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驱赶幽暗花园里的隐形“猛兽”

——2019年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笔记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张鉴    日  期:2019年12月2日     

有人说,人心,幽暗的花园。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花园栽花种树,努力让其阳光明媚,生机勃勃。可是,有些人的花园却未必鲜花盛开,安宁怡然。

据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目前全球已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加拿大学者费立鹏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已达9000万之多。这冰冷的数字为我们揭开了一片黑暗迷乱而又痛苦撕裂的内心。原来,被抑郁症折磨的人那么多!调查显示,60%的人认为这是小事儿,可以自愈;通过医院正规渠道进行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不足20%。而医学研究表明,服用抗抑郁药物之后,60%-80%的患者会被治愈,未经治疗的患者则常年受到抑郁折磨而痛苦不堪。

关于抑郁症,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大家都知道,2003年,张国荣深受其扰,终究无法忍受,从24楼纵身飞下。2017年,28岁的演员乔任梁独自待在家中,将自己套在塑料袋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2019年10月,一位刚满25岁的韩国艺人崔雪莉用灯带自缢身亡,水蜜桃般的女孩,头一天还在笑,但回想起来笑里却尽是悲伤……从有名的到无名的,太多太多的心灵,遭到“抑郁”这只隐形猛兽的攻击,陷入黑暗的深渊,备受痛苦煎熬而一天天丧失生活的勇气。有些患者得到亲人的关心、朋友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心理医生的疏导、药物的治疗以及自我救赎,结束黑暗的旅途,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来;而有些患者被忽略,被漠视,他们像一列绝望的列车,在黑夜里一路狂奔,最终开到了死亡的尽头。

而社会中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并不被大家关注,甚至察觉,那就是普通的初高中学生。在世人眼中,他们身处人生花季,生活充满阳光,未来充满希望,可由于家庭残缺、生活坎坷、学习压力、社会诱惑以及个性敏感等诸多因素影响,让他们长期处在一种郁闷、痛苦、低落的情绪中,表面看,他们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其实内心有着常人难以走进的黑暗世界。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有过十年的班主任经历,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非常多的接触和了解。教育中,我一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尽可能和他们平等相处,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倍加关注,尽可能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和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勇敢走出封闭的自我。后来我去考了心理咨询师,我想更多的从专业角度去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这么多年来,我断断续续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渐渐地,萌生了写一部关于抑郁症学生的小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容易的。懵懂无知的年龄特别渴望悲伤时得到安慰,痛苦时有人分担,失落时获得鼓励,无助时得到帮助。所以,我希望这本小说能让那些被人忽略或者漠视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同时,他们能正确面对抑郁症,万一患病,能得到良好的诊断和治疗。后来我以此为题材,申报了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没想到通过了,这更增强了我创作的信心和决心。

抑郁症患者本身是个较为隐蔽的群体,因为很多人不会也不愿说自己的病情,有的说了,也没人相信。心理咨询师本身有着极为严格的保密原则(采访中谈到案例,他们通通隐去了真名),所以采访是有难度的。幸得重庆市委宣传部、璧山区委宣传部、璧山区教委的大力支持,让我能深入璧山中学、来凤中学、大路中学、璧山职教中心等多所学校,深度采访了数十位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班主任、患者(极个别愿意主动诉说,甚至举办活动,普及抑郁症知识)等相关人物,从而掌握很多大量详实而丰富的一手资料和经典案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现如今中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症患者的真实状况。

当我们揭开青春神秘温情的面纱,蓦然发现,原来青春也有残酷的一面。近年来,学生中抑郁症患者成爆发式增长,而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些中学生的内心深处,抑郁像一只隐形的怪兽,张着血盆大口,吞噬着他们的美好和快乐,野草一般疯狂侵占他们的心灵园地。

