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家访谈 > 正文

曾维惠:用文字给孩子带来简单的幸福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7年1月22日      

近日,重庆作家曾维惠凭《无声的爱》继2014年、2015年后,第三次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无声的爱》讲述一个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声音的孤儿,被一个古镇里开中药铺的老奶奶收养。在老奶奶的悉心照顾和教育下,在古镇淳朴善良的民风熏陶下,他心灵手巧,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帮老奶奶进山里采中药,把砍来的柴火无偿地分送给街坊邻居,勇敢地救助落水的女孩,不计前嫌地帮邻居扑灭大火却被烧伤……爱的教育、善的引导,以文学的形式演绎出动人的故事。

【人物简介】

曾维惠,女,笔名紫藤萝瀑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江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出版著作100余本,发表作品2000余篇(首),先后在20余家报刊开设过作品专栏。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重庆市文学奖、重庆市第三届巴蜀青年文学奖、台湾“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荐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推荐奖等奖项。个人曾获 “教育部关工委优秀辅导员”“江津十大杰出青年”“江津十佳育人女园丁”“江津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4年度江津区十杰榜样人物”“江津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重庆作家网:继2014年、2015年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后,2016年凭《无声的爱》再度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上演“帽子戏法”。对于这次获奖,您的感受和体会是怎样的?

曾维惠:对于这次获奖,我的感受是:长篇小说《无声的爱》又一次走进了读者(这次是评委)的内心,又一次成功地将温暖传递,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这部长篇小说,我哭着写,编辑哭着编,读者哭着读。在写《无声的爱》的时候,我时而纠心,时而感动,时而欣慰地微笑……书稿交给出版社后,有一天,编辑朋友告诉我:“瀑布,你的《无声的爱》,把我们的编辑都弄哭了……”书出版后,在一个夜半时分,朋友发来短信,大意是:读到“千鹤归林,哑桥独唱”这一节,读到哑桥受了委屈后跑到白鹤林庄园“啊——啊——”地喊出心中的苦闷,读到菊花一路寻来为哑桥擦眼泪,我哭了……

由《无声的爱》获2016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我想到了获2015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的长篇小说《老唱片咖啡屋》(福建教育出版社)和获2014年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的短篇小说集《老屋的天井》(福建教育出版社),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点是:都在抒写青少年成长中的悲喜苦乐,抒写了孩子们成长中的迷茫与阵痛,抒写了孩子们特别想讲又不敢讲,特别想听又不容易听到的故事,故事里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悲悯情怀,有向上的力量,作品面市后,走进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灵,引起青少年及教育者的共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重庆作家网:第一眼看到您的笔名,就让我想起了那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您选择以“紫藤萝瀑布”作为您的笔名,是因为这篇文章吗?

曾维惠:真是心有灵犀,您也想到了宗璞的散文名篇《紫藤萝瀑布》。我曾当过22年教师,其中有17年是中学语文教师,课本里便有这篇《紫藤萝瀑布》,甚是喜欢,尤其喜欢里面的一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当然,这只是我以“紫藤萝瀑布”为笔名的原因之一。我曾在自我介绍里说:“好读书,性嗜茶,常著文章自娱;爱花,爱紫色,长发如瀑,故自号曰紫藤萝瀑布。”

重庆作家网:难以想象一个人在无法用嘴表达内心的想法、无法用耳倾听世间的声音后,是怎样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我想他一定是孤独的吧。作为“哑桥”这个人物的塑造者,您当初是怎样想到要去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

曾维惠: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哑巴的影子。这个影子,源于童年时期的那个哑巴。在我上小学的那些年,学校附近有一个哑巴,那时候他大概有十几岁。在我的上学和放学路上,多数时候都会与他相遇,他总是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有时候装着青草,有时候装着蔬菜,有时候装着柴禾……他有时候会故意做出一副很坏的神情,挥着拳头吓唬上学或放学的孩子们,有时候会和大家逗乐,有时候会拿出糖果来逗引大家……有时候,哑巴会被一群调皮的男孩子围攻,那时候的他,便会显得很无助……那些年,我一直很怕这个哑巴,但又渴望碰到他,如果几天没碰见他,我便会想:哑巴去哪里了?哑巴生病了吗?哑巴不会死了吧……

几年前的一天,我回到老家,带父母亲到鱼庄吃饭,见到了当年的那个哑巴,那时的他,虽然看起来略显苍老,但还是如当年一般勤快,还很乐观,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他似乎还记得我,还用手语和我打着招呼。我一边吃鱼一边想:我要写写哑巴……

我一直念着要给哑巴写一篇小说。最初,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叫《哑哥》,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读者。我觉得不过瘾,又写了一个长篇《无声的爱》,哑桥便是主要人物之一。

当然,我写《无声的爱》也不全是因为童年时期遇上的那个哑巴。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孩子需要我们的关注、关心和帮助,尤其是残疾孩子。我写哑桥的故事,就是想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弱势儿童,使广大普通的青少年能从作品里弱势儿童的遭遇和努力中,感受到真善美的正能量。

重庆作家网:在书中,我们看到您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如正月舞龙、千米长宴、放河灯、包粽子和赛龙舟。字里行间能读出您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与喜爱,这与您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吧。

曾维惠:童年的我,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时候的那些关于过节的记忆,永远深刻,永远温暖。过端午节可以吃粽子,过中秋节可以吃糍粑等,这些,对于在贫穷的农村长大的我来说,都是极为奢侈的。印象特别深刻是:有一年端午节前夕,母亲告诉我,江津城的长江边上要划龙船(就是赛龙舟),说很好看。端午节那天,我随着母亲,早早地朝要划龙船的码头上赶。天啊,码头上人山人海,我们根本就没办法看到水上是什么情形。还好,那些年,我的大舅在客船上工作,更巧的是,当天,大舅负责的那班客轮船正好停靠在码头上,我和母亲便到客轮上找到了舅舅,攀到客船的最高层,清楚地观看到了划龙船的全景。长大后,也多次看划龙船,但仿佛再也找不到当年在客船上看划龙船的感觉了。正月舞龙,我们的方言叫玩龙灯,那也是非常吸引孩子们的节目。不过,我已多年没有看过玩龙灯了,甚是想念。

重庆作家网: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心得和体会吗?

曾维惠:这个问题好像有些大,我想用简短一些的语言来回答。当社会和读者给予你儿童文学作家的称号后,便意味着孩子们是你心中的天使,你也是孩子们心中的天使。

为孩子们创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喜欢简单的幸福。于我的创作来说:简单的幸福,便是絮絮叨叨地讲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把那些快乐的忧伤的幸福的痛苦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简单的幸福,便是心怀爱与感恩,创作出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能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作品。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许会收获一点快乐,也许会收获一丝感动,也许获取到一些知识,亦或许明白一点做人的道理……哪怕是孩子在阅读后,只露出了一丝微笑,或是沉思片刻,那么,我们的创作,便没有辜负自己的本心。

(记者:余俊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