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走向近代化——评长篇小说《开埠》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1月29日     

杨耀健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开埠》,是王雨小说中知识密度最大的一部长篇,也是作者将这些知识化解得非常生动,妙趣横生的一部长篇。作者以其对于历史、社会、人物的深入体察,加以写作手法的创新,在文本上有更高的表现。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获得沿海通商口岸后,又将其触角伸入沿江城市,迫使清政府开放长江上游水运中心重庆。国家风雨飘摇,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开埠》是作者长篇小说《填四川》的续篇。它通过宁家后人宁承忠从捍卫民族权利,舍生忘死与洋人、强权拼搏,到不得不接受开埠、洋货涌入、白银外溢、清朝覆灭的现实。从最初的满怀信心,到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回归故里,经历了深入骨髓的人生洗礼。作品揭示了一个重大主题:被迫开埠一方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使之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中国大城市的发展进程,无疑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的,其间交纳过巨额学费,付出过惨痛代价。

宁承忠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以科举致仕,出任夔关监督。夔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税海关,他立志严守国门,嫉恶如仇。当69艘英国船私运洋货入川时,他毅然将其全部扣押。面对英国公使威妥玛的威胁,他正义凛然,毫不退缩。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可谓爱国忠臣。重庆总商会成立,他到会慷慨陈词,表态支持对列强展开商战。此后,他目睹清廷的丧权辱国,封建王朝轰然倒塌,思想观念有所转变,逐渐顺应潮流不愿做遗老。在儿子宁继兵被清军杀害后,他的天平彻底倾斜,最终出席了起义军在朝天观举行的祝捷大会。宁承忠的心路历程,是清末民初重庆士绅的缩影。

宁承忠的二弟宁承业,则是开埠后涌现出的民族实业家。他起初做买办,靠外商余羹以肥己,积累起资金后,自行创办企业,反过来与洋商竞争。宁承业纵然没有响应暴动,投身疆场,也没有步入仕途,以求一展政治抱负,却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为国家民族奠定经济基础。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卢作孚、古耕虞、胡子昂等重庆实业家的影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出现了英国人立德乐的形象。曾几何时,此人被定性为帝国主义冒险家、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入侵川江的急先锋,在诸多有关重庆开埠和川江航运的文章中,对他一概是反面评价。这个观点,在王雨笔下被颠覆。立德乐驱使“利川”号勇闯川江,直航重庆,不再是入侵,而是标志着工业文明和机动交通时代降临。他在重庆办洋行、开矿山、发行邮票、从事运输,固然赚得盆满钵盈,却散布了欧风美雨,无意中推进了山城蹒跚的步伐,功不可没。

小说采用从高潮写起的手法,开篇伊始便是宁承忠扣押走私洋船,英国公使剑拔弩张,朝廷忧心忡忡,同仁提心吊胆,埋下耐人寻味的伏笔。他奉命进京面见西太后,吉凶难卜。他与喻笑霜的姻缘,看似水到渠成,偏又节外生枝,好事多磨,多年后方成正果。情节设置一波三折,故事有滋有味,可读性极强。

《开埠》塑造了鲜明生动的群像。上有太后慈禧、军机大臣魁玉、洋务大臣李鸿章,中有盐运使安邦、知府霍柏明、洋教士阿瑟、洋袍哥米勒、日军少佐小吉太郎、日商赤井一郎,下有宁承忠之妻王雪瑶、袍哥舵爷武哲嗣、绿林豪杰李泓寿、仆人邹胜、票号老板孙达祥、哨官武德厚、打洋教领袖余栋成等等。人物的出场与故事交织,不疾不徐,既有个性,言行又相当得体,呼之欲出。

《开埠》点染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典型环境。英国的毛呢、花纱,日本的五金器材、味精,美国的颜料、煤油灯,印度的香料、首饰,在密如蛛网的交易所内交割。各类汇票、银票、账单、清单,在多如牛毛的钱庄里兑现、结算。洋教堂遍布全城,西医院人满为患,教会学校书声琅琅,留学生学成归来。各国领事趾高气扬,鸣锣开道。日军的铁蹄践踏着租界,也践踏着市民。大街小巷的鸦片烟馆里躺着几个烟鬼,吞云吐雾;日本人开设的妓院中混迹着多少公子哥儿,醉生梦死。八省会馆设宴,好戏连台;川东大员祝寿,万民称颂。今日围攻教堂被官府称之为义举,明天满城通缉“匪首”,砍头示众。

当开埠迎来西方商品经济的时候,国人才发现它不仅是闻所未闻的消费愉悦,更是烫手的火焰。然而,正是这火焰,重新铸造了我们古老民族的灵魂和信念。

怀着对于繁荣富强的百年憧憬,血也流过,泪也流过。或许,重庆人的要求太低,仅仅是温饱;或许,重庆人的要求太高,一定要实现作为人的价值。历史,就是这样构成,当一代又一代人以他们的牺牲,以不屈不挠的奋斗汇成趋向文明进步的追求时,社会的车轮就将冲破羁绊,隆隆前行。

总之,《开埠》以其恢弘的历史感,深刻的思想性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堪称近年重庆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