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家访谈 > 正文

吴景娅:散文创作要融入社会更要忠实内心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6年11月2日      

近年来,重庆散文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井喷景象。过去五年重庆共有九人获得“冰心散文奖”,杨犁民的散文集《露水硕大》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呈现“老中青”三代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在重庆散文不断取得辉煌的时期,作为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吴景娅在为重庆散文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发出心声,希望未来散文创作能更融入社会和忠实于作者自己的内心。

【人物简介】

吴景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重庆女性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曾出版《美人铺天盖地》、《镜中》、《与谁共赴结局》、《温柔的西部》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散文集以及长篇小说《男根山》。曾获重庆首届散文大奖、重庆文学优秀奖(散文随笔类)、中国西部第一、二届散文大奖,中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

重庆作家网:过去五年,重庆散文领域荣获的奖项很多,共有九人获得“冰心散文奖”,杨犁民的散文集《露水硕大》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由此可见这五年中,重庆散文发展势头强劲,那么您认为重庆散文这五年的整体情况如何呢?

吴景娅:我觉得这五年重庆散文发展势头很好,形成了一个阶梯,老中青三代齐头并进,力争上游。散文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都呈现多样性,这是井喷前的一个状态,也是力量的蓄积。我们都能感觉得到,这种力量从各方面汇集,这是起飞前的一个状态。

资深作家如李钢、邢秀玲、黄兴邦,散文势头仍然很盛。中年作家以张于、杨犁民等为代表,在进行新的尝试,写作手段、风格都有很多突破。青年作家以吴佳骏为代表,有自己的写作风格,逐渐在全国形成了影响力,这令人特别欣喜。除了重庆作协的圈子,圈外也呈现出可喜局面。今年我参加了一个80后和一个00后两个作协圈外的青年散文作家的新书发布会,很今人惊讶。虽然他们还没有加入作协,但散文已经写得非常成熟,甚至有点国际范儿。很多人说重庆是诗歌重镇,我很赞成。也希望重庆成为散文重镇。因为重庆是个很个性的城市,应该产生个性的文学。只要我们踏实地、认真耕耘,在未来五年,重庆散文界应该会出现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在这一点上我很有信心。

重庆作家网:您刚才也提到了重庆散文领域的青年作家不断涌现,新生力量不断壮大,其中以曾获得巴蜀青年文学奖的吴佳骏为代表,那么您认为年轻一代创作的散文有没有什么新的特点?

吴景娅:我认为青年一代的散文创作与老一代的创作相比,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手法多变,不会固定于一种手法。第二个是语言叙述新颖。散文本来就是语言的艺术,年轻一代喜欢在叙述上采用各种试验的方式。第三个便是老式散文写得一般很老实、沉甸甸,年轻一代的散文比较轻盈。这个轻盈不光指内容,也包括叙事风格和整个框架结构,他们的散文往往也更有信息量,往往会给你许多意外,这是最宝贵的。

重庆作家网:年轻一代散文作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您觉得他们在创作散文时有没有需要坚持的方向?

吴景娅:其实现在重庆年轻作者的创作方向都很正确。最正确的就是比较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完全虚化的。比如吴佳骏的散文是以乡村题材为主,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很忠实于内心。除了吴佳骏之外,重庆还有很大一批年轻的散文作者都很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与生活,不人云亦云,追逐浮华的所谓时尚热点。

同时我也观察了全国的一些名家,比如北京的周晓枫等,他们的作品中文化内涵比较重,这是需要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重庆散文作家需要加强的。除了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还需要对陌生的文化以及现代科技文明进行吸收和接纳。我现在也在看各方面的书:心理的、宗教的、科技方面的,希望自己的文化底子更广阔些、多元些、厚实些。散文中的文化信息量很重要,只有其文化含量很重的时候,才会出现大散文。

我提及的文化包括对现代文明、网络文明的吸纳和理解。很多写作者对于这些有欠缺。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自己陌生的事物感到排斥。但现在网络文明发展太快,微信微博等已经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你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发展。我们除了对传统文化要广泛的吸纳之外,对新时代的文化也要重视,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便是时代的代言人。当作家忽视现代文明的时候,其实其作品也与现代读者形成了隔膜。所以这是我们所有写作者必须完成的功课。

重庆作家网:您刚才也谈到重庆作家们需要在文化的吸收和接纳上多下功夫,作为写作者要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除此之外,您认为写作者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才能创作出好的散文?

