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作家强雯畅谈“虚构艺术的悟性训练”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9年11月7日      

为什么有的人经历丰富,写下的故事只是一段八卦?而有的人却总是技高一筹,身边小事都能被脱胎换骨,引人入胜。11月5日晚,渝中区作协主席、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红岩》杂志编辑强雯应邀在重庆沙坪坝区文化馆畅谈“虚构艺术的悟性训练”。

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杨里,沙坪坝区文联副主席谢乐曦,沙坪坝区作协副主席李燕燕、王京,渝中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王涛等近40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聆听讲座。沙坪坝区作协主席刘清泉担任主持。此次讲座由沙坪坝区作家协会主办。

“面对优秀的小说,我们常常惊叹那些作者的悟性和语感,”强雯说,“不过,这真的是一种天分吗?为什么有的人写了几十年还是味同嚼蜡。”一开始,她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接着她表示,这种看似无法解释的悟性,其实是可操作的,是有迹可循的。对好小说,按照反向阅读的思路去分析和解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一种肌肉记忆,久而久之,当你想写的时候,那种悟性就会从天而降。甚至最终的叙事方式、节奏控制都会让读者对你的故事为之着迷。味同嚼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强雯说,有些作者试图说服编辑采用自己稿件时,都喜欢说“我写的是真实的故事”,似乎这样文本就有了力量。然而,这是一种对小说的误解。原原本本地呈现事实是最不费力,也最不动脑筋的一种写作方式,提炼、取舍过程中,才是不断考验、不断修正小说创作的良药,而他想传达出的主题,也在这种智性的取舍中透露出来。

强雯以中外名作《跳来跳去的女人》《阿根廷的蚂蚁》《游仙窟》等为例,解析小说背后可能存在的素材,试图揣测作者是如何舍取、放大某些细节,在反向阅读中,如何有意识训练自己写出优秀小说的技能。她认为,经典常读常新,契诃夫时代下的社会百态,个人虚荣、精神异化等,在今天我们身边,依然大量存在,你有没有想过若你来写虚荣,你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讲座结束后,李燕燕、李中华、刘琦、骆永林等作家就小说创作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困惑展开了热烈探讨。大家认为,通过阅读优秀名篇去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至关重要,今后,会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罗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