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童年能像电影一样再放映一遍,我一定会先放声大笑,然后伤感地流泪,最后擦干泪水微笑着写一本书。
我首先想写的,是“一颗糖”的故事。
小时候,每到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糖,家里小孩多,糖又很少,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大人们都会再准备一些香嘴的零食混在糖里分发给孩子,其实就算把口袋撑破,但每个孩子仍然只能分到一颗糖。
八岁那年,正月初一天刚亮,我和弟弟妹妹穿上早就选好的棉衣,去给父母拜年。妈妈端出准备好的茶盘,把里面的瓜子、核桃、花生、炒黄豆等“吃货”一把把塞进我们的口袋,最后给的,才是一颗糖。
我们讨了赏,立刻在墙角下围成个圈,偷偷比起来:果然!弟弟的口袋最大,“吃货”也最多。弟弟这件黄棉衣是出了名的大口袋,能塞下一本语文书。它本来是我的,由于我长得快,只穿了一年就给了弟弟。我见弟弟得了这么大的好处,心里真不是滋味!
不过,我们比的不全是谁多,谁的糖留到最后,才算赢家!
妹妹先吃瓜子、弟弟先吃炒黄豆,我可不让他们看见我吃什么呢!不一会儿工夫,他俩把那一口袋的东西消灭光了,只剩下手里攥着的那颗糖。
弟弟妹妹瞧见我的口袋已经底朝天,什么也不剩。他们宝贝似的拍拍自己的口袋,时不时把糖拿出来看看,向我示威。他们每看一眼,就吞一下口水,就这样看啊,忍啊,等院子里的孩子都吃完了糖,才得意洋洋地剥开糖纸,先是看一看,再闻一闻,接着舔一舔,最后才塞进嘴里。他们的腮帮子立马鼓出一个甜蜜的小包,这个小包一会儿在左脸,一会儿在右脸,调皮地在嘴里跑来跑去,渐渐变得越来越小。不一会儿,弟弟妹妹咂咂嘴,吞下了最后一口甜甜的糖水。
这时候,我不再装可怜了,把手伸进贴身衣服的口袋里,变魔法似的摸出一个东西来!“我还有一颗糖!”我高举着糖,就像举着一面胜利的旗帜!小孩们一窝蜂涌过来,惊讶又羡慕,盯着我的糖直吞口水。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这才慢慢剥开糖纸,用最慢的速度享受着这甜甜的味道。
这可是世界上最后一颗糖呀。
从那天起,弟弟妹妹很记恨我,每天见了我就气鼓鼓的,就像我抢了他们的糖似的,一直到过完大年,才在一次失误下搭理了我。
第二年,他俩都变聪明了!妹妹偷偷拿了奶奶的针线,把她的糖塞进棉衣的夹层里缝起来,这样,她就永远都留着一颗糖了。弟弟呢?他的糖一会儿攥在左手,一会儿捏在右手,一会儿捧在手心,一会儿塞到兜里。终于,他忍不住打开一个小缝,伸出舌尖舔了舔。完了!这一舔,就把舌头黏到了糖上面,再也分不开了。他索性把整颗都塞进了嘴里,不过手里仍然拿着糖纸,抿上几口,又把糖放回糖纸包起来,等糖瘾来了再打开——尽管这样,他的糖也没撑过一天。妹妹见弟弟的糖已经没了,正在得意时,一摸自己的:哎呀!糖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衣服夹层没有缝稳,脱了线,破了个洞,糖早就不见了!她急得到处找啊找,弟弟也帮着找,可就是找不着!糖是妹妹自己弄丢的,又不能怪别人,她无奈地噘着嘴、眼泪花花的,就快哭了。
这时候,我蹲在地上假装系鞋带,从卷起的裤腿里摸出自己那颗糖,大声问:“咦?谁的糖掉了?”“我的、我的!”妹妹开心地跳了起来了!这一次,我虽然没吃到糖,心里却比吃了糖还甜!
从那以后,我把心思都用在了念书上,渐渐地,心里有了比吃糖更让人向往的梦想:那就是渴望自己快快长大!
有一次,放学回家时,外公送给我一只用竹篾编的“凤凰”。外公很疼我,我拿什么孝敬他呢?我找出舅舅给的一颗糖,悄悄塞到外公手里,那还是舅舅结婚时留下的呢。令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对我说:“外公不爱吃糖!”
我没听错吧?还有人不爱吃糖?不爱就不爱吧!太好了!那这颗糖我自己留着了!
后来,我把这颗珍藏已久的糖送给久咳未愈的爷爷,他竟然也说了同样的话:“爷爷不爱吃糖!”
奇怪!爷爷怎么啦?他为什么也不爱吃糖?
