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答李一凡先生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斯 原    日  期:2018年10月30日     

 

笔者小文《微型诗的生成》大约三年前发表于《中国微型诗》2015年第3期,发表后便未再理它。如今文章多如烟海,大都被岁月尘土掩埋了,它可能也是这样吧。不料今天忽然在网上发现一篇署名李一凡《也谈诗歌的生成》的文章,发布时间已近三年,竟然是对小文“不敢苟同”,加以批评的稿子,这使我一阵窃喜,原来它被人注意到、研究过,且提出了不同意见。我写的东西能引起一点不管正面反面的反响,是不多的,因此立马读了,为了也给李先生一点窃喜,即刻写这篇答文。

小文谈“生成”的角度是诗这种精神产品在诗人头脑和手上的生成过程,诸如原发、继发、完成等三个阶段,所谓“原发”指“诗情的涌动,从没有诗到想写诗要写诗”。不想李先生上来就给我扣了一顶大帽子,说“忽略了一个根本的原发过程,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的,此点很重要,但我不是忽略,而是有意不写。如果写的话,还应当加上要写诗必先有人的头脑这种特殊物质,因为它与“客观世界”都是物质决定精神的根据,这样一来,诗根本的原发过程就应当也包括人脑的产生,显然扯远了。我觉得“由物到心”是获得诗情的过程,还不是诗的生成过程,尽管前者对于后者具有决定意义,但许多人有了前者,却不一定能写出诗来,只有能写出来“由心到物”的才叫诗人。相比较言,后者更神奇,更令人羡慕、追求不已。人脑好比加工厂,加工的过程从机器开动那刻开始,至于其原材料是另一个问题,我不想谈;我谈的恰如李先生所说“诗由心生,寄乎于情”。

我谈诗的原发、继发、完成过程,比照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诗的生成与一二三相生的原理非常贴近,甚觉有趣,完全是借机而发,应当允许吧,就像我谈诗的生成,李先生借机而发,谈诗的原材料的获得一样,当然允许。却岂知李先生又一顶大帽子扣来,说是“牵强附会”“故弄玄虚”,还指出“老子的《道德经》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其核心就是……意识决定一切”。这与上面所谈的“忽略”问题倒是一脉相承,但也属南辕北辙。另外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我不赞成简单用一个什么主义来决定取舍,须知那里关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等等是多么大的智慧啊!那样的话,连黑格尔这个伟大的唯心主义者也必将被舍去,那怎么还能有李先生用于批评我的辩证唯物主义呢?

我倒是比较欣赏发布李先生文章的江山文学网编辑琴声悠扬写的编者按:“文章通过拜读斯原先生新诗生成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世界由物质到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才是新诗生成的客观因素。新诗的生成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言论有没有联系,学习和创作新诗的人自有一种感悟。百家争鸣,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是绝好的东西,但它是包容的,恢宏的,不会过于敏感,因缺少了自己的某些教条或词语而挞伐之,不然必定走向反面。

微型诗是1—3行的诗,我觉得在微型诗报刊等阵地上发表的文章最好也不要过长,一篇只谈一个问题为好。那篇小文如此,此篇答文亦如此,这样的弊端在于难得全面,易于造成误解,就此敬请李先生和广大文友谅解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