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散文 > 正文

李华:河街春意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李华    日  期:2020年4月15日     


 

木洞水驿,明清就是四川省的四大名镇大驿,也是长江上游著名的物资集散之地,素有“水国舟市”之称。这里码头兴盛、商贸发达,为长江下游水路进出重庆的第一驿站,是南来北往商贾、名士必经之道。自古以来,以木洞为题的诗、词、歌、赋屡见不鲜。

据《重庆通史》记载,唐朝大诗人王维途经巴峡(今明月峡)路过木洞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晓行巴峡》,写下“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的诗句,感叹其水上舟楫成市的盛况。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苏轼对王维的诗评价很高,“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晓行巴峡》描述的是诗人拂晓时分奔巴峡而去,沿途看见的景致,画面感十分清晰:水边城市,商船次第排列,繁华的商船就像市集一样,还有的人就在船上做生意,一派繁忙繁华景象。山间桥上行人就像走在树梢上一样,山人一色,江天一色,人在画中,画中有人,恰如苏轼对王维诗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作者巧妙地捕捉到了这里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词句清丽,景象雄奇淡雅,情景交融,从大场面到小场景,极富艺术感染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木洞,随着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库区水位升高,木洞古镇的旅游、观光价值日益提升。那一年,重庆市政府批准木洞镇为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小区,并列入市级试点镇,让这个昔日古镇焕发了勃勃新姿。 

河街是条老街,是木洞名驿古镇的见证。石板路、穿斗房、四合院、牌坊楼院、城门洞口,还原了五里长街的市井繁华。木洞油酥鸭、河边豆花、蜜饯、怪味胡豆、木洞榨菜、木洞船帮菜、木洞长江鱼,一条街的美食,挑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味蕾,还有往事和回忆。

流连这样的美食美景,似乎已经没有新意。河街最吸引丽人佳偶们的,恐怕是河街背后,长江沿岸,一带格桑花语欲说还休的深情厚意。人们慕名木洞河街,已经不是寻找水国舟市的市井繁华,而是如格桑花开般的幸福美好。

这条花带,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沿岸消落带治理的典范。一把格桑花的种子,把“江河治理”渲染成随意,把一条消落带打造成了浪漫花都,世外桃源,阡陌世界。

行走在这如画花带,禁不住让人诗心荡漾,王维船游巴峡,看见的是舟市繁华。如今,丽人佳偶,倘徉这无边花海,感受格桑花幸福美好的花语新词,满满的幸福与惬意,洋溢在眉宇心间。回望河街,雕花阁楼,小巷独倚,玉阶亭立,胜景辉映,岁月静好,别有一番深意。

旁边的驴友说,三顾河街有玄机。一顾山水迢迢,再顾伊人在兹,三顾牵手并肩,小巷深深,踏月锦瑟,平铺岁月流年,容颜花意依然。眉目山河、胸中丘壑,远胜舟市嚣繁。浪漫的色彩,如同浪漫的人生,更符合当代青年们的情与爱。古人追求的诗意“功夫在诗外”,今人追求的幸福,也非柴米油盐。生活的况味,河街花语,吸引了多少美眉俊男,挑逗了多少激情浪漫,珍藏了多少幸福美满。

世外有桃源,就在木洞河街。这里阡陌纵横,临江水暖。蓝天、绿地、青山、秀水,装载梦境。伴随水鸟啾啾,穿云破雾,亭亭玉立于水之中央,天上人间,人间天上,水天一色。鱼鸥浅翔,风吹花摇。任游人如织,丝毫不影响每一朵花的静。妖艳如花,安静如画。在一朵一朵妖艳地盛开的格桑花前,来往人织,显得如此渺小;在静如处子的格桑花前,任何炫耀都显得那么卑微、阴暗。

沿着步道,一路繁花似锦,团团簇簇,满地春光。风吹草斜,花径摇曳,每一株有每一株的靓丽和风情。他们连成片、汇成海,气势磅礴,势不可挡,韧不可摧,也妙不可言。这里的格桑花,密密麻麻,迷迷蒙蒙,绵绵密密,心手相连地开满江堤,守护江岸,也守护这一方山水的繁华昌盛、盛世华丽,守护人们世世代代、生生世世的亘古爱情和人间冷暖。

春江春暖,花开盛世。一曲木洞山歌,在河街沿岸的花丛中嘹亮开来,秦秋月正带着一群“老外”,在盘歌对唱:“什么红来红满天——”

几个非洲客人跟着唱和“太阳出来红满天罗!”

木洞河街,一条江上,一朵格桑花的绚烂,唱响了繁花似锦的璀璨,岁月静好的详安。或许,大诗人王维,如果轮回再生,一定也会为这一路繁花感叹:一带江水惹烦愁,格桑花海荡田畴,相知长相守,河街踏春游,情悠悠,乐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