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条山路,祖辈留下的遗产,弯弯拐拐,坑坑洼洼,像一条结着疙疙瘩瘩的枯藤,紧贴着大山的脊梁。
那些磨得清亮而又长满青苔的石板,横一笔,竖一笔,斑斑驳驳,刻满岁月的沧桑,仿佛千年的古董,纠结无限的希望,从村口一直延伸到通往城市的站台。
山路是曲线的起点,从这里出发,背着简单的行囊,一路磕磕碰碰,村民们终于赶上了通往城市的高速。带着一口乡音,穿着一身土里吧唧的乡情,整天奔波于高楼大厦之间,寻觅着最初的梦想。
山路是曲线的终点,从这里归来,山路已隐藏在人迹罕至的杂草深处,老泪纵横的感叹,跌落在鸡鸣桑树间,消失在残垣断壁里。新农村、村村通、社社通,正在缩短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山路,曾经驮着全村的命运,驮着大山沉甸甸的希望,而今只能默默地守候着时代的流年和历史的叹息。
感受那些往来的车辆和滴滴鸣叫的音符,山路踮起脚跟,裸露出强健的胫骨,在晚霞中抖擞出灿烂的微笑,仿佛在轻轻地叨念着——村民们应该有更好的未来……
(二)
背上行囊,便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是故乡。
其实,生活注定了我们永远就没法放下包袱,只能背着行囊踟蹰前行。涛飞浪卷,风过云开,坐地日行八万里,千年古董也逃不过历史的浸染。世间万象,萍踪诡谲,如果不长鸣,那还叫蝉?生活哪有绝对的安稳,我们不过都是匆匆的过客。
尝尽人间百味,看过阴晴圆缺,面对长河落日,面对大漠孤烟,我们只能裹起包袱,背上行囊,携一颗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路漫漫凭空万里倚长剑,雾茫茫天涯处处是故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三)
今晨刚起床,忽然想起了故乡。
田埂窄窄,山道弯弯。小桥横过溪流的肩头,古董成了一尊拂满尘埃的鶴骨笔架。一块块零乱的青石板长满了斑驳的苔藓,以散文诗的节奏无言的伸向远方,每一段行程都嵌满了诗经、楚辞的韵脚。
这是我故乡的小路,她漫过我童年的视线,将一声声蝉鸣、一串串哨音、一缕缕炊烟、一丝丝牵挂彻底留下,让我魂牵梦萦,自午夜流淌到天明。
每次眺望故乡,越过飘渺的烟岚,咀嚼锈蚀的记忆,我总感到一阵青涩的伤痛。
故乡,我的根在那里,永远不能断。
正在胡思乱想,老婆进来了:“你今天体检,你还不走?”是的,我不得不离开了!
(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夏夜听蛙,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夏夜听蛙,能听出童年缤纷的往事;夏夜听蛙,能听出故乡浓浓的乡情;夏夜听蛙,能听出生命的脉动和灵魂的感悟。
故乡的月亮永远是那么明净清亮,映着苍茫的群山,映着青灰的瓦房,映着一望无际的田野,映着潺潺流动的小河,映着朦胧飘逸的荷塘。
院坝边,屋檐下,一张躺椅,几杯淡茶,伴着一地浓浓的亲情,纵情享用这无处不在的长夜蛙鼓。
点唱时,鼓点阵阵,或如珠落玉盘铿然盈耳,或如高山流水叮咚成韵,或如嘎玉鸣金天籁齐鸣。合奏时,气势恢宏,或如波涛汹涌,或似万马奔腾,或像疾风骤雨,或是列车轰鸣。那境界,如夏夜荡开的微笑,如生命演绎的盛典。
沐浴着这习习的晚风,聆听着这清浅而又汹涌的蛙鸣,沉醉于这阵阵的稻花清香。我能感受到南宋爱国诗人曹豳《春暮》诗中那“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的淡雅,能领略到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中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能体会到诗人陆游的《幽居初夏》诗中那“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的豁达。
蛙是夏夜的恋曲,蛙是绿色的音符,是生命的张扬,蛙是千年的依皈,蛙是丰收的期盼。
蛙与夏夜结伴,心与自然交融,几笔闲叙,几丝清幽。
(五)
雨,雨,雨……
这段时间以来,早上起床的大部分时间,耳旁总充盈着嘀嗒嘀嗒的雨声,都入夏很长段时间了,一点也感觉不出夏天的闷骚。
我不知道这样的雨季何时是一个尽头。
今晨起床时,我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建的《雨过山村》,便觉新鲜恬淡,令人如醐灌顶。
全诗四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中的意思是: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嫂子和小姑们相互呼唤去清洗蚕桑,庭院里的栀子花因农忙而无人欣赏。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这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惬意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
