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三个可敬可爱的“倔头”,不,一大批

——序赵青山《现代格律诗家评传》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斯原    日  期:2019年6月10日     

赵青山先生的新著《现代格律诗家评传》可谓博大精深且颇具特色,其不俗价值已被新格律诗史学专家周仲器先生在该书序言中以“既有宏观上对现代格律诗发展历史的概括,更有从中观、微观上的具体描述与评论,从而显示自己不同凡响的意义与价值”所概括。我尽管也写过一些现代格律诗或称格律体新诗,也写过一些有关文章,但从组织和总体上说还不是其阵营中人,更缺乏研究,因此有幸获得该书,匆匆读过之后要说心得只能浅谈自己较深的一点感受,那便是该书在我头脑中树立起现代格律诗史上3个“倔头”式人物形象。

第一位是何其芳。他1954年发表《关于现代格律诗》一文,集中阐述其理论观点。但毛泽东与陈毅在诗歌问题上有大体相同看法,一致认为新诗的出路在于民歌在于古典,且在毛泽东亲自发动下,全国轰轰烈烈展开了新民歌运动,周扬给予高度评价,郭沫若、艾青、冯志、废名等许多著名诗人积极参与,一时间诗歌创作与理论界以民歌化为最高准则,其他诗歌形式统统被斥为保守、落后。在这样情势下,何其芳倔强坚持自己的“现代格律诗”主张,并撰文指出民歌体的具体限制,“它的句法和现代口语有矛盾。它基本上是采用了文言的五七言诗的句法,常常以一个字收尾,或者在用两个字词收尾的时候必须在上面加一个字,这样就和两个字的词最多的现代口语有些矛盾”(《何其芳选集》第2卷。第159页,川人社1979年11月第1版)。这一下他立即成了众矢之的,许多诗人、理论家写文章对其进行深入批评,有的指责他右倾、对抗毛泽东思想;有的断言他抛开劳动人民喜欢的民歌,妄图创立现代格律诗是办不到的。然而何其芳并未屈服,他勇敢地进行了明确的反批评,写了多篇文章,以敏感犀利的文风,为自己进行充分辩护。一直到晚年,在他所从事的翻译工作中,仍试图通过诗歌翻译的形式实践其“现代格律诗”理论。他倔的实在可以,成为中国现代格律诗第二个高峰的代表人物,他的《关于现代格律诗》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位是我敬重的重庆朋友王端诚。他自幼熟读文史典籍,古诗文功底极其深厚,既写旧体诗也写新诗,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文言文。他是格律体新诗的重要团体——东方诗风的代表性诗人和理论家,也是其领军人物之一,他创作的大量格律体新诗被同仁称为成熟的标准的范本。我为他的诗集《枫韵集》所写的一篇评论中说他实行了两个结合,即“独特而执着的诗学见解与优秀而成批量的诗歌作品的结合,和严格而系统的格律规范与浓郁而地道的诗意诗味的结合”,未曾想他对这个提法非常看重,在出版下一部诗集《梦弦集》时把它印在了扉页上。他的倔,突出表现在其对“诗必须有格律”这一诗学原理的不懈坚持上。众所周知,当今中国诗坛自由诗是主流,占统治地位,格律体新诗所占份额微乎其微,但他不认这个邪,力主诗必须有格律,没有格律不成其为诗。在讨论并通过以格律体新诗代替现代格律诗称谓时,大家欢欣鼓舞,以为从此理清了诗歌分类问题,使格律体新诗在中国诗歌版图上有了一席之地。然而他却说了如下一番话:尽管我在一定程度上赞同并使用这一提法(指格律体新诗——引者注);但我有保留,即此一提法从侧面承认了“自由体新诗”的存在,而我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不会承认“自由诗”是什么“诗”,有诗不自由,自由即无诗,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自由诗”存在过?把分行的散文硬派为“诗”,是百年汉语诗坛的惊天误会!“诗歌”一词,本身就含有“格律”的意思,因为无律不成诗,“格律体新诗”一语中的“格律体”三字实在显得多余(见王端诚《梳理东方诗风诸同仁对新诗格律理论研究的贡献兼评最近关于孙逐明“音节诗”理论的争鸣》之跟帖)。看,他倔得够劲了吧。说实话,对他极端的倾向性我并不完全赞同,太过了;但对他信念的执着、坚定还是由衷地服膺,何况关于自由体和格律体的争论还在进行之中,也许永远不会有什么公认的结论。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他的一组十四行花环体格律诗《秋菊之歌》,共15曲210行,以核心意象“秋菊”,一以贯之,内含了诗人独立、高洁、傲岸、挺拔的人格精神。他本人,在当今诗界,不正是一株傲霜的秋菊吗!

