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春蚕到死丝未尽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3年4月28日     

——评李明忠的长篇传记小说《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

何镇邦

我是因长篇小说《灯火阑珊处》(作家出版社2009年12月初版)而结识重庆作家李明忠的。这部以铜梁龙兴衰和民间工艺大师江春临人生经历折射半个多世纪以来铜梁社会变革的长篇佳构,《中国作家》杂志社选发部分篇章时,定名为《神龙之舞》,我应邀参加了该作的北京研讨会,提了修改意见,后来,这部作品易名为《灯火阑珊处》出版,我写了一篇“跋”附予书后。

自《灯火阑珊处》出版以来,李明忠一直在忙乎一桩事,那就是投入传记长篇小说《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的创作。2005年年底,他在北京参加刘雪庵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就动手搜集有关资料,而进入采访和写作,则是2010年暑天的事。他查阅近一千万字的有关刘雪庵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资料,遍访了与刘雪庵有关的亲友,并到上海、苏州、武汉、北京、天津军粮城等地探访刘雪庵的足迹和生活现场。2011年秋,在赴美访问探亲前,我读到了《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的初稿,为其成功地讲述这位20世纪出色的华人音乐家的坎坷人生和成功刻画了刘雪庵这个艺术家的形象而感动不已。

刘雪庵是我国二十世纪音乐史上的大师级的人物。他的《何日君再来》、《长城谣》、《红豆词》、《飘零的落花》和《流亡三部曲》中的《离家》、《上前线》等歌曲传唱不衰,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名歌中的经典,每首歌的问世和传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但是,刘雪庵八十年的人生经历,却历尽坎坷和磨难,其间何止三起三落!作为刘雪庵的同乡,李明忠以一支饱含乡情的笔,写出了刘雪庵八十年人生曲折坎坷的经历,写出了每首歌的传奇故事,写出了一部感情浓郁、思想深邃、文句清丽、感人肺腑的长篇传记小说,为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音乐大师立传,填补了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的一段空白,也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精美动人的文学作品。

刘雪庵的一生令人吁嘘感叹。苦难的童年时代,痨病夺去他的母亲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洪水夺去了父亲,饥饿夺去了他的弟妹;在故乡当中学校长,干得颇为出色,却因为带领人打菩萨而亡命天涯;在上海音专学习时,遇到小他十二岁的美女歌唱家孙德志,双双坠入爱河,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孙德志的性命,短暂的浪漫的初恋被埋葬了,他因此而创作了《何日君再来》这一“初恋的墓志铭”。“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事业如日中天的刘雪庵放弃去欧洲留学的打算留在国内参加抗战,自费创办国内唯一的专发抗日歌曲的刊物《战歌》。他还创作了《长城谣》、《巾帼英雄》、《募寒衣》、《流亡三部曲》的《离家》、《上前线》等一批名曲,用歌声唤起民众投入抗日的神圣事业。四十年代初,在重庆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曲,也成就了一番事业。但这一切都抗拒不了《何日君再来》带来的厄运。1949年,他选择留在大陆,跟共产党走,满怀激情创作了大量讴歌新中国的作品,但还是厄运连连,先是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来在“文革”中又惨遭迫害;新时期来临,错划“右派”平反之后,他已经风烛残年,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在病榻上拉着中国音协负责人吕骥的手,恳求派助手协助他把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抢救整理出来。长篇传记《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写出了一个传奇的中国文人、一个音乐痴人、一个书呆子、一个心地善良、有些天真、有些傻的音乐大师对音乐艺术的执著追求。刘雪庵的一生,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李商隐的诗原本歌颂的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而刘雪庵对艺术、对民族、对人民的情更加深厚,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放弃。他是“春蚕到死丝未尽”,生命垂危之际,还念念不忘为人民、为音乐做出贡献。《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最令人感动的正是表现和歌颂刘雪庵的这种精神。这部作品写的不仅是刘雪庵的故事,更写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以及他们的奋斗与激情,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刘雪庵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和他悲剧性的遭遇,自然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读《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还可以感受到如下一些特色。

