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忠县作协主席秦勇利用4年业余时间,创作出40万字的长篇历史传记小说《大唐廉相陆贽》。该作品由忠县籍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指正,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著名作家虹影、王觉仁、小桥老树等联袂推荐,2018年10月被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联评为“优秀创作规划奖”。陆贽(754—805),字敬舆,今浙江嘉兴人,大唐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苏轼称赞其“才本王佐,学为帝师”,乾隆御赐其“内相经纶”金匾。韩愈、朱熹、曾国藩这些名人都是他的“粉丝”。作者秦勇精研中唐历史,寻访陆贽足迹,历时四年笔耕,以独到的政治视角、深邃的史家笔法创作《大唐廉相》,生动讲述了陆贽“立德、立功、立言”的丰功伟绩、崇高政德和传奇人生,堪称一部探寻中唐历史的参考书,一部青年博学精进的励志书,一部官员崇德修身的案头书,一部挖掘和弘扬“忠文化”的扛鼎之作。为此,重庆作家网编辑洪建邀请重庆市作协全委委员、忠县文联副主席、忠县作协主席、《大唐廉相陆贽》作者秦勇,忠县作协副主席、知名作家李浩白做了一场访谈,以飨读者们:
洪建:首先祝贺秦主席的长篇力作在全国出版发行。我想请问一下,你为什么想到要创作这部小说?
秦勇:其实20年前我就谋划着要写《陆贽大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陆贽是大唐三百年一名伟大的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军事家,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相”。陆贽在我们忠州为官十年,也逝于忠州葬于忠州,他的真墓就在翠屏山。由于他忠诚公直、体恤百姓、亲民爱民,忠州人民世代纪念他,将他与白居易、刘晏、李吉甫共称为“唐代四贤”,作为一个忠县人,把陆贽写出来,弘扬千年忠文化,这是一种家乡情怀,也是一种历史责任。第二,真正动笔来写这部书是在2015年,这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26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深请地讲述了大唐宰相陆贽清慎拒贿的为官故事,点赞他清廉为民的崇高政德。这年我在县纪委挂职,当时我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忘我地潜心创作,常常熬夜写到晚上十二点,二年时间就写了40万字,之后又花了二年修改打磨。第三,之前我到四川成都拜访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马老对我讲,家乡还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就是大唐宰相陆贽,我小的时候都去过翠屏山去拜谒过他的墓,你是作协主席一定要好好写一写他。后来,我将写好的初稿又带到成都送给马老指正,马老很高兴,还当场同意给我题写书名。所以,我认为写好陆贽,很有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他以民为本、养民资国的思想,公忠体国、清廉清慎的政德,值得我们大力推崇和宣传。
洪建:李主席你与秦勇主席交往很多,你对他创作这部作品有所了解吗?这部长篇小说有哪些亮点?
李浩白:秦主席的创作完全是用心血沥出来的,用智慧炼出来的。为了写陆贽传,他曾到北京、重庆图书馆等地查阅历史资料,买来古文书籍《陆贽文集》《翰苑集》研读,这些书都是竖排的繁体字,普通读者一看都觉得很头痛,他硬是一直坚持读完了,而且熟练到了倒背如流的境界。后来又专门买了《唐德宗评传》《资治通鉴》《旧唐书》等书籍来研究书中的多个人物角色。他还跑到浙江嘉兴、陕西乾县、郑县、嵩山、秦岭等地去寻访他的足迹、实地考察,前前后后花的钱不下于三万元。他还向《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血腥的盛唐》等经典的历史小说学习,所以王觉仁看了他的书,还为他的书写了《序》。我几年前去他家里,看到他书房的墙壁上贴了一幅很大的创作图,图上用圆珠笔密密麻麻地画了一张很大的人物关系图和陆贽年谱表,每天都在那张图上琢磨、推敲。他白天上班,工作任务也很重,只有在周末来写,常常是写到晚上一两点才搁笔,在创作中还经常请我吃饭,找我探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就这样埋头创作了四年,终于一举完成,几家出版社都争着要出版这部书,真可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洪建:秦主席,据《重庆晚报》报道说,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在看完这部书后说道,“如果没有陆贽,李唐王朝或许早在公元783年就灭亡了”,陆贽真的有这么大的功劳吗?
