意:“我一头黑发纷纷脱落……落下的,是青丝,一缕缕纠缠成乱麻,长出的,是白发,一绺绺,像深秋的霜花……”这是作者在《梳头》;有时又含蓄细腻,沉郁委婉:“天暖风寒,心绪理还乱,昨是今非若梦幻,难把真情挽……”这是吐露块垒的《曲解》。有人说,新诗靠“本色”,旧诗靠“打扮”,我觉恩芳的散文和诗作,既有本色,又有打扮,摩挲作者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可谓本色鲜明,打扮靓丽,花开朵朵,一路风景一路歌吟。
恩芳的作品,是思想的果实。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多多闪烁着哲理与思辩,不乏其独立立场、独立人格、独立见解与独立感悟,所以恩芳写道:“如果人生是一座金矿,思想便是他的光芒。”许多篇什对人生哲理的思悟,极具思想内涵与精神含量,给人以思索的空间与深深的启迪。读读《感悟昼夜》、《笑面人》、《开车如驾人生路》、《“剩”者为王》这些篇什吧,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文化的质地、学识的分量、意蕴的深度和思想的重量,这种用“思想的闪电照耀人民的园地”的写作,当是时代的精髓,我把它视作当下市场经济语境中严肃文学或曰纯文学存活与前行的价值和理由。
……
这便是我,作为一个读者对杨恩芳的阅读“三步曲”,尝了一道开味菜,品了两道特色菜,吃了一顿饕餮盛宴,道不尽的折服与感喟。我在想,作为作家,什么叫面对物本位的物欲横流而不浮躁沉伦;作为官员,什么叫面对官本位的官道世事而不沉醉浅表,恐怕这就是了。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