深厚的感情色彩。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巨著《文心雕龙》中这样说,凡天下胜文,皆“以情纬文”。李明忠的《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最显著的一个特色也是“以情纬文”。作者以饱满而深厚的激情向我们讲述音乐大师刘雪庵的故事。书中的情,首先是作者与传主之间浓浓的乡情,他们同是铜梁人,又同为铜梁的文人,于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情。正是这种乡情,使作者为传主的每一言行、每一次劫难动情,倾心为其作传,用这种乡情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同时,作者也用饱含感情的文字讲述了刘雪庵的几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音专求学时,刘雪庵和郑州少女孙德志之间的短暂的爱情经历,西子湖畔的浪漫之旅,画意诗情,很是感人;还有四十年代在璧山的社会教育学院,刘雪庵与爱慕他的声乐系女生的那段热烈的爱情故事,也是很浪漫、很撩人的。师生之间擦出炽烈的爱情火花,很快被刘雪庵的夫人乔景云用计扑灭,但那袅袅不绝的爱情余响令人心旌摇荡,泪湿青衫。当然,写刘雪庵与乔景云从初恋到结婚的那段日子,也是充满感情的,也是“以情纬文”的文,请看这么一段文字:

很快就结婚了。蜜月在北温泉度过,这是平生绝对幸福的时光。北温泉是重庆著名的风景名胜,在缙云山下、嘉陵江边。刘雪庵被青木国立音乐学院聘为副教授,把家搬到了这里。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诗意的栖居。屋子宽敞,有卧室、书房、客厅,还放了三架钢琴。窗前竹木挺秀,透过苍翠的枝叶望出去,是一脉逶迤连绵的青山,白云从山峰里飘出来,轻轻地缠绕在山腰,松风竹涛拍打着苍翠的峰峦,在空旷的峡谷里飘荡流转,嗡嗡之声经久不息……清晨,温泉水面云烟袅袅,除了这对新婚夫妻,没有别的人,隔着氤氲的雾气互相望上一眼,就有坠入爱河的感受,觉得生活太奢侈,简直就是一个梦,于是,戏水的鸳鸯穿云破雾,在碧波上舒心地畅游……

在这段抒写刘雪庵与乔景云新婚生活的清丽文字里,作者用一种舒缓的笔调,借景抒情,把新婚生活的甜蜜恩爱抒写出来,颇为动人,颇具审美价值。这部传记小说写的是音乐家刘雪庵的人生经历。而刘雪庵的一生,从童年到辞世,都同音乐分不开。因此,这是一部音乐小说,展示刘雪庵的音乐创作,表现音乐作品的意境是对作者的挑战,也是这部作品另一鲜明的特色。作者深刻体会刘雪庵音乐作品的诗意,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传神地描绘出作品的音乐意境,使作品更加感人。例如,他把《何日君再来》这首历经灾难的名曲诠释为刘雪庵的“初恋的墓志铭”,抒写刘雪庵当年在上海那个小小的出租房里写完《何日君再来》的歌词后的情景:

写好后,读了两遍,突然有一个发现,这词儿就是为去舞厅前反复弹奏的音乐配的。合成一哼,激动得泪流满面,坐到琴旁,琴声凄楚苍凉,如泣如诉,流淌出爱情的甜蜜,分别的无奈和永恒的思念。小孙含泪的眼睛浮现出来,深情注视看,一种爱的温馨遥遥地温暖着雪庵……

对《长城谣》音乐,侧重影响,则是通过刘雪庵的学妹周小燕1938年12月寄自巴黎的一封信表达的:

我今天给您来信,是告诉您,在南洋一带,在车站、码头,在街头的大喇叭里,随时可以听到《长城谣》的歌声,那是夏之秋带领武汉合唱团的功劳。听了《长城谣》,激起了爱国热情,侨胞们纷纷捐款,支援抗战,影响很大。

对刘雪庵音乐作品的诠释、对其意境和艺术效果的描述,不仅对描述刘雪庵的人生经历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增添了作品的厚重和感人的力量。

当然,语言流畅,文字清丽,也是这部传记长篇小说的重要特色。这一点,可从上文的两段引文见出端倪,就不赘述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在叙述文学中,史传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是神话传说到小说的重要过渡。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不少璀璨的史传文学的精华,《左传》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史传文学的代表作。“五四”以降,尤其在当代文学史上,传记文学作品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为艺术家立传,且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者,却颇为鲜见。现在,读者诸君看到的李明忠的这部《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应该说是传记文学作品,或者说是长篇传记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它的面世,是值得祝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