从整体状况来说,璧山的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都开设有心理健康课,很多老师也自行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减压室等,师资、设备都比较好。相对来说,城镇学校比乡村学校更加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采访中得知,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原因很多。有些学生是胆汁质气质类型,青春期情绪波动比较严重,一点小刺激,就可能导致抑郁。而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因为家庭因素:比家长过度宠溺,过度保护,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很难接受来自外界挫折和坎坷,遇事就无法自我承担,有心理问题也不能自我排解,负面情绪得不到很好释放,一点点积累而最终抑郁;有的家庭环境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打架或者离异,导致孩子缺失关爱;也有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式欠佳,沟通水平有限,思想观念落后;更有家长有暴力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中浸透了太多负面情绪,慢慢导致孩子性格抑郁,一旦有外界的触发点,就会造成不好的情绪爆发,甚至出现比较大的事故。社会因素也是原因之一,现在社会,竞争和压力都很大,家长本身也有很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比如家长间的攀比,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优秀更出色,这些压力和焦虑自然而然传递给了孩子,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或者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和习俗等对孩子的影响和介入。当然作为学生,自然少不了学校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压力、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健康,特别是抑郁的问题。这孩子一旦出现此类问题,一切的愿景、梦想和秩序被打碎,所以,抑郁症势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孩子们能否完全康复,重回正轨,享受青春的欢乐和生命的美好,家庭、学校和社会就要担起这份责任,下面举几个案例,聊表说明。

 

“多余”女孩在孤独的天空飘荡

 

15岁余渝是某乡镇中学初二(本应上初三,应治疗休学半年)女生,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了家庭,她随母亲生活。母亲是农村妇女,没文化,脾气暴躁,一直觉得自己婚姻和人生的失败是因为这个孩子,怨她,怪她,骂她,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妹妹,缺乏关爱的余渝一直觉得是“多余人”,觉得自己像一只飘在空中的气球,某一天触碰到什么就会爆裂,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初中后开始失眠,内心压抑,痛苦,生活没有希望,本来学习成绩很不错,但抑郁症让她没法继续上学,后来在学校老师的劝导下,家长带她去医院检查,发现有轻中度抑郁,一边吃药,一边接受心理治疗,半年多后情况有所好转。现在回到学校,依旧在心理老师处接受咨询,母亲也被老师多次请到学校交流,引导她教育孩子应采用的正确方式。由于治疗得当,母亲的教育方式也有所改变,学校老师和同学也比较关心她,如今,余渝的病情正逐渐恢复。

“走在深秋的校园,身穿红衣服的她如一朵跳跃的火红花,我在她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真好。”心理老师描绘多次咨询后的她现在的状况,让人欣慰。

余渝是幸运的,她收到了来自身边的陪伴和关爱。要知道,陪伴和关爱是送给她最好的礼物。

 

无法承受的友情

 

16岁的欧小鹏长得高大帅气,却像“林黛玉”一般敏感细腻,风吹落叶、晨雾暮霭都会让他莫名悲伤。他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程浩,两人同班、同桌、同寝室,还上下铺,一起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打球玩耍,甚至上厕所也形影不离。

欧小鹏的情绪时而低落,时而躁狂,常常需要人陪伴和开解。他经常给程浩写一些诸如“太痛苦了!活着真没意义!”之类的纸条,程浩看到这样的纸条,也心情压抑,但反复劝慰他:“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绝望!振作起来!”有时,晚上寝室熄灯后两个人也会去厕所谈心。一次、两次,一个月、两个月,时间久了,程浩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他感觉太累,他也要学习,欧小鹏的反复折腾,让程浩的时间被侵占,生活被打扰,他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这份沉重的友情,于是在高一下期的某一天,他带着欧小鹏出现在心理老师面前。

心理老师发现欧小鹏形容憔悴,满脸忧伤,状况确实不好,建议他去医院检查,果然,欧小鹏患上了燥郁症。此后,欧小鹏在医院治疗吃药,而原本只是陪欧小鹏做咨询的程浩也不得不接受咨询。其间两位同学也发生过很多事情,历经两年抗战,庆幸的是两位同学都慢慢得以康复,后来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秋千架上的女孩

 

心理老师罗老师在每一届高一新生入学后,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问题筛查,然后根据筛查结果,找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做咨询,联系家长配合治疗。

这一届她采用了绘画筛查法。从整个年级收上来的画中,她看到这样一幅画:

残月高挂西天,冷雨飘洒大地,枯树落叶纷飞,树下,一位长发遮脸的女孩无力地悬坐秋千架上。旁边是一间没有门的小屋,窗户半掩,与房屋比邻是一座阴冷的坟墓。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阴郁、凄凉、恐怖的气氛中。