秦勇:陆贽确实为大唐立下了再造社稷之功,是一位真正的忠臣、功臣、廉臣。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各地藩镇割据、拥兵自守,中央集权削弱,天下分乱。唐德宗登基后很有一番雄心大略,毅然亮剑讨伐河北藩镇,没料到却酿成幽州、成德、魏博、淄青节度使叛乱称王。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二万叛军围攻河南襄城,唐德宗紧急征调关中泾原军队出关援救襄城,没想到这5000名兵士路过长安时却因军饷、犒赏不足突然哗变,杀入皇宫,唐德宗只有逃奔奉天(陕西乾县),原幽州节度使朱泚乘危篡位称帝。这个时候,28岁的陆贽已是监察御史,又任翰林学士,他毅然率领朝中忠臣良将跟随唐德宗从驾奉天、梁州,挥翰起诏,谋猷参决,调兵遣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时同朝廷“内相”,他与众文臣武将浴血共战,剪除凶逆,平定了席卷大半个帝国的“四王二帝之乱”,皇帝才得以重返长安。《资治通鉴》王夫之这样评价:“唐室为之再安,皆敬舆悟主之功也。”同时,在军事上,陆贽实施足食备边战略,建立“守则固,战则强”的边疆防御体系。在经济上,陆贽改革“两税法”,创立“量入为出”“养人资国”的财政思想。在外交上,陆贽实施“北结回纥、南接南诏、西结天竺”政策,掣肘吐蕃,防御外敌。特别是他颁行《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宽政养民,扶贫济困乏,消弭战争,极大地缩小了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使天下“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经济得到恢复,民生得以改善,可以说没有陆贽,唐朝真的就在783年就改名换姓了。
洪建:李主席,看了书后,对陆贽这个人物如何评价,他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李浩白: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陆贽完全达到了古代儒家实现自我价值的完美境界和至高标准——“三不朽”。所谓的“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现代有人评论曾国藩、诸葛亮为“三不朽”,实际上比起陆贽来,他们都还差那么一点点儿。在这里,我做一下比较:巴曼子太遥远,事迹太模糊,而且又有争议,所以他不能拿出来与陆贽比。白居易的诗写得很好,在“立言”上勉强可以与陆贽一比,但他的官品、人品、功业上都比陆贽差了远去。实际上,历史上不少哲人(例如王夫之、王阳明、朱熹等),对白居易的评价都比较低的,大概是因为白居易早年正直而晚年颓废的缘故吧。秦良玉、甘宁都是浴血沙场、建功立业的一代猛将,但在“立言、立德”上也不能和陆贽相比。陆贽留下文采横溢的雄文两卷,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所以他的“立言”是成功的;陆贽陪侍在唐德宗身边,多次出谋划策,帮助唐朝转危为安,而且替唐德宗拟写了历史上第一份真正以皇帝名义下发的《罪己诏》,纠正了唐德宗的一些错误做法,所以他的“立功”也是成功的。在立德方面,他冒着不惜失去官职,失去一切既得利益,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要“片言格君非,独手搏群奸”,后来即使被贬官忠州也无怨无悔,赢得了万世景仰,所以他在“立德”上也是成功的。
洪建:秦主席,刚才你说这本书最先取名为《大唐相国》,为何后来又定名为《大唐廉相陆贽》呢?