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女、姑娘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农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盛。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注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乡村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六)
蒹葭萋萋,碧水涟涟;芳草茵茵,情亦依依。
曾痴迷于一卷诗经的传说,便固执地相信,洇渡了上千年的缘份,就是一朵花与一只蝶的轮回。
于是,我用柔情的目光采撷你一瓣绯红的微笑,将前世错飞的心蝶,栖止在你今生玉腕绕绢的指尖。
从此,伴你云水之间,剪一朵白云为窗,捧一片月光做亮,朝朝暮暮地读你,读你成暖心明媚的春阳,读你成柔情似水的盈月,读你成唐风宋雨般的婉约,读你成溺水三千般的缠绵……
(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千古不变地站着一位顾盼依依的佳人,曼妙的水袖垂一轮水淋淋的月,清澈的碧水绰约出如月晕般柔美的风姿;若莲一样的清怜,似兰一样的幽雅,如梅一样的冷艳。
朦胧含羞,袅娜如诗,飘渺如画,千年的痴迷,不变的情怀。
(八)
季风,把一地翠绿的记忆,铺满了整个原野。
那一簇簇黄色的、蓝色的、粉色的、红色的、紫色的野花,在微风中颤动着久违的情愫,摇曳着神秘的幽香。
那些缤纷的彩蝶,煽动者五色的翅膀,在演绎着夏日绯红含羞的念想。
阳光,嫩嫩的,细细的,浅浅的,柔柔的,把草尖上的每一颗露珠都洗涤得铮亮透明,就像一桩桩天真无邪的童年趣事儿。
一群不知名的小鸟轻轻从头顶划过,抖落一地珠玉般的脆鸣,随着弯弯的一溪清流,静静地,羞羞地,缠缠绵绵地,消逝在了飘飘渺渺的远方,而那远方总是平平仄仄的,流连一片盎然的诗意。
这是一个初夏的早晨,浪漫的情愫如朵朵莲花盛开,陡然间心生无限的眷恋和向往,我多想带着老婆和孩子,去那儿放飞我沉甸甸的心事。
(九)
淅淅沥沥的夜雨,从多情的江南一直飘到了水煮的山城,从初春的桃雨呢喃一直飘到夏季的梅雨轻叹,空气不在燥热,城市不再火炉。
今年重庆的夏天,一改常年的高调和不安,突然变得缠缠绵绵柔情似水了,仿佛轻轻拧一把,就能听到它哗啦啦的水响。
夜色很浓,天和地已被缝织在以梦连结的珍珠里。
那嘀嗒在芭蕉叶上的声韵,是那么的清脆,像是一群泥瓦匠,给园中的花木修筑一座水做的宫殿。被雨声仰止的思绪,穿过雨夜朦胧的秘密,轻柔地抵达梦的纱帐时,这夜雨又像一个失恋的女子,娓娓动情地向我倾诉着它内心隐忍已久的话语……
一缕缕清新醉人的凉气儿透过窗棂,颤悠悠地渗进屋里,浸得人心里巴凉巴凉的。那斜斜密密的雨线,如被风吹斜了的柳丝条儿,又似一个偌大的天网,罩住了我的窗口和整个院落,也罩住了茫茫的夜空。
嘀嗒,嘀嗒,嘀嗒……
如千年的唐风宋雨,悄悄地,无声无息地,湿了青梅,绿了芭蕉,倾了花茎,润了思绪,沁了心脾,透了灵魂……
夜灯下,我只能在一丝丝寒意里把杂念裹紧,一个人的心语,只能满嘴凄凉。
(十)
天亮了,终于可以掀开纱窗,请新鲜的空气进来,把浑浊的空气赶走。
庭院里,那些天竺桂、那些杜英树、那些鱼尾葵、那些香樟、那些银杏,还有那些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树的枝叶,在晨风中轻轻摇动着。那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纷纷走出了家门。
雨洗后的天空格外湛蓝,那些阳台上蓬勃燃烧的三角梅、太阳花和蔷薇正开得格外耀眼,像跳动的火焰,像闪烁的诗句,像抒情的歌唱。
小区的院坝这时也格外亮丽,健身的人们正踢踢腿,伸伸腰,个个摇摇欲试,像一个个抖音中的象形文字。
儿子今天也起得特别早:“爸爸,今天妈妈要外出开会,不到办公室,我们两个只有打出租车上学了。”
我知道,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走,上班去——
(十一)
思念像一条不眠的虫子,把夜啃噬得千疮百孔。
月亮把自己揉捏成一根穿衣针,想缝补好这漆黑的纱巾,不料织出的,却是满天的星斗、一地的蛙鸣,外加一段缠缠绵绵的汉风唐韵。
思念像这滴滴答答的夜雨,一咏三叹,声声敲打着玻璃的心跳,敲打着心灵的薄板,湿了一院的落红,湿了满地的漂零……
我一次又一次掀开纱窗,期盼黎明的来临。
(十二)
我的办公室在二楼上,望着斜对面十楼上盛开的三角梅红红艳艳,像一群妩媚的女人抱成一团,在窃窃私语,在轻轻舞蹈,那艳丽的、芳香的嘴唇,洋溢着令人消魂的诱惑。
在楼下,我只有羡慕和观望,找不到接近她们的路径和理由,这不是我的错,在无法企及的高度,她们就像屏幕上一群扎堆艳星。
我连一片花瓣都没有触摸,那丰润、红嫩的脸蛋就转过身去了,成为了我永远的背影。
也许,在这世间走过一遭,我注定了没有芳香的人生,就像那落叶翻飞的日子。
(十三)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每到端午,人们总会想起粽子,想起龙舟,想起菖蒲,想起陈艾,想起故乡,想起千年的民俗,想起三闾大夫屈原。
