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探寻神秘故事,挖掘传统文化

——把古老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张雨荷    日  期:2019年12月31日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提得最多的话题,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也不例外。在学习交流时,我常常能听到文友们讲述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和见解,而我也在文友的熏陶下,开始对此类话题进行思考。或许是因为我年轻,经验尚浅,思考深度不足以达到能侃侃而谈的境界,但就我理解而言,文化自信是一种由内而外对文化的尊敬,那是一种好奇,也是一种敬意。好奇和敬意就像助推器一般,推动着我不断地去挖掘。

带着好奇心,我时常走出家门,游历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古镇,在古城、古镇转了一圈,了解一番后,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不过当我站在原地思考时,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出生、成长、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我发现无论我去到那里,无论那地方有多美,我心里惦念着的终究还是綦江这片炙热的土地。

綦江是我出生成长之地,是渝黔边界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是渝南与黔北毗邻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更是重庆的“南大门”。每每向朋友提及綦江,我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我爱讲綦江的山,也爱讲綦江的水,綦江的山巍峨,綦江的水清澈,如果说山水择其一的话,我更愿意讲述那条和綦江同名的“綦江河”,毕竟我写的故事,就是从綦江河开始的。

綦江河最早叫僰溪、夜郎溪、南江,明代以后才叫綦江,河水蜿蜒流淌,汇集大小三十余条支流,维系着綦江的山山水水,哺育着境内民族繁衍,且生生不息,所以从春秋战国到隋的漫长时间里,綦江境内就生活着僰人和僚人,他们以家族为单位,或打猎捕鱼,或开荒种地。汉代起綦江境内有了汉人进入,不过那时进入綦江境内的汉人很少,多依附于僰人或僚人家族生活,所以这两个少数民族便有了很多神秘的故事。

小时候,我就常听周围的人讲起那些神秘的故事,有的故事很简短,有的故事很生动,很适合讲给那时的我听。或许是经常听到这些故事,所以待我长大后,我就有了想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的想法,不过,想要讲给孩子们听,自己少不了要系统的去了解,于是,我选择了僚人,开启了故事探索之旅。

探索之旅的第一站,我选择了汇集书籍最多的图书馆,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我了解到了綦江南部藻渡河一带,便是僚人生活的区域,那里以前山高林密,蛮荒质地,于是僚人就在那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他们过着穴居,渔猎的生活。当时藻渡河一带分布过三支僚人,红僚、花僚、青衣僚,他们以所穿麻衣色彩区别。僚人捕鱼用柳叶舟,妇女以棕丝织网具,男子在湍急的河水里奔跑如箭。丰收时两岸僚人击铜鼓讴歌,摇摆而舞。了解到这些民族风情极强的元素后,我展开想象,于是在故事创作时,我便把这些元素融在了故事里。当然,写给孩子们看的故事并不能以科普书般的模式照搬,该怎么把故事讲活,讲明白,是我要关注的点,揣摩许久之后,我找到了那个点,那便是从历史文化中切入,用通俗易懂的,符合孩子们阅读习惯的文字去演绎。

查阅资料自然是不够的,因为看没有比感受来得实在,所以我又约上綦江融媒体中心专门创作綦江人文历史的张学成记者,同我一道,前往藻渡河进行实地探查,寻找藻渡河边僚人留下的踪迹。

我们沿河而上,慢慢寻觅,虽然岁月早已斑驳,但历史的气息却依然永存,在张老师的指引下,我站在河边,幻想着僚人的故事。

记录下张老师告诉我的故事,对僚人的了解才算是有了真实感,随后,我又回到东溪镇,开启我的探索旅程的第二站。

第二站对于我而言是熟悉的,在此工作的第五个年头里,东溪的故事早已印在了我的脑海,东溪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历史悠久,古韵悠长,也正因为如此,东溪成为了綦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承载着僚人文化的,便是几块不起眼的石碑——南平僚碑,南平僚碑位于太平桥景区附近,掩映在黄葛树和芭蕉树里,若不驻足细看,是察觉不出碑上有什么故事的。听东溪镇文联主席罗毅老师说,石碑上的文字现在虽已风化,但国内外僚学届和僚学爱好者对碑文拓片的研究却从未停止过,虽然大多数人不知道碑文上的文字该如何解,但碑文上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罗毅老师把这些有趣的故事讲给了我听,我也和他探讨了很多关于僚人的问题,也算在一问一答中对僚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南平僚碑的拓片在哪里呢?在綦江区博物馆里,想要透过文字感受,那就必须把綦江博物馆作为探索之旅的第三站,因为那里不仅是博物馆,更是中国僚学研究中心。

到綦江博物馆,自然会和周玲馆长聊上几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周馆长是专业的,在他的讲解下,我又深入了解到了许多僚人的故事,大约从汉代后期开始,汉人开始进入綦江地区,并且逐步控制了綦江北部靠近江津、巴县的部分地区,把僚人压到了綦江南部地区。由于进入长江南岸僚人活动区域的汉人越来越多,汉人反客为主成了綦江地区的主要民族。所以后来僚人就渐渐在綦江消失了,不过僚人的后代却不断迁移到泰国、老挝等8个国家,当然在中国傣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9个少数民族里也有僚人的后代,或许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僚人的存在。

探索了三站,僚人的故事我已只晓得有百分之七八十了,为了更好的将僚人的故事讲出来,我开始着手搭建故事的框架,既是创作给孩子们看的作品,那自然是要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其中,于是我想到了僚人的龙灯文化,虽然各地龙灯文化各有不同,但僚人的龙灯文化却更是神秘,于是在文中,我设定了许多关于龙灯的问题,比如僚人扎龙前为何要到祠堂祭祖,龙灯扎好后为何要点睛,扎龙灯时为何要保密,大年初一为何要舞龙灯等一系列问题,并以小主人公由春的好奇心开始,一步步解开僚人部落的神秘面纱。当然,考虑到儿童阅读少不了趣味性,所以在故事创作时,我还不能太单一,于是我又想着,把跟龙灯有关的传统节日和守护传统节日的人也一并写进了故事里,故事里的人、事、物都由僚人演绎而来,那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神秘的,不管故事最后我留有悬念还是悄然揭秘,始终想着的都是探寻神秘故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而把那些古老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不知道孩子们是否也有准备好,跟着故事中的主角由春一起,在热闹的舞龙中揭开僚人神秘的面纱呢?

于是,有了我正在创作中的长篇儿童小说《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