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散文 > 正文

话说云梯街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谭长军    日  期:2019年6月13日     

“云梯街”即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西沱镇,坐落三峡库区南岸,与闻名遐迩的长江明珠忠县石宝寨隔江遥呼,背靠巍巍方斗,手牵浩浩长江,依山取势。

西沱镇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北缘重镇,捏守大三峡黄金旅游热线入口。古镇自江边码头垂直于江面,顺着山脊往上,随弯就曲,一条通衢,直达山顶独门嘴,全长近4华里,113个台阶1124步石梯,青一色青口条石铺成,有的就地依山凿梯,两边土家民居木楼层叠错落,悬空吊脚,飞檐棱角。

隔了江面望古镇,似一条懒洋洋的困山龙,在赤烈的阳光下伸着懒腰晒着脊背,一千多步石级似龙的脊梁,吊脚楼屋面青瓦恰似龙鳞片片,古镇下段两则各有一座石拱小桥,其状浑园恰似龙眼,桥下流水在日照下闪着耀眼的银光,人称南北“龙眼桥”;夜幕下的古镇,如巨龙扑江,半街云里雾里,半街倒映水中,上通天灵,下接地气,云中天梯,地上仙境,气势磅礴,好不壮观。当地百姓把古镇叫“坡坡街”。1992年夏天,土家族作家谭潭游历西沱坡坡街,随着其散文《夏日云梯街》在《民族文学》发表。从此,“云梯街”美名享誉神州大地。

云梯街以其直愣愣垂直于大江的独特个性和云雾天梯吊脚楼昭示天下,被各路专家学者赞为“万里长江第一街”,2002年重庆市政府命名为“三峡库区市级传统风貌镇”,随之相继评选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巴渝新十二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940年,徐悲鸿大师在南洋根据友人的一张西沱照片,创作了油画《西沱风景》,被制成邮票发行,2007年7月,徐悲鸿油画《西沱风景》在浙江皓翰首届中国爱德艺术名家作品拍卖会上以1386万元天价成交。

2009年,举世水利工程三峡电站竣工,库区蓄水至最高水位175米,云梯街半身淹没水中,尚存石梯800步。浓缩才是精华。为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完整传承,石柱县人民政府历年投资累计达数十亿元,抢救移置、修缮复建,今天的“云梯街”更加闪烁民族智慧的光芒。

华夏民族传统堪舆讲究依山近水、藏风聚气、平土置基。云梯街走势却叛逆的垂直于大江,由着石梁山脊,倔犟向上。这正是“万里长江第一街”的独特个性。据考,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发掘出土的中间堡汉墓群、陶家坝汉墓群、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公龙背遗址、砖瓦溪遗址等文化遗产,佐证了古镇的悠久历史。

云梯街为何颠覆传统风水观?史料记载,古镇“因盐而兴”。

古代巴人沿着清江流域向西迁徙,到达龙河、川江一带落居。约在公元前204年,人们在长江北岸的临江(今重庆忠县)的甘井沟、涂井溪发现盐泉,于是开采井盐,民间叫“锅巴盐”,并以盐、鱼为生,创造人类文明,建立巴子别都。人类生存必须的盐巴,如何运到南岸广袤山区湘鄂一带满足人们生存所需,并交换药材、桐油等山货物质?上有乌江天险,下有三峡险滩,与甘涂二井一江之隔的西界沱,自然成了“巴盐销楚”的天然口岸。盐商为抢占有利位置,方便招揽往来力夫客商,便在江边码头搭棚造屋修客栈,一家挨一家,沿着山脊依山取势而上,日久天长,造就了一条垂直于大江的“坡坡街”。到秦汉时期,随着甘涂二井盐业开采兴旺,初具盐运中转枢纽和商贸集散中心的西沱,已然形成一座具有水陆码头与村落街市功能的规模集镇。至唐宋时期,历史上的六次“湖广填四川”,八方盐帮商贾、货客移民,由着盐大路迁徙西沱,致使古镇船帆林立,百业汇聚,至明清时期,烟火鼎盛,社会兴旺,文化兼蓄,民俗杂存,已然成为誉满大江一重镇。