秦勇:史书《资治通鉴》记载,陆贽宰相公忠体国、正直无私、勤政爱民,尤为清廉,堪称大唐第一清官。他身上体现出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忠”字和“廉”字。他19岁就入仕为官,38岁就极位宰相。但他从来不收受任何馈赠、任何钱财,分外之财分毫不取。他任郑县县尉时东归省母,老乡寿州刺史张镒与他结成忘年交,临别时赠钱于他作路费和孝顺母亲,陆贽分文未收。陆贽的母亲去世后,脱官丁忧洛阳,从此也无俸禄,各地藩镇都来送钱送礼,《旧唐书》记载“四方赙遗达数百万”,他依旧不收分文。他后来升任宰相后,很多大臣官吏都来给他送礼,鞭靴、衣物、金银财宝纷至沓来,陆贽仍是一概谢绝,就连唐德宗都责备他“清慎太过”,暗示他可以奉旨受贿。陆贽依旧十分清廉节俭,整肃吏治,宽政爱民,这为唐德宗后期的稳定执政和唐宪宗时代的“元和中兴”打下了富民强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腐败误国殃民,你看清朝末期,各级官员层层盘剥,贪污腐败,最终导致亡国。所以一个“廉”字可以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不断强大。
洪建:常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陆贽其实就像是大唐的一面铜镜,这本书的封面就是一个铜镜。李主席,你认为这部作品对我们的社会、读者有哪些启发?
李浩白:这本书,将给读者带来浓浓的忠文化的熏陶。自唐代以来,朝廷的重臣良将去逝后,都会由皇帝封他一个谥号,对他盖棺定论。其中最高荣誉的谥号就是“忠”。陆贽不但忠于君上,忠于朝廷,他更忠于人民,忠县天下百姓。陆贽的忠诚,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泾原兵变”长安沦陷时,其余臣子观望徘徊之际,他是抛家舍子,第一时间冒险赶去唐德宗李适身边谋猷参决、扶危济困,挽大唐江山于将倾;他从宰相之位被贬为忠州别驾时,始终口无怨言,在忠州宽刑减税,躬身行医,治病救人,做到了不为良相为良医。唐德宗除了国库以外,居然还设置“琼林”“大盈”两座私库,储藏群臣进贡的财物,聚敛无度。陆贽公然站出来掷地有声地抨击他的敛财行为,劝谏他“勿与庶民争利”,他大力实施反腐倡廉、体恤百姓六条等措施,其目的是以民为本、资国养民。历史证明,陆贽的耿耿忠言是对的,这种为万民福祉争与谏才是真正的“大忠”,所以深得世代称赞和敬仰。从陆贽身上体现出来的“忠文化”,就是“忠于大局、忠于社稷、忠于理想、始终如一、表里如一、言行如一”上的。他的文章写得堂皇正大,他的人品也是堂皇正大。而秦主席的这本书可以进一步弘扬忠文化,如果转化为精彩纷呈的历史剧,那就更是一鸣惊人,很有现实意义。
洪建:司马光非常推崇陆贽,他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政论奏章39篇,是《资治通鉴》中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对陆贽作过评价?
秦勇:陆贽具有卓越的政治、经济、军事、政论、文学才能,只是他流传下来的多是难懂的古文奏章、骈赋,不为大多数读者所熟悉。但历代皇帝、政治家、思想家对陆贽评价相当高。大唐宰相权德舆说他“搉古扬今,雄文藻思”,将他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评价他“才本王佐,学为帝师”。雍正皇帝为他的《陆宣公全集》作序,乾隆给他题匾“内相经纶”,朝鲜国王说,《陆贽奏议》数十篇,可以维持三百年气运,熟读得力,可以为文章,可以做事业。日本天皇称他是“圣哲中的圣哲”,鬼头有一教授曾2次带领数十名日本学者来忠祭拜陆贽,他在三峡风大酒店吃饭时,得知陆贽的墓就在酒店对岸的翠屏山,马上就跪地磕头,虔诚祭拜,非常感人。像欧阳修、朱熹、王夫子等历史名人都非常推崇陆贽,把他作为“修身齐家治国”的典范。曾国藩更是他的粉丝,赞叹他“何其神也!”。
洪建:廉相陆贽一生“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身救国、犯颜忠谏、宽政爱民、清慎廉洁的政治智慧和崇高政德,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忠于人民、忠于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