第三位便是本书的作者赵青山。2012年“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我参加了的,在从重庆赴酉阳的车上,我有幸与赵青山坐在一起,就是那次与他相识。一路上我们小声交谈了两三个小时,话题无所不包,当然主要是诗、新诗、格律等等。从而得知他是山西古城平遥人,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并任该校校长,多年来关注、研究现代格律诗。论坛开幕那天万龙生介绍到他时冠以“格律体新诗史家”之称,我听后很惊讶,热爱格律体新诗的人很多,其中有作为小学老师和校长的他也很正常,但从平遥到酉阳那么远自费来参会就显得不太一般,而他竟然是专门的史家!这绝对是不寻常的,依他的身份和条件取得如此成就,可想而知何其难哉!论坛结束后,我们保持了联系,我收到他发来所创作的不少现代格律诗,无论体裁形式还是内容韵味都比较成熟老道,很有特色。当然更多收到的是他在现代格律诗历史方面收集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其中仅系列章回体现代格律诗史料文章就有数十近百篇,每篇介绍一位在理论或实践上对现代格律诗做出一定贡献的诗界及其他有关各界人物。最近又收到他快递来的这部皇皇巨著,读过后感到他真的不愧为现代格律诗史家的称谓。他的倔,突出表现在两点,第一,从爱出发,数十年来不遗余力,从各种渠道收集占有有关资料,并精心整理研究,成为这方面鲜见的富有者和说话著文底气宏大厚实者,倔强而雄辩地证明了专家学者及其理论学术成果不一定非得在体制内的高校、研究机构等才能出现,也可以出现在业余的草根人士身上和他们的手中。同时我们看到,他对资料的占有并不是把它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很多都在网上公开,供有意研究者共同使用,就连我这门外之人,稍微表示出某种兴趣,他也马上批量发来。第二,同样是从爱出发,真正坚持做到出以公心,不为尊者讳也不将卑者漏,公正、清明、廉洁、依实治史,无声而有力地告诉人们所谓的学术腐败之风,只要抛开了私心其实并不难消除。我们发现,也许他自己出身于非体制,他除了认真收集、研读大量作家、诗人、教授、学者、专家、里手的著作,别人研究他们的文章和有关报道外,还特别重视和善于挖掘、发现社会各界人士乃至于普通百姓中潜藏着的这方面的有心人、智慧者和他们鼓捣出来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说的做的对现代格律诗的发展有贡献,他都会记上一笔。我们还发现,他对待一些理论、实践问题上的分歧、争鸣、批评和反批评,一方面公开阐明自己观点,另方面也如实公示反方意见及对自己的批评。如对现代格律诗和格律体新诗这两个名称,对自律体和共律体这两个概念,对雅园诗派这个称谓的分歧和争论等等就都是这样对待的。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他爱现代格律诗爱到倔的程度,他相信现代格律诗相信到倔的程度。

倔,形容词,有两个意思,一是顽强、固执,二是耿直、生硬,两个意思中都有一褒一贬之意,我这里均用前者。倔头,代名词,指顽强、耿直的人(其贬义则指固执、生硬的人)。我上面说的三个倔头,何其芳、王端诚、赵青山,都是顽强、耿直的人,都是很可敬很可爱的人。

