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抗疫 > 正文

战“疫”有我 重庆作家在行动(六十)常克:普通人,他们的瞬间就是惊雷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常克    日  期:2020年3月19日      

 

 

 

      编者: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全力抗“疫”的心!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为打赢防疫攻坚战,重庆本土作家们以笔为枪,用文学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递真情,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普通人,他们的瞬间就是惊雷

文/常克 

 

    我要向普通人致敬,向成千上万的、遥远的、或者身边的那些普通人致敬。在面对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那一瞬,他们就是惊雷。
    什么是普通人?
    普通人就是平平常常的人,不在高位,少有光环,平时认认真真干活,有困难特别能扛,受委屈轻轻一笑。但疫情汹涌的紧要关头,他们不需过渡瞬间就作出反应,他们在风雨中无畏地赶赴湖北,毫无惧色、风驰电掣、雷霆万钧——他们简直就是闪电!
    光芒虽然短暂,但已经直击夜空,嘹亮并且完美。
    他们,一个人就是一座雷神山,火神山。
    我现在就是这么想的,都是心里话,不觉得夸张。
    这样的普通人实在太多了,没有办法说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但甘如意这个名字我是记住了,这是一位普通的湖北荆州女孩,她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向着武汉骑自行车奔袭300公里,因为四天三夜的坎坷,她成了世界上最顶级的自行车手。
    这件事,想想都让人心疼。
    甘如意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医生,2020年这个春节,她回到荆州市公安县杨家码头村的老家休假。疫情暴发,她毅然决定中断休假,赶回武汉的工作岗位。但晚了一步,当时荆州通向武汉的公共交通全部停运。
    其一时,武汉已经成为危险的同义词,回武汉几乎就等于不要命。按照常理,既然交通阻断,甘如意暂时呆在老家也合情合理,单位领导应该不会责怪。但24岁的甘如意不这么想,她做出了一个堪称惊人的决定——骑自行车回武汉!当然,这个决定最终得到了她父母亲的理解和同意。但问题是,从她的老家公安县到工作单位,距离有300公里,回武汉,那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们科室只有两人,疫情这么严重,我必须要回去。”“我骑车回去,骑一段少一段。”甘如意的想法很朴实,也很决绝。
    1月31日上午10点,背上行囊和干粮,甘如意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从此四天三夜,一路跌宕,一路冷雨,连骑车带搭便车,终于在2月3日的下午6点,她回到了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那一刻我特别轻松,除了膝盖疼得不行。”甘如意后来说。
    有人想逃离武汉,有人却逆势而上,千方百计朝武汉冲锋。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火速弛援武汉的医疗队伍一拨紧接一拨,他们誓言有声,列队出征。太多的瞬间,太多的拥别,令国人泪如雨下。毫无疑问,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勇士,都是英雄,都是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者。
    而甘如意的可贵,就在于她的孤独逆行。
    她一个人静静地告别故乡,靠自觉,凭良心,自己给自己下命令,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她出发的当时,没有标语横幅,没有壮行队伍,没有领导和同事的拥抱,只有冷雨相随。
    一个人的孤独逆行,一个人的义无反顾,这是小说家笔下都难以设置的情节。靠一辆自行车长途跋涉,其间的辛苦与艰难,唯有甘如意自知。我现在最想说的,也是最敬佩的,就是甘如意在作出决定的那个瞬间。
    每当我展开联想,意欲重建她出征时的那个瞬间,我得到的画面是安静而悲壮,潇潇雨未歇。
    人生有无数个瞬间,只不过多半都庸常。而年轻的甘如意实在太不简单,实在令人肃然起敬——她只需要一个瞬间,就足以让自己一辈子都问心无愧。
    那个瞬间,倾述了她所有的柔情和力量。
    令人惊叹的是,同样的瞬间,居然不独甘如意一人,居然接二连三出现。
