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家访谈 > 正文

鲁奖诗人李元胜: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4年9月5日      

来源:书香重庆网

2014年8月11日,重庆文坛又迎来一大喜讯,著名诗人李元胜继傅天琳之后成功为我市摘得第二枚鲁迅文学奖奖章,一时间,李元胜本人也开始受到国内各大媒体关注。其实,李元胜在此之前就已经获得过许多奖项,比如首届重庆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而众多名头傍身的他并没有显得特立独行,圈子里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其为“李二哥”、“李二叔”。那么,接下来就随笔者的问题一起探究一下这位获得至高荣誉却又非常有生活气息的鲁奖诗人吧。

【嘉宾介绍】

李元胜,男,著名诗人、作家。1963年出生于四川武胜,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出版有诗集《李元胜诗选》、《景象》、《无限事》等19本,长篇小说《城市玩笑》,随笔集《都市脸谱》、《昆虫之美》等。其作品曾获首届重庆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随笔集《昆虫之美》入选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向全国推荐的百种优秀读物,2014年,凭借诗集《无限事》摘得鲁迅文学奖。

书名:无限事

作者:李元胜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访谈全文】

问:首先恭喜您获得本届鲁奖,据说记者致电询问获奖心情时,您说“一下就懵了,都没来得及高兴”,为什么“一下子懵了”?本次获奖对您意味着什么?

李元胜:说实话,之前设想过获奖时候的情形,但那是很早以前,后来就淡定了。报鲁奖是因为当时出版《无限事》的责编陈晓阳女士的督促,她非常肯定地对我说,如果你报鲁奖,咱们就加印这本诗集,于是我就报了。之前有一次仅一票之差与鲁奖擦肩,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有点惋惜,这一次从报送到后来得奖反倒没什么特别感觉。这次得奖给我的生活带来最大的认识就是,让我知道网络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当年鲁奖公布名单,也就这个圈子里的人互相道贺,这一次光是通过微博私信向我道喜的就有几百人。现在这阵风已经吹过了,媒体们把这事儿搁在了一边,我也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

: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黄金年代踏进诗坛,据说当年您还是重庆大学第一个校园诗人,在当时的年代,你作为一个工科生写诗,在同学眼中算不算是异类呢?有没有获得更多女生青睐,而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呢?

李元胜:这个问题是在带着对21世纪的大学的理解在审视80年代的大学,或者说是在用对文科院校的理解在审视理工科院校。那个年代的诗人在重大校园的确很少见,那时候消息相对封闭,而且我算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刚开始都没有人知道我写诗。后来我去申请加入文学社,文学社拒绝了我的申请,并且连候补社员的资格都没有给我,下达这个通知的时候直接送到了寝室室长的手里,室长得知此事后,先是对我爱好写作很惊讶,后来就觉得文学社很不公平,心里很不服气,一气之下,推着我去加入了武术社。

同学们知道我写诗都是后来的事,我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诗歌,那时候每篇文章作者的署名后面都会跟上一个工作单位。这首诗被一个同学的父亲看到了,就问起了这个事,这样我写诗的事情才被同学知道。但是后来也没有因为写诗而让我得到什么好处,生活还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

:在坚持写诗的30年中,您觉得诗歌给您的生活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或者说,如果这些年没有写诗,生活会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李元胜:这些年诗歌应该说没有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具体的影响,相反我倒是觉得可能是我的人生在影响诗歌。也不仅仅是我,我想所有诗歌创作者应该都是这样。人生中的境遇、自己的喜好、在某一个特定人生阶段对世界的思考,包括一些偶尔会引起的小情绪,都影响着这个诗人诗歌的创作。我的诗没有一个固定风格,也不好归入到哪个流派之中,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更像是个人的精神史,更内心化一些,人生就在那里,而诗歌就随着它千变万化。

如果不接触诗歌,生活会不会有变化,这倒是很难假设,国外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写过一首诗叫《未选择的路》,开篇第一句话写到“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所以说假设一条未走过的路如果走了是个什么样,这个实在太难,是个人生永恒的话题。

#p#副标题#e#

:除了诗歌创作,您还涉猎过小说,但在您的介绍中只提到了一本小说作品,您是基于什么原因,后来不写小说了呢?

李元胜:其实我对于小说、散文、诗歌都挺喜欢。不写小说的内在原因还真没有,我没有对小说的偏见,甚至我喜欢小说。我的唯一一本长篇小说是在非常仓促的时间下写成的,导致现在看上去都觉得有点虎头蛇尾。虽然每个作者在创作完一个作品,过了些年头再去审视就会发现其中的不足。但我是很清楚这个不足是怎么造成,就是时间太紧。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对小说就有强烈的欲望,但平时工作比较忙,时间被割成一块一块的碎片,要真的用心去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确很难,所以也就慢慢习惯了诗歌这种碎片化的写作方式。小说和诗歌都能表达作者的观点,不过小说要委婉一些,而诗歌更直接,但对我来说最终效果都相同。如果将来时间充裕,我想我可能会回到小说创作上。

:您的诗中基本没有宏大描写,有的多是对日常生活细微而美妙的体验,您也把自己的诗歌称为“一个人的精神史”,那么,您在生活中是如何寻找创作灵感,如何在这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单纯的诗心呢?