按赵青山先生的历史分期和论述,现代格律诗只有在第二个时期即新月派时期,风云际会,红火了一阵,其他时期大都处于不被看重,乃至被排挤被打压地位,处境极其边缘、冷落。如此,他们的生存发展一定要靠顽强精神和耿直性格,不然旗帜无法打出,阵地不能坚守,人员难以聚拢,险关休想闯过。事实上现代格律诗在新诗百年史上,不论形势多么不利多么险恶,从未偃旗息鼓,从未改弦更张,从未缴械投降,从未一蹶不振,信心和力量就来源于他们的倔劲。就中也不是只有何、王、赵三个倔头,他们不过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而已。事实上是一大批,是几代,至少有成百上千人,他们都坚持了顽强精神,都是促进现代格律诗生存发展的“倔头”。在此只以赵这部书中论述到的据我不一定精确统计的115人为例,其中有:

——黄遵宪。率先提出“我手写我口”的倡议,以口语对抗文言,并在胸中有一个别于古典诗律的新格律诗体(引言见该书,以下同)。

——梁启超。晚清文学革命的发起者和鼓吹者,“诗界革命”的理论家、宣传家,坚持诗歌的音乐性,滋养和催化歌体诗的产生与发展。与黄遵宪同为启蒙时期格律体新诗的开拓者。

——闻一多。在有人指责格律束缚手脚时,他却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镣铐跳舞才能跳得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

——徐志摩。相比于闻一多,他更长于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实践,他的诗被朱自清指出“尝试的体制最多”,被陈西滢认为“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现代格律诗。

——孙大雨。最早发现新诗旧诗单音词与双音词的不同,提出为之践行一生的现代格律理论基石——音组说。

——林庚。发现并提出“节奏音组”“半逗律”“典型诗行”理论,为之奋斗终生,是第一个取得以自己名字命名诗体(林庚体)殊荣的现代格律诗诗人和理论家。

——毛泽东。他说: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现在的新诗不成形,没有人读,我反正不读新诗,除非给一百块大洋。”同时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他倔得比谁都厉害。

——王力、秦似父子。王力的新诗形式观成为现代格律诗理论的奠基之作,秦似的《现代诗韵》是现代汉语史上第一部音韵学著作,为现代格律诗押韵提供了科学依据。

——贺敬之。创造了民歌信天游的代表作,创新了外来“楼梯式”格律诗,创作了许多“新古体”诗,且有许多有关理论见解。

——郭小川。创立了“新辞赋体”现代格律诗,也被称为“郭小川体”,是继林庚之后被人用自己姓名命名现代格律诗诗体的仅有的诗人。

——蓝菊荪。以创作现代格律诗理念翻译《诗经》的主要诗人。他认为格律诗的问题,是功力问题,是使刀使棒问题。如果格律诗对某些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所限制,那是诗人功力不够的缘故,那是惯使棒的而不惯使刀或惯使刀的而不惯使棒的缘故。功力够了,格律的限制也就突破了。

——骆寒超。提出“新诗二次革命”命题。“第一次革命”是诗体大解放,“第二次革命”是诗体大规范,为新世纪的新诗格律化奠定了理论基石。

——吕进。提出“诗体重建”主张。认为摆脱多年困扰的新诗体式危机、重建诗体的出路有三:一是完善自由诗,二是倡导格律诗,三是增多诗体。

——黄淮。领衔筹备、成立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尝试创作大批各种不同体式的现代格律诗,提出“自律体”和“共律体”现代格律诗概念,引发了一场大争论。

——万龙生。终生为创作、研究、发扬格律体新诗的事业而潜心著作和奔走呼号。提出以“格律体新诗”代替“现代格律诗”名称,提出格律体新诗的“三分法”分类体系,发现格律体新诗“无限可操作性”特征。

——余小曲。成立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任站长,并任《格律体新诗》诗刊主编,创作了大批格律体新诗,提出了许多格律体新诗理论见解。

——等等等等,都是。

正是这一大批“倔头”的顽强坚守和刻意创新,开掘了中国现代格律体新诗一条艰难曲折而不断前行的道路,创作了中国现代格律体新诗大批经典优秀之作,创立了中国现代格律体新诗多元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现代格律体新诗的一部厚重历史、许多艺术传承和一种诗学的专门学问,从而使中国诗歌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以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分类版图及其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