每当想起屈原,就会想起汨罗江,想起离骚,想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壮志。
屈原先生年轻时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其雄才大略深得楚怀王赞赏,受封时年仅二十多岁。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初出茅庐的他,已对天下大势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一腔赤胆,满怀激情,亟不可待报效祖国。他倡导举贤受能,强兵富国,指点江山,力主联齐抗秦。他奔走六国,舌战群儒,以机智雄辩的口才联众抗秦,建立六国联盟,最终消除了秦国的威胁,挽救了祖国的危亡,革除弊政,消除了人民的疾苦。
但屈原大胆的改革计划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那些担心会失去权势的高官奸臣们倚仗楚怀王宠妃的势力,以谗言加害屈原,致使意志薄弱的楚怀王最终革除了屈原的官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只好通过写诗来表述他的希望,记述他的悲痛与不满。几部脍炙人口、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相继而出,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他虽然已无法挽回楚国的命运,却百般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攻破,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深感绝望,痛不欲生。于次年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他迈着无力的步伐来到汨罗江边,秋风萧瑟,撩起被泪水湿透的衣襟,他憔悴地站在汨罗江边,用饱含泪水的眼望了望远方西下的夕阳,伴随着一首悲歌,抱石以投江中……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
几千年来,“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你直臣冤。”但山河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老百姓的心里屈原永远如泰山高耸。
(十四)
庭院中的鸟鸣,清逸而悠扬,有的如潺潺的小溪在低述衷肠,有的如高山流水叮咚成韵,有的如澎湃的涛声激越而高亢。
“咕咕咕”“叽叽叽”“喳喳喳”“布谷布谷”“咪归阳咪归阳”……茂密的树林里,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歌声如细碎的阳光,在枝头跳跃,在林中飞翔,在草坪上舞蹈。
可是,那些真正的歌手却一个也不见踪影。
我问儿子,今天的鸟鸣为什么那么优美?儿子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它们肯定也在召开庆祝大会。
我告诉儿子,那些小鸟的歌,从树梢洒下,一定在枝叶的缝隙里流泻成了金色的瀑布;那些小鸟的歌,挂在枝头的叶片上,一定凝结成了晶莹的露珠;那些小鸟的歌,落在中庭的水池里,一定变成了小鱼、小虾、小蝌蚪;那些小鸟的歌,落在花台上,一定盛开成了美丽的石榴花、玫瑰花、杜鹃花、牵牛花、太阳花……
儿子睁大了眼睛:“爸爸,我们可以把小鸟的歌声捡回来喂养吗?”
我说:“不可以,它只能养在庭院里、公园里、大自然里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儿子有些失望:“妈妈,爸爸又在骗人。”
(十五)
湿漉漉的雨季,漫过五月的堤坝。
杜鹃花躲在墙角默默开放。
携一缕墨香,蘸满怀乡的思绪,透过朦胧的烟雨,依窗眺望,昔日的梦,在心中若隐若现。
好想踏上归乡的路,但路在何方?
每逢佳节,我心迷茫。
(十六)
布谷声声,唤醒窗外的黎明。
一群小鸟在小区的草坪上戏逐翻飞,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如玛瑙般点缀在吊兰的尖上,清晨像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涂抹在百叶窗的吊坠上,随着天边升起的一抹亮色,心里正氤氲出无限的慰藉。
起床,伸懒腰,压腿,耍哑铃,跑步,打篮球……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下一步等待我们的将是不可预知的挑战……
只要脚步不停,成功就大有希望!
(十七)
一滴水可以荡漾整个湖面,一篇好文章可以触动整个心灵。
在你繁忙快步的生活节奏中,无论如何都应该给自己找一个机会停下来,在清风明月中静静聆听一下文字铿锵落地的声音,慢慢感受一下心灵的滋润,艺术的天国定能洗涤你世俗的烦躁。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