再后来,我又把那颗糖给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可他也完全无动于衷,摆摆手说:“你自己吃,爸爸不爱吃糖!”
天哪!他们都怎么了?连糖都不爱!那他们爱什么?
这个秘密很快被我发现:大人们爱的,竟然会是我们最不爱的东西!
我们不爱吃肥肉、不爱吃猪肝、不爱吃辣椒、不爱芹菜和韭菜、也不爱豆腐和面条……在所有东西里,最不爱的要数苦瓜了!说来有点惨: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个瓜架,长满了苦瓜,年年都是大丰收。
苦瓜很平凡,如果瓜苗不被鸡鸭啄掉,就会顽强地长出一根藤,慢慢顺着竹竿往上爬。不出几个月,它们就把瓜架缠了个严严实实。苦瓜的叶子就像一只只绿色的手掌,又宽又大。苦瓜花的颜色很像油菜花,只有小酒杯大小,五片花瓣包裹着橙色的花蕊。瓜藤上的花只要开一朵,不到三五天,花苞们就像约好了似的,齐刷刷地全部盛开了!远远望去,就像晾着一张印着黄色花朵的绿床单。
我们在院子里跑着,冷不丁地被什么东西撞了脑袋。抬头一看,瓜藤上已经挂满了苦瓜。妈妈摘了几个又大又绿的,让我给外公送去。没过几天,她又摘了几个又绿又沉的,让我给爷爷送去。我最不爱吃苦瓜,连看到它那密密麻麻的小疙瘩,就觉得讨厌。谁知道,外公和爷爷见了,笑得跟吃了蜜似的。
“苦瓜是个宝啊!”
“我最爱苦瓜!”
他们怎么这样说呢?我怎么也想不通!
整个夏天,餐桌上总有一盘炒苦瓜。我们和弟弟妹妹蒙住碗口,坚决抵抗。可我发现,不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爸爸妈妈,都喜欢吃苦瓜,仿佛那是人间美味。特别是爸爸,每次我们放下筷子,他就会把盘子里剩的那几片横扫一空,仿佛捡了个大便宜。
就这样,苦瓜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
十四岁那年,我便离家去外地上学了,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将苦瓜“一扫而空”的画面总是浮现在我脑海,仿佛在鼓舞着我:只要大胆去尝试,将会别有一番滋味!就这样,我不再躲躲闪闪,开始学着吃苦瓜,学着大胆去尝试,渐渐懂得了怎样去面对艰苦,勇敢朝着梦想一步步前行。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地,我竟然和爸爸一样喜欢上了“苦瓜”,原来,那藏在瓜中的苦味,是一种经过磨练后的甘苦,敢吃苦瓜是勇敢者的标志,也只有吃过了这一时的“苦”,才会尝到“梦想”的甜。
如今,爱上了吃苦瓜的我总是喜欢唠叨:“苦瓜好!苦瓜有营养!” 巧的是,眼前的孩子也像当年的我,牢牢地捂住了饭碗,连连摇头。
这一刻,我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
眼前的情景,犹如把童年“电影”再放映了一遍,忍不住笑过之后,又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擦干泪水,微笑着开始写这本书。
“不爱苦瓜只爱糖”这句话出自小主人公“小面包”自编自唱的一首幼稚的儿歌,它是书中“小面包”可爱的天性、纯粹的童年本色、也是由衷的孩童心声。
对大人们来说,孩子健康成长是他们最大的梦想,但陪孩子长大,却是一场感性和理性的对决。大人所扮演的“权利与责任”,和孩子的“可爱与天真”无时无刻不在用力抗衡。这个过程中,我偶尔涌动的快乐背后,经常充斥着急躁和不安,以致于总是摆出一副大人的姿态,为孩子设定条条框框,一旦孩子没有按照我要求的去做,便会使我失去理智。那些大人们自认为正确的要求和命令,那些无休止的唠叨和怀疑,那些源源不断的纠正和否定,不正是一根让孩子打心眼里最不爱的“苦瓜”吗?而今天,我触碰到了孩子内心的秘密,是不是该收起让人讨厌的“苦瓜脸”,让孩子自由地在草地上奔跑,开心地在泥巴里打滚儿,哪怕哇哇大哭也是他的自由。也许,当我们变得安静一点,可爱一点,温柔一点,当我们试着去陪伴、理解和尊重孩子,当我们耐心地用心灵的电波传递着世界的无限温柔,“苦瓜”就变成了 “一颗永不融化的糖”。
我终于明白,外公和爷爷为什么不爱糖?那是因为有爱吃糖的孙子。爸爸为什么不爱糖?那是因为有三个爱吃糖孩子。
我微笑将这本书变成“一颗永不融化的糖”,送给所有的孩子,以及所有的梦。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