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重大题材的发现与驾驭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4月30日     

胡 平

王雨是善于发现和驾驭大题材的作家,从《填四川》到《开埠》都是如此。他的作品拿出来总别开生面,让人感叹,这么重要的题材为什么别人不曾想到。其实,像《开埠》这样的题材,也许还有别的作家在脑子里转过念头,甚至拉过梗概,但情节会完全不同,并产生顾虑重重。所以,发现一个题材和驾驭一个题材是两回事。

驾驭大题材需要有大的胆识。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表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那个动荡的历史年代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遭际,题材可谓重大,但他是通过葛利高里这样一个十分复杂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他所走过的一条独特、坎坷的人生道路去表现,才展示出历史的迷雾与个人命运间悲剧性的冲突,这其中就需要超人的胆识。《开埠》也面临有同样复杂的处理题材的任务,站在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上,迎合今日“愤青”们的情绪,作者可以把英人立德乐写成十恶不赦的帝国主义强盗,把宁承忠写成义和团式的爱国英雄,这是一条较为稳妥的、不遇更大阻力的创作道路,但也会像选取布琼尼做主人公去写《静静的顿河》那样,成就一部平庸之作。

《开埠》不仅勇敢地面对了历史,也勇敢地面对了历史的全部复杂性。宁承忠这样类型的爱国主义者也许是当代文学画廊中的第一个,他由顽固地抵抗外来入侵及外部文明,到宽容地看待开埠和开放的现状;由绝对效忠朝廷和旧秩序,到面向新的世界和未来,心中不无痛楚,但仍然是持守的,至终是坚定的爱国者。他的所有变化和不变都出自真正想使这个国家好,走向富强,这是使他区别于种种伪爱国主义者的基本之处。

开埠的时代仍然没有过去,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对外开放的社会形态之中,作品中描写的种种景象,种种冲突和龃龉,无不在今日重新出现,要求再次闭关锁国的呼声也并非绝迹,正是如此,《开埠》描述的一切,才显得格外切近和发人深省。

如果《开埠》只写了开埠,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丰满,《开埠》不仅写开埠,也写了一个开埠时期的重庆的社会风貌,政界和商界各自的追逐,上层和下层人们不同的生活趣味,三教九流和普通百姓的热望和希冀,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其中种种细节的重现都是难得和饶有趣味的。王雨给了读者这些体验,而背后是数百万上千万字资料的阅读与积累。写历史小说离不开许多笨功夫,这些功夫却不会白下。

宁承忠与喻笑霜、王雪瑶的故事表面与开埠之事无关,却与开埠之人有关。一开篇,作者就同时铺开了宁承忠与两个女人不同质地的情感关系,并非扬此抑彼,也是一步险棋,但的确丰富了作品的悬念结构,处理上收放有致,表现了作者在小说中讲故事的才具。

王雨说:“重庆的人物和地域是独特的令人热肠的”,此话道出了他旺盛创作的主要源泉。在中国文学矿产分布图上,位于内陆西部的重庆,无论在近代史、现代史或当代史背景上,都是难得的富矿,而开采者非重庆作家不可。这部长篇小说中,王雨所运用的浓郁地道的重庆方言,无疑烘托了作品醇厚的地方特色,而且,又正像胡适所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我们看到,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的确为地方官员宁承忠、女袍哥喻笑霜等人的神理刻画增色不少。阅读整部作品,我们可以经常感受到热气腾腾的气氛,仿佛出自火锅和麻辣烫,那是来自重庆人性情和重庆文化的独特氛围,这本身创造了价值。难以设想,不是出自重庆作家王雨之手,《开埠》会写得如此热火朝天。

胡平:中国作家协会原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