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好一个美字了得

——读萧敏散文诗精选《远水》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斯原    日  期:2019年7月30日     

远水不解近渴,但《远水》可以。

我不赞成所谓“散文诗”这个概念,认为可以把它称为诗意散文,理由不在这里陈述。为此曾与出道很早、影响较大的“散文诗”作家萧敏发生过多次争执。但我对诗意散文还是喜欢的,拿到这本《远水》以后,几乎一口气把它读完。

它确实是一泓远水。柏拉图认为诗(广义的)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神把灵感传给人,那人就是诗人,诗人吟诗时,处于一种迷狂状态,“如果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大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斐德若篇》)”。他说的何等之好,尤其在写不出好的诗句和阅读优秀诗人篇章的时候,往往会感到诗的神性。但我们同时也愿意承认:人人都是自己的神。诗意的东西既然是神的,当然离我们一般的人很远。

诗意的东西是美的。关于“美”的定义,多到无计其数、无以复加,我比较赞同这样的说法,“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创造力,其对象化就是把这种力量外化到人的实践成果中。例如当我们面对自己劳动果实的时候,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会认为是美的。

萧敏的形象是美的,被称为美女作家;作品也是美的,美到读上一小段或三五句,就要把书合起来回味一番。形象之美来自于上帝,当然也包括人的精心呵护,但这种美是短暂的易逝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形态。作品之美来自于心灵,心灵与神——神的灵感、神的诏语的相通,这种美是悠久的常驻的,具有永恒魅力。

后者,她应当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她干了好多行当、到过好多地方哦——探寻美、发现美、捕捉美、营造美,然后把它凝结成一篇又一篇“散文诗”,物化为一本又一本“散文诗”集。谈到物,那么这种美的深层物质外壳是萧敏富有特色的语言。重庆人的日常口头语言要上升为文学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俗,让它俗到家,保持简练、幽默、形象、口语化等特征,以成就通俗文学,我们读过的许多巴渝味浓作品当是;二是雅,对日常语言加以提炼改造,使之书面化,增强普适性和现代感,以打造高雅文学。萧敏走的显然是后一条路。

所谓“解近渴”。虽然《远水》离我们很远,又是“高雅”的,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内在地包括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获得美感、愉悦等等,这种获得同时也就使人成了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多年来,我们在精神上不就是这样不断地解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