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神凝方寸 情至文生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刘凡君    日  期:2019年8月14日     

评论家钟传胜的集邮评论集《邮海潮音》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早就听他说要将近年来撰写的邮评文章汇集成书,谓之集邮评论选。我很期待。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借此机会,向传胜先生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对他一直以来执着与坚守集邮事业,表示由衷的敬意与钦佩!

认识传胜先生40多年,他是我的好兄长、好朋友。他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基础扎实,功底深厚。他擅长对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巴文化的研究,且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和见解。他为人耿直、率真,对生活充满激情。平日与朋友谈天说地,常常是痛快淋漓的表达,直抒胸臆的叙述,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朋友们都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其实,还有许多人不了解传胜先生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对集邮领域的实践与研究,其成果丰硕,有的观点和主张曾引导全国集邮新潮流!

今年初夏,传胜先生将《邮海潮音》的书稿交给我,嘱我为之写序,接过沉甸甸的书稿,我大为震惊。一口气读完,我欣喜地看到,这些年来,在“邮海”的世界里,传胜先生鉴赏集邮的文章频频见报,对邮学研究又有了新的发现,集邮情缘通达四海,集邮活动方兴未艾,集邮艺苑百花齐放……

我以为,这部书是传胜先生从事集邮57年来,学习、洞悉、认知集邮世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一部集邮爱好者学习集邮、了解集邮知识的教科书;是集邮研究者从事中国邮票特别是错票研究的参考文本,是文化工作者研究人文景观、中国书法以及重庆地域文化的工作指南。

引起社会关注的是,《邮海潮音》这部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目前国内没有集邮评论集的空白。这对于中国集邮评论理论研究无疑是一大贡献。这也充分证明了这部书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存史价值。

邮票,被人形象的称为“国家的名片”。与众多爱好者一样,传胜先生很早就开始了集邮。但他并不满足在对邮票的收集、整理一般层次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邮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愈钻愈深历久弥坚。

具有相当文学功底的钟传胜,对邮票的鉴赏的视角确有独到之处。1984 年,他首次撰写的《笔底波澜看不休——毛主席诗词邮票欣赏》(《重庆集邮》1984年第3期),对全套 14 枚邮票进行概评。文章紧扣“毛主席诗词古为今用,以传统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创作意图”的特点,揭示出诗词的意境、主题,从毛主席诗词运笔如飞的豪放中,为读者点化出“银钩铁划,玉润珠圆”的婉约抒情。将票面静止的笔势变为流淌的诗,潺潺作响,将平面的文字变为立体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让读者不仅领悟其书法艺术的张力,而且感受到诗词内涵的气势磅礴,以及领袖博大的胸怀。传胜先生的赏析,不是直白的去“翻译”邮票的画面含义,而是深入浅出地,从感性到理性的去分析、把握邮票本身传递的信息。比如,2006年10月22日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邮票全套四枚。他在赏析文章里引导读者认知该邮票的主题是“以艺术的形式弘扬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创举,组合成一部英雄交响史诗。”并对该邮票的创作团队、创作背景、创作方式,画面构图等作了详细介绍,使读者对该邮票的附加值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在赏析的过程中,他常用文学感性的语言来表达理性的思想。“上述经典草书作品均气脉通畅、生动活泼、神采飞扬,仿佛交织着音乐旋律,寂然无声而有节奏,能够跃然于纸,奔腾跌宕而一泻到底。”(《调遣龙蛇走笔端---中国书法鉴赏-草书》)读到这样的文字,我的情绪为之一振。不由得对中国草书肃然起敬,为之骄傲、自豪!

具有相当邮学功底的钟传胜,对邮票的研究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他以实事求是为方法论,常常从邮票设计的角度,去甄别发现邮票图文的真伪、瑕疵、败笔。他率先在国内邮学界对邮票图文漏印进行研究。比如,2003年11月发行的《中国2003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以及《广西民居》《古北口长城》《太湖》《中国古塔》等邮票存在文图局部漏印现象,传胜先生认真进行分析,由表及里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邮票图文漏印探因》2011年《重庆集邮》第2期)。他在《“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邮票设计探误》(《重庆集邮》1995年第 2 期),对生活真实、时间与票名(主题)、人物形象特征等方面坦率地指出了设计者的失误。他还撰写了不少对错票、变体票进行研究、考证的文章。我国多位研究传统集邮的先生,在读了钟传胜的这些文章后,来信倍加赞赏,认为钟传胜的研究、发现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具有相当绘画功底的钟传胜,对邮票的鉴赏、研究,还常常从绘画的角度切入,“扫千里于咫尺,生万趣于笔底。”在评论邮票《长江三峡》时,抓住小型张主要采用散点透视,即中国山水画传统的“三远”构图法。赞叹“设计者继承并发扬了民族绘画的艺术优秀传统”,为人们创作出了“有历史渊源的最新最美的三峡画卷”。在评论《九华胜境》邮票时,他从套色木刻以刀代笔的特点落墨,嗅出了《九华胜景》“蕴含着丰富简洁的刀味木味”,以及“更兼有厚重而明快的色味”。

具有相当篆刻技艺水平的钟传胜,对篆刻的研究非常专业。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在集邮世界里,邮票、明信片、首日封、书信等都离不开印章。而传胜先生懂书法且行草兼备。这为他从事篆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胜先生若干年前曾为我刻了一方藏书印,飘逸的笔意,悦目的构图,雕刻的神韵,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我保存至今。可惜的是,这本书收集的篆刻作品太少。

钟传胜集邮评论的语言,讲求言简意赅,长短句结合,注意节奏美,文章结构严谨,论证层次分明,布局详略得当,或铺陈直叙,洋洋洒洒数千字,或文字与票面对照说明,画龙点睛不足百言。

难能可贵的是,传胜先生始终把集邮评论当成一项写实与写意的审美活动。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以及参考价值与文献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与他的为人一样,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心有所感,言之为快,这两者便构成了钟传胜集邮评论的风格,也是他之所以在邮学领域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钟传胜是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巴南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长期担任重庆市邮协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退休之后,他初心不改,潜心研究邮学理论,坚持进行集邮活动。

我衷心祝愿传胜先生在读邮书、逛邮市、交邮友、写邮文的“邮海”世界里,不断吮吸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神凝方寸,情至文生,为广大集邮爱好者写出更多更好的邮评佳章。做一个新时代集邮鉴评语境下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