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弘扬“仁智忠恕”传统的正能量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4年12月22日     

——读王明学先生《火车司机和他的儿子》

胡雁冰

近日,承蒙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作协会员王明学先生,签名惠赠大作。笔者因一小习作《心灵絮语》中的观点,得到明学先生的鼓励和引用,遂引为知己。

过去有“文人相轻”一说。但我与明学先生交流,感受到的是“文人相欣”“文人相惜”和“文人相励”(虽然我只是一个刚入门的爱好者,还远远不能与文人沾边)的一种好氛围。于是在一个中午捧起了《火车司机和他的儿子》一书,想象以往一样先试读一下,怎么读呢?看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看看序言和跋。这个中午已到一点半,也是按过去的经验,翻书助眠,以便小小的打个盹。但这次一反常态,我没有丢下书,而是一口气读了全书四分之一才停下来,休息了一下。此种情形在我是不多见的。

因为“相欣”,更想从明学先生的大作里找到共鸣的东西。我边读边勾画,边读边笔记,后不揣冒昧斗胆整理出来,成为此文。限于水平,实难、也不可能那么到位解读作者之宏思,只是以此谢过明学先生的“相惜”罢了。

本书以一般人不熟悉、不了解的铁路生活为背景,通过吴贵生、吴愧仁、吴愦星三代铁路人的人生跌宕故事,围绕培育和传承“仁智——无愧于心、忠恕——无愧于人”的吴家家风,明确宣传和弘扬传统道德的正能量。

明学先生历时五年,含辛茹苦,精心磨剑,试归纳其写作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在人物设计上,独具匠心,主角吴愧仁、吴愦星其实就是无愧于人、无愧于心的谐音。同时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鸿鹄牒”作为吴家的传家宝。把“仁智忠恕”的传统文化固化在有形之物上。

第二、宣扬的主题十分明确。无论时代、世事如何变迁,面对钱与权的诱惑,情与欲的纠缠,正与邪的较量,主人公坚持“无愧于心、无愧于人”的做人宗旨不变。

第三、逻辑严密,情节丰富,故事精彩,起伏跌宕,首尾呼应。很有吸引力,令人手不释卷。比如,首尾呼应方面,“鸿鹄牒”是吴家的传家宝。吴愧仁(吴大车)前妻月晓玲因故离开他到台湾后,自己也仿制了一块。月晓玲年轻时因爱孩子而收养子吴愦星,后来回大陆希望还愿旧爱,却因为爱孩子、救孩子而献身。也给同样爱吴愧仁的余秋菊与吴“合理”结合“让”出了通道。“爱是一种谦让,而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争夺”“最爱放手最快”,这是需要胸怀和勇气的。

第四、语言细腻、准确,有些语言独特、风趣,充满哲理。比如,“用泪水浇瞎的眼睛,以后就不会再看走眼了。”“没有缺点和错误的人,很危险。因为无错也就隐藏大错。”“喝不到爱情的酒,饮一杯亲情的茶,吃一盅友情的水也不错。”“星星啊,你们相互补位,怪不得天上总是繁星满天!人也应该像你们一样!”“吴大车,你的火车还愿意在我的轨道上跑吗?前面的绿灯亮了。”等等。

第五、心思细密。特别是在刻画女人的心理活动方面。能够从正面的、负面的,自己的、他人的心理活动的角度,做比较细致的描写和刻画。比如,对同时爱上吴愧星(星站)的两个女人肖婷婷和陈思的心理描写,也包括月晓玲和余秋菊,等等。

当然,愚以为该书,或多或少也有几点不足:第一、可能限于某些原因,时代背景交代、链接不多;第二、某些环境刻画不够;第三、对精心设计的“鸿鹄牒”作用的发挥显得不够,吴愧仁、吴愧星遭遇挫折时,可以表现传家宝对他们心灵的抚慰和激励作用。第四、习惯性使用地方方言较多,外地读者有些可能不易读懂,错漏也在所难免。比如,月晓玲应该是吴愦星的养母,而不是继母。

但,瑕不掩瑜,个人以为,《火车司机和他的儿子》还真是一本耐读、值得一读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