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江津区创建“中华诗词城市”纪实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9年7月2日      

无论是体育,还是歌手、舞蹈等项桂冠,都是单项或团体。唯独“中华诗词城市”这桂冠,是城市的整体。却被重庆市江津区摘下。

为什么花落江津呢?江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是长江之要津;这里山水风光秀丽,关键是江津有丰富而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有着1600多年悠久历史。近年来,在发掘城市历史文脉中,先后整理出版了两部《江津古今诗词选》;江津不光拥有钟云舫“天下第一长联”,还有四面山朝源观“天下第一奇联”;整理出300余处诗联遗址,发掘出历史悠久的诗词文化篇章。

初唐诗人陈子昂,在江津留下诗歌《过巴龙门》,成为最美重庆十大诗篇;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南宋诗人王十朋,杜莘老,明代杨慎等纷纷来江津留下诗篇词赋,成为千古绝唱……当代诗人词人郭沫若、吴宓、冯玉祥、陈独秀、梁漱溟、周光午等人,留下了写景、咏物、怀古的诗词让人呤颂传唱……钟灵毓秀的江津,现代又走出了凌文远、聂云岚、龚灿滨、邓少琴等人,为江津留下了许多诗篇。

回眸千年,不知多少诗词歌赋在江津大地传颂……中华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让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为此,江津于2017年启动创建“重庆诗城”工作,倡导全民参与。先后在江津滨江路打造了全国最长的1.3公里“诗联文化长廊”和诗亭、画廊、雅阁,给人养眼,给人怡心。又对水下江津莲花石诗林进行了抢救保护;举办了“四面山水·人文江津”中华诗词演诵会等一系列活动。2018年,江津被授予重庆首个“重庆诗城”称号。还创建成为“中华楹联文化城市”。这一系列的活动,营造出江津创建诗城的浓厚氛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传统文化却不能“跨越”,需要基础和后天的培育。

江津经两年多的智慧创建,让经典诗词成为与这座城市和谐共生的城市基因,历久弥新。夏至前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率中华诗词学会和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考察验收组一行,乘着夏至不热的天气,下镇乡,到企事业单位,到古镇,上“爱情天梯”,去白沙抗战文化地,聚奎书院,聂帅纪念馆,陈独秀故居。在江津的文化大花园里,处处绽放出“中华诗词之花”,聚奎书院、江津中学、江津师范学校、二中等一大批学校,赋予这里浓厚书香之气。

紧跟时代步伐,江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同时,还举办了“中华诗词广场舞”展演,大中专、中小学古诗词演讲,“四面山水•诗意江津”摄影作品配诗展,书法诗词展等活动,让市民胸中有诗情,举止有诗礼。

“中华诗词城市”这顶桂冠,被江津摘下,成为又一张江津靓丽的城市名片。考察验收组组长范诗银,在验收时表示:“江津创建,特色鲜明,扎实到位,百花齐放,深入人心,经验值得推广。”专家们的评价,是对这个城市注入了一份厚重传统文化的气息。江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秦敏感慨道:“传诵诗词,是一种文化情怀,让我们这个城市有诗的氛围,诗的意境,将成为我们终极目标。”在一线抓创建工作的江津区文联负责人更直白的表达:传承优秀的中华诗词文化,创全国诗词城市,被我们遇上了,我们无尚荣光。”纵览世界名城,璀璨于世的并非总是经济中心,拥有灿烂文化的城市总能在时间之海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这些文化记忆如同基因根植于城市肌理之中。文化,给了城市更鲜活的精彩生命符号。如果说诗是情,舞是景,那么诗与舞的互动,就是情与景的交响!如今的江津,阅读、研习、创作、传诵诗词,彰显着城市的智慧和灵魂。(罗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