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守望着长江,看到波光清清、江鸥翻飞的湖面,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切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三峡清漂人,他们在水中,我在岸上。从2003年三峡第一支清漂队成立,16年中,万州清漂队打捞垃圾60万吨,这只是其中一个清漂队的数字,要是汇集长江所有清漂队的数字,那应该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大数。所有他们的故事,几乎都是来自于报纸和电视,来自于生活中那一段段关于江关于湖关于峡的闲谈话题中。我渴望走进他们,一直思考着该为这群人写些什么说些什么——这一思考就是16年。
面对长江上几十家清漂队,我无法全景式地去记录他们的生活,我只好走进我所在的城市所在的江面这一支叫万州清漂队的清漂人中。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壮丽70年的盛世巨变,让我再次想到眼前这条江,江上这群人,一种从没有过的创作冲动,激发我走出书房,拨通清漂队队长刘古军的电话。
刘古军回话,那你得起早床,平时我们6:00出船,现在是长江蓄水时期,我们5:00出船。
你们在哪里?
早上我们在清漂码头转运垃圾。白天,我们在江上。
清漂码头?万州是长江上著名的大港,码头众多,我记忆储存中没有一方叫清漂码头的定位。问朋友,大家说不知道。我们伫目清清的江,吹拂清清的风,却总是忘记江上这样一群为大江美容的人。
定位发过来,走向我们总在忽略总在漠视的清漂码头。清漂码头居然就在著名的万州长江二桥下面,无数次走过大桥,却从没有去关注桥下这群人这些船,我为我的追问脸红。
站在清漂码头上,仰望天空,星星点点,环绕城市的西山、南山、北山、太白岩、天生城上独具匠心的灯饰,依山而上的城市街灯,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万州大桥、石宝大桥、驸马大桥上的桥灯,江面上的航标灯,一方方码头上停泊的船灯,倒影江中,湖映江城,城在湖中,唯一想起的是诗人郭沫若的诗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街灯……”
朝九晚五风轻云淡的生活,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去关注那一个个远去的清晨,感谢这群清漂人,是他们引领我等候一个清晨。天空之下,大江之边,一湖灯,一湖城,一湖风,一群人,我感受着重新涌起的蓬勃朝气、黎明的喜悦。
我不敢问刘古军和他的清漂队他们心中的清晨。
作为长江上第一支民间清漂队,他们对我的到来一点不感到惊讶,对这群大江上的美容师、清道夫,全国甚至世界的媒体给予了太多的关注,正是这些媒体的关注,促成了国家对长江清漂的国家行动。
没有长枪短炮,没有前呼后拥,这些一直生活在江上的清漂人对我一支笔一个本的采访活动显然表现出失望,但是听说我是作家,要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却是感动和惊讶,显然这是一片被媒体关注的江湖,却是被文学忽视的江湖,我感到巨大的责任和内疚,如果媒体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我一定要走入他们的心中,去记录他们的心声。
我生活在大山里,关于江,关于湖,关于水,关于船,我一直给他们设想了好多层次的幸福生活——比如支一柄钓鱼竿,让长江鱼循线而来;比如船行江面,鱼儿会顺着网兜顺着履带,羞涩地躲进那些秸秆树叶之中走上船;比如面对高峡平湖,甜甜地唱着“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哟……”
和他们一起清漂的几天,我为我的设想脸红。热爱长江,热爱工作,那是我们这些文人片面地抒情和描述地浅薄,这世上,没有一份十全十美的工作。这世上,也从来没有一份工作是用来享受和永远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这世上,所有的工作都经不起推敲和都构不上诗意,都藏着委屈,只有内心的祥和满足,只有心中不漂满垃圾和尘埃,就像清漂人踏波而过的江面,才有人生的江清岸洁。他们清漂了长江,让长江碧波荡漾,他们也清漂了我浮躁的心空,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人生,我也有了人生的江清岸洁。
和清漂队租用的渔民的渔船一起清漂,听着这些川江上的桡胡子们的川江号子,沐浴在船舱里微弱的灯光,对于依山而上的灯光,这方船,这方舱,绝对是城市最低处的灯光,但是它温暖、明亮、幸福。生活就是一条上下波动的五线谱,有些高,有些低,这是自然的旋律,这是生活的交响。
和清漂人一起生活几天,回到家中,清漂人的坚守、内心的祥和和满足,给了极大的创作激情,我几乎是很快就完成了长篇非虚构散文《三峡清漂人》,投给《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编辑很快回话给予作品的肯定,说这是他们看到的首篇以文学的记录展现的三峡清漂人,题材非常不错,采访非常详实,只是副刊的版面有限无法全文反映,希望我作一些修改,好适合副刊版面,并且希望我的原作可以给文学刊物去全文发表。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在11月30日以头条的位置发表,很快被国内很多网站转发,在社会上再次让更多的人关注三峡关注三峡清漂。在创作《三峡清漂人》的同时,我将根据定点深入生活采访到的素材和感受,陆续创作与长江与三峡有关的系列散文,力求把自己对这条江这汪湖的感受传达到更多人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经典艺术形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四力”的重要指示给了我们新时期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文学创作,“走”为上策,脚是用来走路的,有路就有方向。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要不停步、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要往基层去,到基层心里才有群众;要在现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在路上才能有底气,到基层才能找到好课堂,在现场才能查实情、动真情。脚是用来站立的,站在哪就是有立场。文学创作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更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讲政治立场,就是要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要站住,而且要站稳,就是要保持政治定力。
感谢重庆市作家协会给了我定点深入生活的机会,更是给了我深入生活的激情和动力,我将把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投入基层,多向基层走,往深处走,反映普通劳动者,呈现鲜活的一手故事,潜心打造文学精品。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