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生命的巅峰体验

——石若轩《心怀所爱,无畏山海-萧红的绝世飘零》小评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张远伦    日  期:2020年1月13日     

在重庆秋色最宜人的时节,我读到了石若轩的新书《心怀所爱,无畏山海-萧红的绝世飘零》。在安宁的氛围中,读一本关于民国才女作家萧红的书,这原本是最惬意的事情,只是由于我这段时间四处奔走,在喧嚣中难以有较为连续性的时间,影响了我的阅读。不过这样也好,我会更好地利用这碎屑状的时间,将那个远去已久的呼兰河边的女子,在我的印象中连缀起来,一点点地还原,一段段地连通,一个悲怆而又圆融的人物在我的脑海中奔突和摇晃,就要呼之欲出了。仿佛是是时间的片羽漫天飞舞,也仿佛是精灵的汉字在四处走动,萧红竟然超越了时间,活在当下,即便是走向生命终结,也似乎延展了她生命的长度,向着更为深远精微的未来而去。

我要感谢石若轩,这位年轻的女作家,为我们捧出这一部二十余万字的作品。由于我的阅读面有限,不知道这本书算不算是传记,但是我觉得不是。这更像是一部以人物经历为线索写成的一本随笔集。这部书具有较多的学理思辨,但是也不是评论集。石若轩完全超越了类型文学作品的界限和桎梏,为我们奉献出一本文学性很强的佳作。整部书文笔流畅细腻,叙述开阖有度,描写精细传神,特别是人物心理的镂刻极为精到,将特定时期的人物真实内心展现出来,自然而然地纠正了政治立场偏见、美学观念偏见和阶层划分偏见,而用近乎虚构的人物灵魂剖析,还原历史人物真实。也许这种来自作家人性深处的开掘,才是最贴近人物内心的真实。这样,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都呈现出来,并将群体抉择和个人抉择区别开来。作家在这部书中对一些谜一般的过往做了自己的分析,比如:汪恩甲的消失之谜,端木蕻良先行去重庆之谜,萧红与骆宾基的交往之谜等,从人的基本情感和判断的角度(而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角度)来进行解读,是很有人情味的解读,而且可能更符合逻辑。作品甚至将萧红和鲁迅先生的交往也做了深入分析,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描绘得很到位,是师生情而不是师生恋,虽为异性,却是师徒,只不过是最为欣赏的徒弟和最为尊崇的师长之间的关系。这种相互欣赏,更像是知己。书中很多处关于蜚短流长和人为抹黑的地方,做了修复,这是对一个身负大才却又身世飘零的女作家的最大尊重。

我是用PDF格式读完这本书的。虽不能掩卷赞叹,但能临屏激赏。在鼠标一次次的滑动中,我一次次地折服于石若轩的笔力。用心理在场的切入角度,用举重若轻的叙述语言,用婉转悱恻的诗性描写,用条分缕析的肌理再现,这些对一个年轻作家来讲很不容易。谢谢石若轩,让我再一次阅读和了解了萧红,再一次对东北大地充满神往,再一次对民国时期思想启蒙时代横空出世的作家们充满敬仰,再一次对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仍然坚持文学理想和社会责任的作家们充满尊崇。特别是,在生命时刻面临危机的环境中,还用人间真情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甚至抱团取暖的行为,让我再一次领略了作家们的真性情和真信仰。

最近常常在思考死亡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是预习死亡。而我觉得,文学的任务就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方式对死亡进行哲学思考。石若轩无疑就是用文学的方式,对萧红的生命进行了深入的礼赞和思索。萧红身体状态很差的情况下,还在坚持创作,便是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人生的价值体现,才是对抗死亡,正视死亡的最佳选项。只有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对于萧红来说,就是最大化实现文学理想,就是真正地超越了死亡,拥抱了生命。

而萧红的一生那么短暂,而又那么辉煌。无疑,这是生命的长度有限的情况下,生命的高度有了巅峰水平。我记得荷尔德林曾在《致命运》中想要写出伟大的诗歌,即便像是神那样活一天,也就值了。萧红也是这样的,写出了大作品,但是人生却很悲惨,生命长度有限,但是无碍于她在文学上的高度体验。我觉得这就很值了。我想,石若轩在这部书中传达出的,也有这种浓厚的英雄主义思想吧。

祝贺石若轩!祝贺大作出版!也期待石若轩佳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