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龙,这个名字取得太好了!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现在真是一条生机勃勃的活龙!
——采访手记
这是一片因为贫穷闭塞落后让她看不得希望的土地,从小到大,和很多女孩一样,站在光秃秃的龙脊之上,眺望远方,她眼中含泪,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离开这里,远走高飞。
然而,历经世事,蓦然回首,她发现,这片苍凉的土地初心如一,在她身后默默等候,伸出粗糙的手臂拥抱她,给她慰藉和温暖。
天底下,何人不热爱故土?何人不眷恋家园?十六年前,身在广东珠海打工的冉小利在外漂泊多年,还是决心回到这里,结婚生子,和每一个山村女孩一样,再怎样决绝逃避,都难以逃掉命运的绳索。打工不可能一辈子,漂泊不可能一百年。更何况,父母日渐衰老,身体多病,两个妹妹因为家庭经济苦难,面临辍学,生为长女的她,怎能一个人在外过自己所谓“潇洒浪漫”的生活?
是的,她必须回家,照顾父母,支撑家庭,伺候土地。
当她不得不从异乡回到家乡云阳县盘龙街道,内心是不甘的,也是憋屈的。举目穷山荒芜,俯首恶水浊浊。柔弱娇气的女孩,从来不怕吃苦,抬起头望着天空,将眼中的泪生生逼回去。她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在土地上刨,但也只能满足温饱,两个妹妹念到初中,最终没能继续求学。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她说,看到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这句台词,瞬间泪崩。
盘龙街道和云阳很多乡镇一样,有些家庭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有病无法医,有学不能上,有梦想不能实现,遇到任何天灾人祸更是跨不过那道坎,乡亲们每天都在围绕着找钱而绞尽脑汁勤奋劳作。更有甚者,几年没有杀过年猪,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肉,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分用,家里基本的菜米油盐都无法满足。很多年后,冉小利回忆起刚回老家那段日子,忍不住感慨万千:真的,太难了!我完全不适应,手里有五毛钱,都觉得是大钱,舍不得花,凑起来有大用。
冉小利是一个在念过大学,在外面开过眼界的人,她明白要摆脱贫穷,除了成天守着土地,还要让土地长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云阳地处三峡腹地,气候温润,非常适合种植水果,特别适宜种柑橘。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这里就开始种植优质柑橘,专设“橘官”,管理柑橘种植及上贡。从那时起,云阳贡橘天下盛名。但几千年来,种植技术一直停留在较为原始落后的层面上,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柑橘产业异军突起,而云阳柑橘由于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创新与竞争意识薄弱,一度产销遇冷。而且柑橘卖价数年未涨,每斤只能卖五六毛钱。于是,有村民砍掉橘树,改种玉米、李子等。但是,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零零星星也难成规模。从那个时候起,盘龙街道和中国很多乡村一样,一步步走向凋敝。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一带去打工,每个月两三千块钱,虽然并不多,但他们觉得还是比在家种庄稼水果强。
水果卖不到钱,那就种蔬菜吧。盘龙街道有一个优势,与云阳新城隔江相对,渡船来往,还算方便。冉小利敏感地意识到这不失为一种脱贫的方法。于是她和父亲日夜劳作,精心打理地里蔬菜。她的一天总是从凌晨三四点钟开始。将头天备好的菜洗净,捆把,装篮,摸黑从泥泞山路挑到江边,坐过河船,然后沿石梯到县城的菜市场售卖。卖完蔬菜几近到中午,饿着肚子回家。下午又开始在地里劳作,给蔬菜除草、施肥、驱虫。
她不相信土地会辜负一个人的勤劳,也不相信日子就这样永远暗淡下去。
卖菜确实让冉小利家的日子比很多人家过得好一些,但是,对村里很多只剩下老人孩子的家庭来说,这样起五更达半夜,是不现实,也是做不到的。他们的贫穷和无能为力让冉小利看着着急。
她不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在脱贫的道路上,她的心里满满装着乡亲。2013年,她当上了社区干部,如何带领大家一起脱贫,更是她一心想破解的难题。
村子里的每个人转弯抹角都是亲人。只要冉小利走出家门,一声问候,总是会得到白发老人亲切的回应和关心:闺女好!看你整天忙活,又去忙啥呢?
