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可爱的士兵 美丽的心灵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3年2月5日     

——浅谈电影《雷锋》艺术形象的塑造

张渝扬

当我耳边响起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八一电影制片厂那红星闪耀的片头叠印出“雷锋”两个大字时,久违了的黑白故事片《雷锋》又映入我的眼帘,让我重温了时代精神楷模雷锋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

1964年,由著名军旅作家陆柱国等编剧,董兆琪导演、董金堂主演的红色电影《雷锋》,虽然已放映了50多年,但仍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经典影片。究其原因,除了雷锋本人的故事真实感人外,编导撷取雷锋生前的一些平凡小事,借助电影的白描手法,以雷锋日记中的名言警句为红线,串起若干典型而感人的细节,在朴实而生动的电影叙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土兵的艺术形象,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个被社会成员精神化了的公众形象,言行被人们长期作为正面价值标尺,人虽故去,但青春的脸庞仍为大家所熟悉,雷锋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其难度可想而知。可喜的是,编导紧紧抓住雷锋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特征,突出其神韵,没有对雷锋作长篇的详尽描写,而是以简洁的电影白描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艺术形象,以形传神。赋予了电影中的雷锋以鲜活的艺术生命,使其成为长久地跃动于观众心中的艺术形象,从而让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青少年崇拜的青春偶像,雷锋已经在中国大地乃至世界成为知名度极高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何在影片中凝烁地、集中地展示英雄平凡中的伟大精神,人性中的美丽心灵,为观众还原一个栩栩如生、鲜明伟岸、血肉丰满的雷锋形象,使其榜样的不朽的影响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渗透到观众的心扉中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能量,这正是电影《雷锋》的审美指向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