罗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判定:这个16岁的女孩不但抑郁严重而且还有自杀倾向。

发现情况后,罗老师迅速通知女孩,到心语室来和她交流。几次咨询后,得知女孩是单亲家庭,很多年来,一直是母亲带着她艰辛生活。从小到大,她一直觉得是他的父亲抛弃了她和母亲,让她们母女俩那么可怜,于是非常恨父亲。虽然父亲也曾争取过她的抚养权,但母亲拒绝了。直到初中后的某天,她从亲戚口中偶然知道了真相:父亲并非他的亲生父亲!她突然发现自己恨了十多年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可怜的不是她和母亲,而是她的“父亲”。那一刻,她难以接受事实,羞愧,自责,自罪,各种滋味波涛一样涌上心头。

“父亲”与她联系,她拒绝了。那以后他不恨“父亲”,开始恨自己,恨她的母亲。而母亲对她又很好,所以她非常矛盾,痛苦不堪。

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致命伤,对她打击太大,成为了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她的母亲以开按摩店为生,一直以来生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和各种非议之中。某一天,母亲不在店里,她却遭到了母亲男朋友的性侵,小小年纪,这猝然而至的巨大打击让她无法承受。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她的好朋友知道后,无意间给她传播了。从此,她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对生活充满了恐惧,对全世界充满了绝望。她后悔,矛盾,受尽痛苦煎熬,每天都生活在悲伤之中,她觉得自己闯入一座了无生机的荒岛,没有一点光明,没有一点希望,眼前涌来的狂风巨浪不断吞噬着她,她用刀子割自己,每次看着血流出来才会觉得舒服一点。

罗老师把她母亲也叫到学校来一起做咨询,可母亲觉得自己的女儿哪里有这么严重?要么是装的,要么矫情。后来不得已才把她送到医院去接受治疗,严重时,还做过电击,她原本以为身体的痛可以缓解心灵之痛,但事实上效果并不明显。

“我每天起床,都想自杀。”

她是住校生,母亲把一个月的药给她,二三十颗,她一次吞完,幸亏被同学发现,及时送往了医院。

晨光初露,窗外绿叶滴翠,花朵含苞,而坐在教室的整夜的失眠的她,感觉昏昏沉沉的,满脑子悲伤的念头,糟糕的情绪不可遏制地袭击她,站在起来就要往窗外跳。幸好老师一把拉住了她……

她自残,自杀过多次,书没法念不下去了,身处孤岛中的她只能再次到医院接受治疗。我只希望这个秋千架上的女孩有一天能真正走出抑郁的孤岛,快乐地在花园里笑着荡秋千。

现实中每个抑郁症者患者都是一个孤岛,他们身上,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有的因为同学关系处理不好,面对现实不知所措;有的因为学习压力太多,焦虑无助,痛不欲生;有的因为早恋,缺乏理智和人生经验,不能很好掌控自己的情感;有的遭到校园欺凌,得不到理解和帮助而深陷失望;有的因为特殊经历,身心备受煎熬,失去精神支柱而崩溃自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健康人,抑郁症虽然是全球第四大疾病,但也没有如洪水猛兽般可怕,面对中学生的抑郁问题,每所学校多配备心理老师,多开设一些相关讲座,如果学生抑郁情况确实比较严重,建议家长一定要送孩子到医院去治疗,吃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身边的人的安慰,药物的治疗,自行情绪调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父母、老师、同学等应该尽早发现,关心、疏导、帮助他们。做他们的陪伴者,也做他们的守护神,让迷失在幽暗花园里的孩子找到前方的路,看到生命的希望。 

通过这次定点深入生活,我已完成小说《黑城》(暂命名)的初稿。我想通过小说来展现中学生真实而幽暗的灵魂,藉此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我希望有更多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起来守护那些处于抑郁危险之境的孩子,使他们少受或者免受精神折磨,能自由快乐美好地成长。小说中的晓丹,是这些孩子中的某一个,或者是很多个孩子的综合体,结尾晓丹的出走,并没有给读者一个最后的结局。我想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空间。或许她走出去,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豁然开朗,走出了黑城;也许绝望地离开人世,以悲剧的命运打动人心。

我只想以微薄之力,唤醒更多迷惘的心灵,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伸出双手,献出关爱,让这世界更加美好。

很多次采访结束,我随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走在校园小路上,看着他们说说笑笑,听着广播里轻快的歌曲,很快,我便从刚刚陷入抑郁症心理案例的忧伤和压抑中挣脱出来,浑身轻松。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