李元胜:我对生活是一个非常不钟情的,但也可以说是一个过于钟情的人。我有很多爱好,可能是星座的原因(处女座),我做所有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比如我爱昆虫,就要把昆虫研究透,比如我爱摄影,就要把这技术给玩转,比如我最近爱种植物,就要搜集各种各样的植物,并且把它们都养好。这样一来,我给人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会,其实这些都是我的爱好,我只是尽力做到最好,玩透了而已。

也出于这种原因,加上长期写诗,就对生活怀有一种本能的敏感。但诗人不是在生活中寻找诗意的感受,而是在生活中压抑这种感受。因为一个人写诗时间长了,身边的万事万物可能都会让其诗兴大发,只有压抑这种感受,让那些当时以为是灵感的感觉被压抑住,而那些不得不抒发的情感在这种压抑的过程中不断积淀,然后迸发出来,这样才能写出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诗心其实就是好奇心,只有对这个世界感兴趣了,才能让生活变得丰富、乐观和精彩。

:上个世纪90年代诗歌界出现不少诗人自杀现象,对此您如何看待?在坚持诗歌创作的同时,您是如何一直保持着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心态呢?

李元胜:呵呵,这个问题以前被问到过很多次,就好像前段时间网上传的网络作家是个高危职业,很多网络作家接受采访谈到的一样。其实这是个很正常现象,全中国写诗的人到底有多少,自杀的诗人有多少,自杀比率有多大,这都没有经过一个科学的调查。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人自杀,诗人绝不是自杀比率最高的。只不过诗人通过他们的文字被人知道,有了一定名声,所以才备受关注。

至于要说“我是如何保持不自杀的心态”(笑),其实我什么都没有做。当然,我很庆幸的是,我从事的所有工作都是我自己热爱的,比如以前做记者,现在做出版,搞读书沙龙,写诗,昆虫摄影,种花种草,都是我自己热爱的。只有热爱了,你才会不去计较一些现实的得失去为之付出你的汗水。虽然辛苦,但只要有一点进步和成就,就会让你满足百倍。这样就对你的生活少许多抱怨,活得自然就要轻松一点。

#p#副标题#e#

李元胜与读者现场互动

:除了写诗,您一直为重庆诗歌默默努力着,不仅创办了“界限”诗歌网站、“少数花园”沙龙,还于2011年发起过“重庆慢阅读运动”,号召改变快速浏览的阅读模式,提倡有质量有意义的真阅读,目前各地都在积极相应政府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号召,您对重庆全民阅读有什么看法,对它以后的发展有没有一些发展建议呢?

李元胜:重庆自推动全民阅读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果,直观的现象当然看不见,但我能够感觉到一些潜在的变化。这个潜在变化,是由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带来的。从客观来讲,重庆自直辖以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GDP达到一个特定数值时,人们就会开始重视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重庆作为中国最大的组团城市,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各区组成一个超级城市,各区县也涌入主城区的人口越来越多,以前要是想搞一个什么文化活动,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通知,现在只需要一个电话,这就是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现象。从主观来讲,政府引导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种引导正好与客观因素相结合,正在不断推荐重庆文化的发展。只要按照这种势头保持下去,重庆很快会赶上北上广等发达地区。

重庆的全民阅读发展个人觉得官方应该注重两个问题,一个是扶持和鼓励一些民间商人进入到文化行业中来,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有了他们的加入,可能会引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一旦成形,文化意识、文明意识就能扎根在每个人心里,阅读就会变得跟吃穿住行,唱KTV,看电影一样,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常态。另一方面,官方在引导和具体落实一些活动的时候,要避免程式化,避免一些与现实脱节的引导,注意与民众的喜好结合,循序渐进,曲高和寡的情况出现太多后,主办方会丧失自信,民众也不会买账。

:我们书香重庆网也有许多读者朋友酷爱写诗,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的吗?

李元胜:现代诗歌门槛很低,只要喜欢就应该去尝试,写诗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应该坚持下去。我非常鼓励年轻人写诗,不是说写诗是多么高尚的事情,但这至少可以让人学会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对年轻人来说是好事。除了多读多观察多思考之外,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样才会让你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有所感悟。

#p#副标题#e#

【李元胜诗歌欣赏】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文/李元胜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

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已经虚度了世界,它经过我

疲倦,又像从未被爱过

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

一样无意义,像被虚度的电影

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

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

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青龙湖的黄昏

文/李元胜

是否那样的一天才算是完整的

空气是波浪形的,山在奔涌

树的碎片砸来,我们站立的阳台

仿佛大海中的礁石

衣服成了翅膀

这是奇迹:我们飞着

自己却一无所知

我们闲聊,直到雾气上升

树林相继模糊

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我们只是无关紧要的闲笔

那是多好的一个黄昏啊

就像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