吴景娅:很重要的就是个人的修养。散文创作和其他的创作都不一样,小说是借助虚构人物在前台表演,诗歌是诗人藏在一种语言的奇特组合中。而散文作者就是自己在前台本色表演,必须展现出自己的个人内心,以一种天良来面对读者。散文创作往往是个人表现上最纯粹的文体,无法用文体来掩饰写作者的什么,一切都是真实的。其实这是对写作者的个人品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就是把自己的内心交给读者来评判。任何对内心的掩饰都是对文体的伤害,对作品的伤害,当然读者也会观察得出来。近年来,有些读者对余秋雨的散文提出了质疑,其实我觉得是因为余秋雨对自己内心交代得不够,才会导致有些读者出现疑惑。

另外,散文不能是一堆资料的展现,一种旅游指南式的东西。否则读者无法真正与作者互动。因为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读散文就是为了看到作者的内心,以此来照亮读者自己的内心。所以对现在的作家来说,个人的胸怀、修养的培养很重要。胸怀有多大,散文的格局才会有多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散文作家更要拿出真实度和忠诚度来,这样才会有大的格局和大的作品。

重庆作家网:近几年重庆作协为了重庆散文的发展,做了很多努力,推动了重庆散文作家与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那么未来作协对重庆散文的规划是什么,您本人对重庆散文的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吴景娅:在过去五年中,重庆作协对散文给予了很好的引导和大量的扶持,每年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市作协都有对作家的扶持和签约活动。前两年开始,开始有了对长篇散文的扶持计划,这是对散文创作很大的支持。重庆的诗歌在全国影响力很大,但重庆散文在全国的活跃度还不够。因为很多是发表在报纸上的小散文。要能在有影响力的大刊上发表大散文,才能把重庆散文创作的实力突显出来。现在重庆作协对散文界出现的优秀作者给予了高度关注、肯定和支持。比如李钢,他的《认祖归宗》获得了《红岩》文学奖,还有张于、吴佳骏、何炬学、杨黎民获得各种大奖都与作协的支持具有很大关系。他们将形成重庆散文冲刺全国的中坚力量,将会带领重庆的散文作家,走向全国。接下来,我们要在散文的题材、表达形式上、有所突破。要像新疆的周涛、刘亮锃,北京的周晓枫,东北的任林举一样,在全国形成影响力。

作协现在对散文的规划是两个方面:第一,一方面重庆要向全国推出有实力的重庆散文作家,另一方面重庆散文作家也有义务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重庆。因为散文是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的最接地气的文学形式,而重庆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文化魅力则需要散文作家去向全国推广。

第二个,希望在未来能有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散文作家。但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比如朱自清、沈从文,他们没有获得什么大奖,但是他们在文坛的地位和在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都很深远。比如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占了他作品的很大一部分。也为他奠定了在文坛上的份量。因此我觉得重庆的散文作家都要静下心来,把笔头磨得锋利,写作时心中要装下千山万壑,要有大的格局又要有丰盈的感触,要有现代的表现手法又要有很感性细腻的内心,才能从容淡定地进行创作。获奖自然很好,能证明一些东西。但是不能证明全部。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而且真正在文坛上具有识别度和个性,才能让重庆散文既丰富城市内涵,又为重庆代言。

未来散文创委会也会做一些作品交流、讨论、采风的活动。另外散文学会发展势头也很不错,散文创委会和散文学会也会一起打造一支有素质、有优秀作品的散文创作队伍,出版一批高质量的、能与社会互动的散文集。通过网络手段来打造重庆知名散文作家及作品。比如当时我倡议的散文学会的散文微刊,可以将这个微刊办得更好,让它在全国有影响力,以此来宣传重庆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