历史巨人雕塑古镇云梯街,古今中外多元文化兼收并蓄,东西南北八方民风共存共荣,千年承续,不愧为一部多民族文化宝典,独树一帜,引人入胜。

古建筑是云梯街的独特风景。不但有保存完好的独特民居建筑群,更有以会馆寺院庙祠为主的公益文化建筑群,民居、商铺、会馆、祠堂、寺庙、官衙、茶馆、客栈、戏楼等相嵌其间,互依互通,各行其事,各领风骚。民居建筑以“千柱落地”“歪朝门”“土楼”“吊脚楼”风貌的土家院落为主,间有“四水归堂”“粉墙黛瓦”“马头朝天”的徽派徽商豪宅,亦有中西合壁的民国建筑、前店中堂后居的商家布局,偶有木雕、砖雕、石雕的山西三雕风格。明清至民国时期,烟火繁盛的古镇拥有公益会馆寺庙上百家,至今尚存可考的遗址就有湖广会馆(禹王宫)、江西会馆(万天宫)、陕西会馆(三元庙)、广东会馆(南华宫)、福建会馆(天上宫)、山西会馆(关帝庙)、四川会馆(张爷庙),还有座落古镇或邻镇而建的紫云宫、南城寺、八角庙、大阳寺、庆中堂、醒默寺、二圣宫……

历史长河,跌宕起伏;人文荟萃,千年积淀。云梯街历经沧桑,不少代表性古老建筑至今依然坚持着清晰的轮廓,流动着神秘古朴的气韵。位于云梯街下端的“下盐店”,典型的清代民居,是杨氏家族举人的住宅,将土家吊脚楼与江南传统四合院融合一体,整座建筑里里外外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堪称“千柱落地”式穿斗结构建筑特色的典范;中共川东地下党组织曾经的联络站和经济组织“永成商号”,与下盐店百步相对,建筑面积近千平米,典型的前店中堂后居合院建筑,不可忘却的“川东红色记忆”;位于云梯街中段的“熊家院子”,亦称“熊家大药房”,占地五百平米,天井四合院,坐北朝南,前院后院四面风火墙,一千二百多平米砖木建筑,悬山单檐,设计考究,富丽辉煌,颇具研究价值……

奇特的云梯天街,滋养桀骜的人群。民国时期,古镇社会帮派横生,俗称“袍哥人家”。强势帮派组织有如草原狮群,统治一地、管控一方。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云梯街人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皮闹事,甚至打架斗殴,这就需要有人出面调停化解,双方邀请社会名望高的人出面断理,化干戈为玉帛。帮派之间也常为利益发生争执,以强凌弱。名帮组织“奇志会”,也称“汉留”,起源于明末清初,宗旨反清复明,效法刘关张桃园结义,重仁讲义,有严格帮规,每年5月23日“单刀会”和年底“团年会”接收新成员和提升晋级,下设“仁、义、礼”三个堂口,各自举旗,称雄云梯街,凡有扯皮闹事发生,一般都请仁义两堂口帮主出面调解,即使心有不甘,也得忍气吞声。之外还有四维社、青帮、洪帮等等小山头。

与帮派势力同为古镇历史佳话的还有“西沱三子”,即谭家的银子、黄家的定子(即拳头)、杨家的顶子,三大家族势力平分秋色。在古镇西沱,谭姓族大势旺、人强马壮、声名显赫,不但家族人丁众多,而且有钱有势,成立私人武装,拥枪自重,保护家族人丁和财产的安全,令左右乡邻无不刮目相看、仰视为尊,由此“谭家的银子”的说法便在民间不胫而走。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广东梅县黄氏家族迁徙西沱安家,彼时,当地通行“插标占地”,即所有土地谁先插“标记”谁就拥有地权,先入为主,后来的黄姓家族占地无望,只好靠打散工为生,但黄家却也人丁兴旺,长期以来,为与其他家族抗衡,就靠团结取胜,人多“定子”硬,凡是遇外族欺凌,黄族人马便招之即来,挥拳上阵,于是就有了“黄家的定子”。清朝末年,古镇杨家出了一个举人,此人不但有才,且与官府深交,因此杨氏家族水陆贸易风生水起、四处逢源,甚至连官府垄断经营的盐巴贸易,杨家也多有染指,朝内有人,诸事皆顺,人人称羡,由此也就有了“杨家的顶子”。

