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想写一部关于我父亲的小说,不是因为他有多么伟大,多么传奇,而是因为他代表了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那一代人。所以最初的时候,我把这个小说命名为《父亲的奋斗》,可我朴实的父亲却不同意,觉得太张扬,再加上小说不等同于纪实文学,总有些地方会在原有的故事上进行艺术加工,所以父亲坚持不同意用这个书名,于是我便用了小说里主人翁的名字,改名为《刘大发的奋斗》。
深入生活这个概念在我们青年一代的作者群里经常被拿出来讨论,时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我写一个乞丐就得真去要钱,写一个杀手就要去体验杀人吗?其实那是他们不明白,他们笔下的世界其实是一面镜子,一面可以折射写作者心灵世界的镜子,如果做为写作者的我们不去深入了解你所要构建的人和事,仅凭凭空想象就下笔,你的心灵没有那份真实的感动,那么你笔下的世界便会是无力而苍白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你要写杀人便真的要去体验杀人,而是你可以去走访了解相关的真实素材。
深入生活,反映生活,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其实是上天给予我们这群创作者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用文人的眼光去感触生活中的那些动人的温度。就如同我在村民家做访谈时看到老旧的公粮交税本,问起他们对现在政策的感悟,言语不多的大娘一个劲的重复着:“现在政策好啊,以前是我们种地给国家上粮,现在国家倒给我们钱。”那种发出内心的幸福笑容,是装不出来的,而那种最朴实的感动,如果我不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也是无法感知的。
我的这部小说记录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父亲的生活轨迹,在这之前,做为女儿的我曾以为我特别了解我的父亲,但真的当我开始为创作这部小说做准备之后,才明白,我之前所了解的父亲不过只是他的一部分。我开始以一个文学创作者而不是女儿的身份对他进行采访,对周围的邻居进行走访,对整个长寿湖地区变化进行了解,这一刻开始我才觉得真正的走进了他的世界。
他们那一代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平凡渺小的人生焕发出的魅力,比那些玄幻小说里带着通天异能的主角要强了百倍。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大字不识的刘大发到重庆市长寿湖镇当了一个上门女婿,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借国家的政策,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后,最终完成他的创业奋斗。 书中将真实的体现小镇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变化,从只要能吃饱到营养佳肴,从只有黑灰的穿到时装个性化,从“蜗居”到广厦,从自行车到说走就走的旅行,从老四大件到电脑、空调等变迁……
不言而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学创作最可贵的特质,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一定要把笔触深深地探进人民群众生活的沃土中去,用精品故事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