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朴素文字生波澜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4年4月11日     

——方敬诗歌《阴天》赏析

郑京鹏

今年4月26日,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卓有成效的文艺工作领导者方敬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笔者又重读了方敬的一些诗歌,深受感染。其中有一首题为《阴天》的诗歌格外引人注目,叫人不得不赞叹。因此在这里写下一些心得文字,作为对先贤的纪念。

《阴天》写于1935年3月3日,是诗人方敬的早期的作品,收入诗文合集《雨后》。尽管是早期的作品,但也很有特色,做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较好统一。

首先,从思想内容来看,诗人虽然生活在“阴天”里,但也有积极的向往。当时,诗人在一个比“故里更偏僻荒凉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初中教书”。其诗歌作品“原是柔弱的声音”,发自“以往孤独的灵魂”、“过往忧郁的情感”(《雨景》后记)。所以诗歌以《阴天》为题,就不难理解了。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阴天,更是心情的阴天。在这样的“阴天”里,诗人并没有就此阴沉下去,而是有着积极的向往:“我想学一只倦鸟,/驮着低沉的天色,/飞到温暖的阳光里”;“我要走过一块空地,/去访我的朋友,/我要到浓荫下,/去访我亲切的记忆,/我是夏天的梦者”。在这些诗句里,我们不难看到,诗人有着美好的梦想,有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飞到温暖的阳光里”、“我是夏天的梦者”等诗句,给作品增添了不少的亮色,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让读者从中受到鼓舞。

其次,从艺术形式来看,诗歌写得生动、形象。诗人当时的心情有些“低沉”,怎样来表达这样的心情呢?诗人用了“阴天”这样一个具象,就恰到好处地达到了目的。那么,这样的阴天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忧郁的宽帽檐,/使我的日子都是阴天。”这里又用了一个“宽帽檐”的具象。同时,在其它的诗句里,也借用了不同的具象:“是快下久旱的雨?/是快飘纷纷的雪?”“雨”、“雪”这些具象,加上前面提到的诗句里的“倦鸟”、“天色”、“阳光”、“空地”、“朋友”、“浓荫”、“夏天”、“梦者”等具象,与阴天的具象融为一体,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向往。

我们还注意到,为了让作品生动、形象,诗人在一些具象的前面,使用了一定的修饰语。如在“宽帽檐”前,用了“忧郁的”定语;在“雨”的前面,用了“久旱的”定语;在“雪”的前面,用了“纷纷的”定语;在“天色”的前面,用了“低沉”的定语;在“阳光”的前面,用了“温暖的”定语;在“记忆”的前面,用了“亲切的”定语;在“梦者”的前面,用了“夏天的”定语。这些修饰语的运用,都让这首诗歌增色不少。还有,在“倦鸟”、“宽帽檐”等具象前,分别用了“倦”、“宽”等加以修饰,就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句中一些动词的运用,也让诗句增加了动感。如“驮着低沉的天色,/飞到温暖的阳光里”的“驮”和“飞”这些动词,都较好地体现了文艺作品形象思维的美学特征。

《阴天》是一首新诗,形式表现比较自由,但我们赏读它,总感到有一种内在的旋律美和节奏感。全诗共四节,十四行。第一节的两行诗,在增加了“抗议”、“所有”等词语后,又在第四节里重复出现,在渲染“阴天”令人窒息的忧郁、表达走出阴天的迫切心情、强调对晴朗的期盼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一种循环往复之美。在每一节里,诗句也大体整齐,有一定的节奏,如“是快下久旱的雨?/是快飘纷纷的雪?”等。还突出了一定的韵脚,如第一节和第四节两行的最后一字“檐”和“天”;第二节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的最后一字“雨”和“里”;第三节第一行和第四行的最后一字“地”和“忆”。这些,就给读者一种视觉的整齐之美和心理上的旋律之美。

体现在作品中的这些文艺美学特征,其实是诗人美学理想的有益尝试。他曾在《我与诗》一文中这样自白:“我初期的诗抒发一点个人的感性,贪求一点小小的艺术,诗的美。”可以说,诗人的这种艺术追求,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纵观《阴天》全诗,尽管是方敬的早期作品,但它较好地体现了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并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成的,它具有一种清纯、淡雅的朴素之美。在这些朴素的文字之中,生发出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波澜,表现出了诗人对“阳光”、对“夏天”的不懈追求,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较好统一。这也正是笔者推崇这首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