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全力抗“疫”的心!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为打赢防疫攻坚战,重庆本土作家们以笔为枪,用文学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递真情,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一个“挤”进名单里的抗“疫”女战士
文/刘泽安
一个本可以宅在家里的母亲,陪伴两个幼小的孩子度过2020年的春节。
一个完全可以陪伴专门从东北来到綦江过春节的父母亲的女儿,年老的双亲几年来一次,太不容易。
一切都因为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个母亲放弃了陪伴两个幼小的孩子,放弃了陪伴远道而来的父亲母亲。
这一切都是她自己愿意做的,组织上几次照顾她,让她宅在家里,陪伴父母亲,照顾孩子,大家也会理解。可她不愿意,她坚决要求上抗疫一线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
她,是重庆市綦江区交通局下属的重庆路达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綦江分公司党支部书记,重庆市綦江区交通局建设养护管理科副科长于洋同志,三十八岁,东北女汉子,一脸的豪爽之气。
2020年1月25日,放假没有离开綦江的于洋接到区交通局的通知,参加由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交通系统疫情排查专题会,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的11个高速公路口卡点,19个国省干道省界、县接卡点,4个火车站卡点由区交通局牵头具体负责,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自愿报名请战,同时招募志愿者奔赴卡点参与全面的排查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于洋没有一丝的犹豫,会后第一时间向交通局递交了到卡点的请战书,请求组织批准她到一线卡点,可局领导考虑她家中有两个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三岁,来綦江过春节的父母已经七十多岁,爱人又不在身边,去了家中怎么办?领导没有批准,要求她把家里的父母和孩子照顾好,宅在家里也是对抗疫的贡献,局里会统筹考虑卡点的布局和人员。可她呆在家里真不自在,不时地打电话问同事卡点的情况,心里担忧疫情的发展,人员够不够?同事们能不能顶得住?27日,疫情的进一步蔓延,防控形势急转而下,通过綦江区境内的返程人员大大增多,卡点的工作任务已经更加繁重而危险,有些同事已经疲惫不堪。于洋第二次递交了自己的请战书,领导还是顾忌她是家中的顶梁柱,告诉她人员进行重新调配后还能坚持,让她安安心心地照顾好家人。而她心里不踏实,总觉得有什么事没有做。
两次请战,都被领导婉拒,那是组织的关怀,不是自己不上抗疫一线的理由,家里虽有困难,但个人的这点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她与当过警察的父亲商量,说要上一线去参与阻击疫情传播的战斗,父母商量后坚决支持她,孩子由他们照顾,让她放心地去。得到父母的支持,心里有了底气,至于孩子嘛,还小,回来再告诉他们,注意保护好自己就行。
28日,于洋主动打电话问交通局的各个卡点的人员和物资差不差的情况,可同事们都表示暂无缺口,她自己开车到綦江南、篆塘服务区、通惠、綦江高速路出口现场看了一遍,各个口子秩序井然,登记的登记,指挥车辆的指挥放行,看起来自己也插不上手。她回到家中,思考明天怎么去一线的事。
第二天,于洋得知綦江南收费站卡点缺少喷壶等物资时,她便立即在县城搜寻喷壶,县城的河东市场没有营业,只好在县城到处找,最后自费购买了12个喷壶,立马送到綦江南收费站交给他们。在看到綦江南收费站的车流量很大,车辆放行速度慢,影响交通秩序,明显是人手不足,需要补充力量,她直接留了下来,替换别人进行登记和交通疏导,真正参与到卡点的工作中。
2020年1月29日,于洋成了綦江南收费站卡点的编外一员,参与人员信息登记,成了卡点里没有名单的值班人员,她自己说是“挤”进去的值班人员,不管值班表里有没有她的名字,那都没有关系,她作为一个基层的党支部书记,要实实在在地为抗疫作点贡献。