夕阳西沉,小利站在山冈上,眺望这片土地,泪水模糊了她的视野,她的内心思潮翻滚:云阳种了两千多年的橘子,难道真的走到了尽头?晨曦初降,她像雾一样在果园踟蹰。烈日下,细雨中,她看着一棵棵果树舒展翠绿的叶子,胸中涌起酸涩的滋味。不,她心里不甘也不信!按照传统方法种植,用化肥农药催灌出来的果子,味道不够纯正,还污染环境,卖不起好价钱。“怎样让柑橘味道好,产量高,又不污染环境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小利。除了买书、上网学习,她还随其他专干去万州、巫山、奉节等地,找果农学习,找技术专家探讨。最终,小利和社区干部一起,找到了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的晚熟柑橘,她想错位发展,统一管护,一定会有不错的收益。
晚熟柑橘?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乡亲时,乡亲们睁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几千年我们都按季节种植,怎么可能不按常规出牌?面对大家的怀疑和观望,小利不放弃,挨家挨户上门耐心解释、宣传。
真心交付,定会感动真心。就像真心交付土地,土地亦不辜负人一样。
一些村民从小利真诚而自信的双眸中看到了光芒,抱着尝试的心态,答应下来。2005年,她所在的活龙社区种植了1000亩晚熟柑橘。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小利和大家一起起早贪黑,按照科学的方法,认真培土、驱虫、浇水、施肥……对待柑橘,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那一年初冬,橘树枝头挂满了金灿灿的小太阳,漫山遍野,色彩浓烈,果香扑鼻。从云阳县城望过来,起伏的群山,连绵的橘园,像一幅巨大的流动的油画。小小的乡村就这样装进了画框。连长江的浪花都激动得一朵朵跳跃,奔腾着芬芳的气息。村民们看着,脸上抑制不住幸福的笑容。摘一个尝尝,香脆可口,满嘴的蜜汁流淌。
水果一上市,很快抢购一空,果真卖出了不错的价钱。
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开始扩种,2009年,社区又增种1000亩。2016年,社区再增种200亩。
随着栽种面积的扩大,小利对果子的品质要求越高。小利明白要让乡亲们真正脱贫致富,必须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她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一趟趟跑县农委,邀请专家到田里亲自指导。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挂起了诱蝇球……系列生物防控措施,很快覆盖了全园。
挂果多了,品质好了,口碑好了,柑橘的价格步步攀升。
如今,小利开始寻找和扩大销售渠道。橘子黄了,不少果贩闻香上门收购;社区举办农旅结合的“采摘节”,请来明星宣传演出;小利还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构建微信销售群,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天生云阳”的品牌效应日益彰显,云阳柑橘甚至走出国门,销至东南亚。
盘龙街道,昔日出名的贫困村,现在是云阳有名的小康村。漫步乡间,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一幢幢白色小洋楼镶嵌在起伏的绿畴间,若隐若现,宛若世外桃源。
采访结束那天,下着大雨,小利坚决要送我们。
看着眼前云雾飘荡,绿波涌动,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活龙,这个名字取得太好了!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现在真是一条生机勃勃的活龙!
是啊,为了名副其实,我和我的乡亲们,不,还有扶贫干部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现在的政策也好,真的,我有说不尽的感激……
透过朦胧的雨雾,我看见小利的脸庞湿湿的,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那一刻,艾青的诗句突然涌上心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鸣谢:云阳县作协、盘龙街道办、冉小利(被采访人,盘龙街道活龙社区居委会主任)等
作 者 简 介
张鉴,笔名梦桐疏影,重庆璧山人。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璧山区作协副主席。重庆首届青年作家班学员,参加过第十七届散文诗笔会。教师,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创作。诗文在《诗刊》《诗选刊》《星星》《红岩》《诗潮》《中国诗歌》《扬子江》《延河》《现代青年》《美文》等上发表诗文1000余篇(首),并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散文集、散文诗集、人物传记等十余部,获中国作协、重庆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重庆市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入选重庆市都市作家系列丛书,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已出版诗集《如果有一个地方》《慈悲若云》,诗歌合集《北纬29度的芳华》,散文集《背着花园去散步》等多部。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