千年古镇,民风古朴,云梯街人独特的节日习俗,四代传续。

“玩春牛”,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大年初一清早,人们早早起来,化好浓妆,带着玩车灯,从河坝码头开始,沿云梯街而上给居民拜年,玩牛队后面尾随着花棍、车灯、蚌壳舞队,热闹非凡;拜年一家不漏,所到之处,家家放鞭炮、递纸烟,送红包,以显门庭。这一习俗源自明朝。一般由两人戴着水牛面具和布套,一人在前面背着装满青草的背蒌逗牛,边逗边唱喊吉利,唱词劝农劝耕,“水牛”跟着逗牛人做着各种耕田、喝水、打滚、擂人、吃草的动作,表达人勤春早,祈愿来年牧畜兴旺、风调雨顺、农耕丰收。据民俗专家考证,在重庆地区,玩水牛目前只有西沱镇一地,是农耕民俗文化活化石。

“玩水龙”,古镇又一道民俗风景。西沱一带冬季多雨,春夏多旱。为风调雨顺,古镇人在春夏时节都要玩龙祈天求雨。每逢祈雨时,各家倾尽财力,扎各色彩龙表达诚意,斗财斗力。相传,清光绪年间,黄姓家族因贫穷无力扎彩龙,每次祈雨都遭其他家族嘲笑。这年夏季又逢求雨,黄姓家族用柏树和松树枝丫扎了一条龙,并将一条小狗绑在龙背上,跟在祈雨队伍后面,一路上小狗“汪汪”直叫,惹得街人笑闹,泼水取乐,边泼边叫“水来了!水来了!”狗越发嚎叫,满街轰动,认为这是好口彩。第二天,果然倾盆大雨,一落三天。从此,不但“玩水龙”成了西沱文化活动的重头戏,而且“笑狗落雨”的口头禅流传开来,传续至今。

“提灯会”,古镇人的“情人节”。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螃蟹的生日,这天晚上,溪流河沟的螃蟹都会爬出洞穴结缘,农民都要打着灯笼火把下河捉螃蟹。而在西沱,这一天太阳刚下山,满街便热闹起来,未出阁的闺女们提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笼,从江边沿街而上,呼朋唤友,人越聚越多,人流从下往上,又从上往下,整条云梯街在灯火的世界里流动起来,远远望去,犹似“火龙过江”的奇景。也就在这天晚上,直到深夜三更,凡未说亲的西沱崽儿格外兴奋,他们追着提灯少女嘻戏打探,猜灯谜,对情歌,搞对象,许终身,一旦搞定,双双提着灯笼钻进小巷往河边去,说是去“捉螃蟹”。

由着云梯街,触摸古镇深厚的人文历史与远去的繁华,长满故事的古镇,鲜活的人物跃然眼前。

传奇义士熊福田,“熊家大药房”长子,号兰陔,幼年丧父,五岁始熟读经史子集,一生留过学、习过武、研究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当过法院院长、检察长、审判庭长,干过律师经过商,当过县长行过医,闹过革命坐过牢……颠沛流离,一生正义、一生传奇:1928年,国民党当局逮捕了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张秀熟等23名共产党人,1929年5月举行审判,打算以“农民暴动组织者”的罪名处以极刑,时为律师的熊福田免费出庭为张秀熟等人做无罪辩护,义正辞严,雄辩是非,力挽狂澜,粉碎了国民党当局的阴谋,解救了23名共产党人,轰动山城,事后,中共四川省委赠送他一块刻有“于法有光”的银盾,“红色大律师”由此誉满巴蜀。1945年,熊福田时任国民党石柱县县长,这年夏天,国民党特务要秘密抓捕石柱、忠县、丰都三县50多名中共地下党青年人士,名单呈报上来,胸怀正义的熊福田一边巧妙斡旋,一边暗中将消息透露给中共地下党组织,使几十名革命青年免遭杀害,保护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看到国民党腐朽没落,打击共产党人,破坏革命,1947年6月,熊福田毅然辞去石柱县长职务,回到西沱老家,继续以商贾身份掩护共产党地下革命活动。熊福田的次子熊丸,医术高超,1943年蒋介石钦定熊丸进入侍从室并授衔中将,任蒋氏家族专属侍从医官,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备受蒋介石信任的熊丸受命专程飞回大陆,欲请父亲飞往台湾,保晚年安康厚禄,但熊福田毅然拒绝去台湾并告诫儿子熊丸:“你我父子,从此断交;人各有志,好自为之。”

