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勤
一天上午,我从避暑地的渔村散步去波息湾,这需要经过一条奇特而幽静的道路。左边是高高的笔架山,右边是波光粼粼的抚仙湖。
从那道路口进入不久,仰望那笔架山,悬崖上露出很多蜂窝眼的石头,呈深灰色,似乎在给人们探究抚仙湖的形成带来一点佐证,至少也是遐想。悬崖上面长着很多清香木、黄葛树、碗口粗的仙人掌等。它们在那乱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着。
最为突出的是黄葛树,那根须从石缝处扎进去吸收着养分。如没有石缝,就在那石头的蜂窝眼里面寻找到缝隙后努力扎进另一个蜂窝眼。在扎进去的这一头形成一个赭色的球形状,在出来处的那一头也形成一个肥厚的球形状。球形状上面还有一个个小苞,尖部是红褐色,底部是灰白色,显出一圈一圈的纹路。颜色有深有浅,深色的出现一块块暗淡的快要脱落的皮壳,暗示时间较远。浅色的光滑、细腻、湿润,暗示时间较近。这里面潜藏的坚韧值得思考。
路边有很多上百年的黄葛树,树叶密密麻麻的,把这条本身不嘈杂的道路衬托得更是静谧。有一棵夫妻树,有一根树干从路的左边高出人头伸向路的右边,多数成人从树下路过不会碰头,但太高的不低头是过不去的。这夫妻树仿佛在诉说生活的艰辛、幸福、甜蜜。
路上还有一些碎石坑,长约三四米,深约一米多,最宽处有两米多,最窄处只有一两尺。这是专门用来车水捕公式鱼的。公式鱼是抚仙湖独一无二的鱼,很贵。传说,康熙因为这种鱼,曾经暗访过这里,这就是公式鱼的来历。石崖边还放有用蔑条编织的鱼网,但看得出来好久都没有用了。
右面抚仙湖边的堡坎是坚硬的石头,湖浪来时发出轻柔的响声,浪来浪退,反反复复,好像在给人哼歌,让人舒心。又好像在述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无止境。
这里的水都很清亮,湖下的青苔看得一清二楚。湖面泛起波浪,呈深蓝色,好像无数鱼儿在网内蹦跳,快乐极了。远望,水面还带有轻雾。听人说,要是登上笔架山的高处看日出,如果运气好看到了,有如蓬莱仙海的美景。清朝诗人赞道:“飞岩有意迎朝旭,出岫无心挂碧峰。”当地人知道抚仙湖带来的是无比的美好,尊称为“处女湖”或“母亲湖”。
说到日出,我还真看到过一次。一天早晨,我来到抚仙湖边,朝湖面看去,发现湖水好绿好静。湖对面的山是黛色的。感觉山顶有一处红色,把眼睛移到那里,啊,一轮红日刚刚冒出一小半。我看着那粉红粉黄的红日逐渐升高,中间那一团好像刚从火炉中挟出来的铁,深红,还有点刺眼,四周的红环像一层薄雾由浓到淡地向外扩散。红日使天空变成金黄,远山像一条青鱼的背脊,少许的云朵也增加了斑斓的色彩。湖水在红黄绿的微波中荡漾着鳞片,湖边的树叶出现墨色,边缘似黑色的雪花形状。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那红日便完全升出了山顶,照在湖面上,形成一根长长的粗大的火树杆,从湖的那面一直延伸到湖的这面。火树杆光滑、整齐,与水之间变成一块块波动着的金片,美丽极了。
走完这条僻静的道路,我就来到了波息湾。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朝湖,青山绿水,微风拂面。
进了山庄门,看见别墅建在树林里,只露出黄色、白色的房顶。这里感觉特别静,静得让人听得到虫子的叫声,听得到一颗针落地的响声。那一棵棵如脸盆粗的黄桷兰树,把不同风格的别墅群遮挡得凉悠悠的、静静的。那茂密的树叶上面没有一点灰尘,绿得醉人。树上的和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缤纷馨香,沁人心脾。那一棵棵桂花树开着一串串粉黄粉黄的细细的花朵,香气扑鼻,令人陶醉。整个波息湾处在芬芳之中。
来到波息湾前面的抚仙湖边,我静静地坐在蘑菇形状的凳子上,欣赏着泛起涟漪的抚仙湖,呼吸着湖面送来的清新空气。有道是:“风声水起时,最静波息湾。”传说诸葛亮擒孟获时,曾在此发过兵。出兵前,风吹不止,波浪滔滔,出兵后却风息浪止,湖水平静。诸葛亮的奇兵能大获成功,这波息湾也助了一臂之力。
(本文原载于《重庆晚报》2017年9月19日第7版)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