从29日开始,綦江南收费站多了一个身影,她就是于洋。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天还没有亮,从山予城小区出来,沿途搭载同事,六点钟准时起到收费站,接替上夜班的同志。一下车来,就参与到车辆、人员的信息登记工作,一会儿抬头问,埋头写,一会儿又要指挥疏通放行车辆,看起来很简单,这种枯燥的重复劳动,却来不得半点的不认真,如果信息填错了,万一需要查找时,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所以她和值班人员认真负责,做到可溯源、可追踪,坚决守住抗击疫情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让这一道关卡顺畅,中午吃饭换班时,她总是最后一个吃,在岗时尽量不喝水,免得去一趟厕所耽误二十来分钟的时间。这样的简单重复劳动,她要与同事们干到晚上十点钟,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态度和蔼地跟别人解释,有的驾乘人员不理解或者嫌麻烦,还得赔上笑脸,免得产生更大的矛盾。遇到过往车辆中没有口罩的老年人,她还主动悄悄地送一个口罩,听到一声谢谢就心满意足。
于洋这个编外人员,得知参与测体温的医护人员没有车辆接送,进出綦江南收费站都不方便,她主动与她们联系,由自己开车一路接送上下岗,直到院方解决了她们的上下班问题,她才放了心,得到了收费站医护人员的赞扬。
从1月29日到2月16日,于洋一直以一个没上名单的人员身份参与到綦江南收费站的卡点工作,每一班的领导上岗点名时,都会点到她这个名单上没有的名字,每一次交接班的人员都会不约而同地交代一句话:实在不清楚的,就问于洋。这是她最愿意听到的话,是大家对她这个编外人员的肯定。
于洋从早上五点半钟出家门,晚上十点钟回家。父母亲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不但照顾好两个小孩子,还很早起来做好早饭,害怕女儿的胃病发作,煮好姜汤、糖水。她只是觉得有点愧对两个孩子,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未醒,回家时孩子已经在睡梦中,一天到晚只能是她看见孩子,孩子只能在梦中见到妈妈。这是一段特殊的日子,她无法陪伴孩子,但是她相信孩子能理解妈妈,那只冠状病毒恶魔没有离开,妈妈就会在一线去阻击它。
从2月17曰开始,于洋又转战另一个战场。她去重庆的南大门……从贵州省进入重庆市的第一个高速公路篆塘服务区负责总的协调服务工作。她带着她的团队在这个服务区主动担当,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测,坚持无接触式检查登记,对所有驾乘人员、过往行人进行体温检测,详细登记车辆人员信息。这个时候的于洋,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登记人员,还要负责统筹篆塘服务区、綦江南等7个卡点登记人员的相关打卡签到、交通疏导、数据收集等工作,对外籍车辆和外籍人员要认真疏导更加耐心细心。有一天中午,她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吃午餐时,碰见一对母女在超市买方便面吃,女儿哭着不想吃,孩子不是都喜欢吃方便面吗?她上前一问才知道,由于母女俩在高速公路上跑了几天,每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餐厅都关闭了,不提供对外服务,吃不上一顿热菜热饭,几天的方便面吃了打爆口。于洋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她把属于自己的热饭递给了孩子,让孩子吃上一顿有汤的热饭。孩子高兴地喊一声“谢谢阿姨,”母亲更是感激她,说走了这么远的路,孩子终于有了笑脸。
她想起自己的孩子,每天回到家,不能抱抱孩子,不敢抱孩子,必须要先把外衣脱了晒在阳台,洗手通风,待把卫生的事做得差不多了,孩子已经睡了。到2月21日,疫情形势有所缓和,服务区的卡点撤销,正常的回家。
现在的于洋回到工作岗位上,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也不轻。她从东北来到綦江工作已经将近十年,付出了很多,收获也很多,一直用一个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这次阻击疫情的战疫中,对得起党支部书记的这一个称号。
于洋是这次阻击疫情蔓延传播中最普通的一员,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但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共产党员,在中华大地上筑起了一道坚强的铜墙铁壁,使这场阻击战疫逐步走向胜利,并将最终取得胜利。
于洋,一个普通的名字,开始连卡点值班的名字都没有,他凭着自己执着的勇气硬是“挤”进了抗“疫”的第一线,把母亲和女儿的称号融进了这场全中国的战疫中,她真的没有辜负这两个称号。
于洋,一个基层最普通、最小的党支部书记,她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对得起支部书记这个称号。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激情演讲,默默地奉献,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却有爱国爱家的大情怀。
上期精彩回顾》》》
战“疫”有我 重庆作家在行动(八十八)董智强:战“疫”,中医人的热血担当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