从江岸码头拾级而上,百步之遥一栋明清风格的建筑,檐下立着一块“革命老区项目——和成字号遗址”的石碑,这就是当年中共地下组织创办“同福字号”。1940年秋,中共石柱地下组织在西沱相继创办“和成”“永成”“翁成”三个商号经济实体,以此为基地,为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安置和掩护革命同志,负责忠县、丰都、石柱、万县和鄂西利川边区地下党的交通联络。随着往来人员增多,引起敌特监视。1949年1月,为牢牢稳住基地,地下党以三个商号与挂印辞县长回乡的熊福田的“南宾垦殖社”联营,更名为“同福字号”,由国民党石柱县参议长谭栋安任董事长,熊福田任总经理,经营米粮、桐油、食盐、药材山货、布匹棉纱等商品,管理权由地下党人掌控,广揽四方客商,生意兴隆,党组织便从中广结人缘,开展统战工作,一次次出色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特殊任务……从三个商号到“同福字号”,在长达9年的地下斗争中,先后为地下党、游击队提供活动经费10万多元,转移安置保护地下党工作人员百多人。

西沱坡坡场,天生一条街;云口(山顶)到水口(岸边),上下十八拐;下走人打晃,上走脚打歪……

这首至今流传西沱一带的民谣,是对云梯街的形象描述。行走云梯街,自山顶独门嘴往下,似行云流水,顺水放舟。尽管如此,但游人依然取道上行,举步登高,以显示征服者的气魄。就在你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时候,见迎面小石岩上“千脚泉”三个碗大红字,上前一看,却是一凿岩水井,不大,深不过一米,二人蹲位见方,井壁湿润,裂缝水流一线,井底盆水小凼似明镜一块,映着蓝天,却不见涌泉?细观井口及红字,分明是新建不久?见客人疑惑,当地老人就会向你讲述关于“千脚泉”的悲壮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俩老人,靠背盐为生,膝下一子。随着老夫年高体弱,儿子接过行头,背盐进山出河讨生计,贫家小户,年过30未娶媳妇。一日傍晚,一乞讨女子饥饿晕倒门前,老夫妇见状心想,背盐进山的儿子今天该归家了,当有米粮换回,于是将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饭,救活乞女子。是夜,儿子归来。乞女苏醒,告诉自己与父母三人自湖南山里一路逃难过来,半年里,父母先后饿死途中。她见这家人心地善良,救了自己一命,但无家可归,于是主动提出如不嫌弃,愿做媳妇,侍候二老。天赐姻缘,当夜成婚。三天后,男子照常背盐进山。有了媳妇,心情愉快,加重盐包,他要多换回些米粮钱物。盐夫远行,年轻媳妇数着日子,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百日后消息传来:她男人省吃俭用,发寒病死于路途。不幸噩耗如晴天霹雳,贫苦人家雪上加霜。仅三日夫妻恩爱,媳妇肚子一天天长大,十月临盆生下一儿子。从此,一家四口靠柔弱女子撑家。云梯街盐夫背脚子,必经此路,行至门前檐下,汗流浃背,都要立定打拄,大吼一声,女子听到吼声,即提桶出门,给力夫递上一碗凉水,尽管气喘如牛,力夫歇气喝水亦要打望出落如花的年轻媳妇,不时施以小济恩惠。岁月风调雨顺,穷人家日子尚可。不料后来,连续三年干旱,日子灾荒,云梯街人家都要下长江挑水,柔弱女子家居山梁,水贵如油,门前一路路背力汉,见年轻媳妇一家四口老小,日子困苦,却又无能为力,日过千夫,脚踏大山,吆喝吼声不绝,以恨苍天无眼!说也奇怪,一日午夜,突发雷霆大雨,山摇地动……次日清晨,只见门前山石裂口,杯泉一股咕咕而涌。随后即有盐夫凿凼为井,从此清泉长流。人们传说此泉是因千夫愤怒苍天,脚踩大山,感天动地所致,加之从江边码头爬行至此,石梯坎恰好一千步,于是“千脚泉”由此得名。女子门前有清泉,过往商贾力夫无不歇脚打拄,一碗甘甜井水下肚,饥渴顿消,吼着号歌小调继续上路……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2012年,石柱县着力文旅发展,修缮古镇云梯街,传奇“千脚泉”自然得以保护并镌刻三个红色大字,成为云梯街一景,让游人怀古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