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全力抗“疫”的心!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为打赢防疫攻坚战,重庆本土作家们以笔为枪,用文学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递真情,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村里来了突击队
文/周兴川
大年初一,我回到老家柏家镇三新村和老父亲一起过春节,那时还没因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出行。
初六的清晨,天刚麻麻亮,村庄已响起了远远近近的鸡鸣声。我起床在自家院坝里练了一个多小时拳脚,倍感通体舒服。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乡村笼罩在一片祥和之中,所谓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与乡村无关。吃过早饭,我戴上口罩准备到乡村公路上走走。
“哐……哐……”一阵清脆的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我抬腕看表,才上午八点过。是谁家要娶亲吗?也太早了点吧。
“各家各户注意了,特殊时期,不要赶场,出门戴口罩,不准打堆堆,不准打麻将,不准打纸牌,不准串门拉家常。”我看见村支部书记老邓站在院坝外的公路上,扯开嗓子一边敲锣一边大声地叫喊。
我一细听,原来放的是录音小喇叭,和他一路的还有镇民政办兰主任,只见兰主任手里提着录音小喇叭,鬓角白发依稀可见,但步履稳健。他们一行五人沿着公路前行,其中一个小伙子高高举着一面写着“柏家镇共产党员突击队”的旗帜,虽然都带着口罩,但大家都显得特别精神,尤其是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显得格外醒目。
“哎,老兰,你们好早哟,吃了早饭没?进屋喝口茶嘛。”老父亲站在堂屋前对着公路上的几人打招呼。
“谢谢老哥哥,都吃了,我们还要家家户户去搞宣传。后面抽时间来喝茶,老哥哥也要听招呼莫乱走哟。”
“放心,放心,一定照办。”做为老党员的老父亲大声回答。
听到锣响,村公路两侧的人家都打开了大门,戴着口罩的年轻人陆续聚在了宣传队的周围,没戴口罩的则靠在在自家门前远远地观望。兰主任关切地环视了一下大家,拧开音响开关开始宣传抗疫知识。
“老兰,老兰,我家一个口罩也没有了,怎么办哟?”年逾八旬的张奶奶站在堂屋前,怀里抱着烘笼,张开无牙的嘴说。
“哦,我这里还有一个,您老人家拿去用吧。您那么大的年纪了,就在家享福嘛,不要到处乱走。”
“好,好,谢谢兰同志!”张奶奶满脸笑容地表示感谢。
兰主任拿着扩音小喇叭说:“近段时间病毒猖狂,各家各户一定要听党和政府的指挥,各自呆到屋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不给国家添乱,不给国家惹麻烦!”
“哎哎哎,听到都恼火,电视新闻天天讲,你们也来凑热闹,耳朵都听起茧疤了!我不相信这么容易就传染起了。”平时被大家称作“绊蛮犟”的郑凡从屋里钻出来对着兰主任一行人大声说。
这个郑凡是组里出了名的“绊蛮犟”,平时不爱关注新闻,脑袋还一根筋。
“你个‘绊蛮犟’,你以为是普通感冒呀,现在武汉都封城了,全国人民都在积极响应号召抗击疫情,你不出力不出钱还想添乱,是不是?”村书记老邓严肃地大声质问。
“有那么严重吗?”郑凡歪起脑袋,斜着眼睛瞪着邓书记。
“‘绊蛮犟’,昨天你没看电视新闻呀,几个没带口罩的人不听招呼到处窜被关起来了,你是不是也想关起嘛?”“绊蛮犟”的叔叔郑大爷站出来吼道。
“不相信就是不相信!”郑凡翻着白眼一副不屑的样子说。
眼见两叔侄就要闹起来,我赶忙上前转弯说:“凡哥,听话,你一个人如果被传染了就会传给大家,这个病毒非常厉害,闹不好会死人的。口罩,我马上回家帮你找一个。”
“哦,真的呀?”估计郑凡是惧怕我这个武术教练的拳头,语气竟没有一点“犟味”。
“你如果不相信,跟我们到医院去看看吧。”突击队另外三个年轻人伸手去拉他。
“对,再不听话把他关到派出所去。”周围群众一起向郑凡靠过去。
“哎哎,算了算了!我信我信!”郑凡一边后退,一边接过我手里的口罩带上。
“哈哈,哈哈……怕了嘛!”众人一起大声哄笑起来。
“老兰,你们放心,我们一定照办,不会乱跑的。”在场的村民纷纷表态。
“这还差不多!”兰主任欣慰地看着大家,大家都“嘿嘿”笑着,挥手目送突击队员渐行渐远。
“哐……哐……”锣声响彻在宁静的乡村里,是那么动听,那么温暖……
上期精彩回顾》》》
战“疫”有我 重庆作家在行动(五十七)刘泽安:守住重庆的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