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有一种生命叫永恒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2年9月12日     

张华

夫天者也,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明目看破红尘事,慧心悟透世间人,一代诗仙李太白,其穿越功夫,何其超前,何其了得。

我非太白,我非诗仙。就看事而言,就悟人而言,我之绵密,我之深邃,自然而然难以企及诗仙太白之后背。然而,历经前半生如我,风里来,雨里去,血里入,火里出,自以为也算得经事无数了,阅人也无数了。

我关注引起我关注的形形色色人,我思索这形形色色人所历所为之林林总总事。思而索之,索而思之,也便日渐觉得,这形形色色人其地位不同只是分工不同,这形形色色人职务有异仅是职业有异。然而,在茫茫人海之中,他们却又无一不是人中龙;在浩瀚人林之中,她们却又无一不是人中凤。这其中,既有高扬万丈长缨可把鹍鹏缚的威武将军,也有舞瓢弄勺魔术般翻炒出麻辣鲜香飘四方的传奇名厨;既有呕心沥血育得桃李满天下的教书人,也有唇焦舌燥说得听众喜而发笑怒而喷火哀而洒泪乐而忘返的说书人;既有衣带渐宽终不悔饱蘸心血纵情泼墨的丹青妙手,又有为伊消得人憔悴敢爱敢恨秉笔直书的诗星空之北辰;既有孜孜矻矻终于摘得数学皇冠上璀灿之珠的名教授,又有真理在握正义在胸不断为民行道的大律师;既有激情燃烧永世都在燃永生都在烧的前驱者,又有小荷才露尖尖角馨香袅袅直上重霄九的后来人……

由是,每每与他们不期而遇,我也每每于心深处生发无尽的感慨:“有美一人,轻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自然,此美人绝非彼美人。此美人者,实乃大德之人,实乃大能之人,实乃大德大能兼收并蓄而彰显大美之人。

风云际会,际会风云。能与这大德大能兼备而彰显大美之人同世也同行,此生足矣足矣。

也由是,2300多年前屈子的美妙游思时时扑我胸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饮秋菊之落英。

也由是,屈子之后2300多年的海子的浪漫诗思刻刻沁我肺腑——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我不断地思索他们的生活。

何为生活?生活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我不断地思索他们的生命。

何为生命?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生命当然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除了文化,依旧是文化。

何为文化?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

我翻阅史书寻幽觅微,顿时如醍醐灌顶。中国五千年文化,实则就是儒、释、道三角鼎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和的文化,此种渗透此种融和,起源于气象万千的盛世大唐却集大成于风雨飘摇的南宋末日。当是时也,艰难时事,时事艰难,南宋朝野急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文化的种种积极因素,尽力尽快尽净地化解交逼而来的外忧与内患。其时,巴渝民间艺术之巨擘赵智凤便顺乎此种历史潮流,以此三教合一的全新理念,以出类拔萃的高远眼光与雄阔气魄,毕一生之功,巧夺天工般地打造出了被后来历史所证明堪称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世纪工程——大足石刻。

三家文化,文化三家,其异彩纷呈又交相辉映,其争奇斗艳又相互融和,一个“和”字,尽显泱泱中华漫漫五千年历史之风流。

孔仲尼之儒家,敢担当,所以拿得起。

释伽牟尼之释家,重当下,所以放得下。

老聃之道家,常知足,所以看得开。

儒家倡导尽职尽责,尽善尽美。佛家不计来路,也不虑明日,以为有生便有死,有死便有生,生生死死轮回无限也。道家强调自足,也强调知足,以为喜莫大于自足知足,福也莫大于自足知足。

回首再读我所不断关注也不断思索的种种人物,我一时恍然顿悟。那种种人物,其思维,其行为,无不浸淫着弥漫着那三家文化的浓浓的气息。

于是,我再进一步,更为深入地思索他们的生活,更为深入地思索他们的生命。

他们将世俗所谓的“一晃,大了;二晃,老了;三晃,没了”的“人生禁不住的三晃”的铁定规律颠覆得一塌糊涂。

他们的生活有滋有味且芬芳,他们的生命多姿多彩且多情。颇为奇妙的是,当前述三家合一的文化融入了他们的生活直至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生命竟然年长而不老,年老而不倒,即使最终倒下也可万世而不朽。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总可以时时地地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其实,那是他们万世不朽的灵魂与精神——他们万世不朽的意识与万世不朽的思维在永远地呼吸,如若我母亲河之长江之黄河,永远也不消,永远都是潮。

从这个层面之上,我执拗地认定,他们的生命,永恒而不朽;他们的生命,万古而流芳。

生命永恒。

万古流芳。

爰为跋。

壬辰清明·范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