    来说另外一位女孩。她叫朱玉珊,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医疗科六病区主管护师,巧的是,她老家也在荆州。
    1月22日晚上,朱玉珊放假回到荆州过春节,本应在27日回单位上班。谁知风云突变,1月23日,武汉封城。就是从那一刻起,朱玉珊如坐针毡,她迅速做出决定:提前回医院上班,尽快出发。
    大年三十,朱玉珊用了多种方式出行,都没有走成。下午,表哥开车送她,但只到了潜江就被拦停,只好返回荆州。
    正月初一上午10点,急不可耐的朱玉珊再次来到荆州高速公路入口处,希望能够搭乘相关车辆到武汉,但没有如愿。
    就在朱玉珊焦急万分之时,恰遇来此检查防疫工作的荆州市市长崔永辉。崔市长把情况核实清楚,当即决定特事特办,派警车护送朱玉珊返回武汉。
    当天下午两点过,朱玉珊顺利回到武汉,提前回到自己的岗位。
    朱玉珊重返武汉的过程同样一波三折,虽然没有甘如意那么几经辗转一路风雨,但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疫情暴发的瞬间反应就是,回到武汉!
    两个女孩,一样的孤独逆行,义无反顾的瞬间。
    这样的瞬间,何其超尘脱俗,何其壮怀激烈!
    接下来,我要讲述这个小伙子,他的孤独逆行,当是人性之美的一道惊艳。
    他叫郑能量,90后,是湖南建工集团华东工程局安徽分公司职工。
    大年三十那天,眼见武汉封城、疫情来势汹汹,郑能量越来越着急。他家在湖南长沙,应该说相对是很安全的,但他揪心,坐不住,内心极度煎熬。很快,他作出一个旁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到武汉去做志愿者,明天就走!
    从长沙宁乡到武汉,300多公里;从下定决心到毅然出发,中间没有距离。
    郑能量说服了家人和女朋友,1月25日,在大年初一清晨的寒风冷雨中,他毫不犹豫地驾车驶向危情之城,武汉。
    这是郑能量版本的孤独逆行。没有人鼓动,没有人强迫,湖南小伙郑能量的这个瞬间,带有侠士的风节,充满人性的大爱。
    现在我们来换位思考:封城之时的武汉,人人自危,一些人唯恐避之不及,却有一位跟武汉无牵无挂的90后外地小伙,以一己之力独闯湖北,我们不说担当,不说高大上,我们只需要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样决绝而孤独的逆行,需要多强的定力、多大的气概?
    初到陌生的武汉,郑能量主动到医院附近揽活干,义务接送上下班的医生护士,帮助有急需的群众出行,由于他的湘A车牌和一口湖南话,开始时人们对他还将信将疑。很快,他联系上武汉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并且成为其中一员。他每天上午9点左右出发,跑四五百公里是常态,一直忙到凌晨四五点钟才休息。白天奔波,饿了就吃方便面,晚上常常就睡车里头。除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他还要协助运送医疗物资,甚至参与运送病逝者。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一听到求助电话就立即出发,到武汉已经一个多月,郑能量的酸甜苦辣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描述。我只想感叹,从某种意义上讲,年纪轻轻的郑能量算是把“自讨苦吃”做成了经典。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郑能量,深为他的善举感动,他所在的湖南建工集团董事长叶新平称赞他是湖南建工的“最美青年”。
    一身是胆、敢在最危险的时刻逆行武汉,郑能量究竟为的什么?从他自己说过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靠政府救济金和社会爱心捐助生活,我上完了大学,成为一名国企职员。像我这样穷苦出身的孩子,没有党的恩惠,没有政府的关怀,没有社会好心人的支持,没有学校师生的情义,不可能完成学业,不可能在绝望中重生。现在社会需要我,我必须去报恩。”
    我们现在知道,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狙击战中,有无数的普通人在勇敢战斗,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每一个人都历经跌宕起伏。甘如意、朱玉珊、郑能量,他们只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彼此素不相识,却在同一个时刻作出完全一样的选择,那种非凡的勇气与爱心,显示出他们灵魂的柔情和力量,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如果病毒是黑夜的话,那么他们就是那道刺破黑夜的惊天霹雳。
    惊雷之下,病毒被扫灭将不会太久。

上期精彩回顾》》》

 

战“疫”有我 重庆作家在行动(五十九)于爱全:“净土”背后那一抹警服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