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天津日报》
小桥老树 畅销书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本名张兵,1992年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著有《侯卫东官场笔记》系列、《巴州往事》系列、《侯大利刑侦笔记》悬疑刑侦系列等。 |
印象
以教科书的方式
讲中国式刑侦故事
曾是体育特长生的小桥老树因为受伤,高考改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学的是中文,但最初工作时他很怕写文章,尤其怕给领导写讲话稿,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作家。促使他走上写作之路的是经济压力。2005年女儿出生,为了给女儿赚奶粉钱,35岁的他开始业余在网上写小说,3月开始写,4月签约,5月拿到第一笔稿费400元,6月拿到5000元……就这样一直写了下来,哪怕除夕之夜,他都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敲打着键盘,而他笔下的侯卫东也成了闻名全国的一个“虚拟人物”。
虽然初衷是为了赚奶粉钱,但是在创作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写作的艰辛和快乐,注入了感情和理想,找到了自己的命运与归宿:“为我所爱的人、土地和时代,写下他们的故事。”从《侯卫东官场笔记》《侯海洋基层风云》《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到《侯大利刑侦笔记》,小桥老树写的都是奋斗者的奋斗史,在他看来,无数普通奋斗者汇集起来就构成了民族的脊梁,所以他想要花全部精力和心血来书写他们、纪念他们、歌颂他们。
这次写刑侦小说,和小桥老树的成长经历有关。他出身警察家庭,在政法系统工作了八年。从2016年开始,他在重庆市档案馆精读上万册刑侦文献,解析数百个中外案例,走访一线警察83人,又翻烂了父兄的十几本工作笔记,终于动笔开写《侯大利刑侦笔记》系列。该系列集侦查学、痕迹学、社会学、尸体解剖学、犯罪心理学之大成,以39桩大案要案、68个犯罪现场、107种侦查手段、614位涉案人员的庞大体量,重现真实的案发现场,还原每一桩命案从调查、取证、抓捕到侦破的全过程,让读者感受到教科书式的破案手法和刑侦智慧,同时见证了实习刑警侯大利如何从新人迅速成长为“行走的刑侦教科书”的全过程。
在《侯大利刑侦笔记》中,小桥老树讲出了富有中国味儿的刑侦故事,在纸质书出版之前,电子书已在线上首发,口碑爆棚,在微信读书APP的“推理悬疑榜”上,这部小说超越《白夜行》《盗墓笔记》《麻衣神算子》等重磅悬疑作品,稳居榜单第一名,近期更有十多家影视公司前来洽谈影视版权,读者也期待这部立足本土的悬疑刑侦佳作,成为下一部影视爆款。
从小在警察大院里长大
记者:之前您写过官场笔记、基层风云、商路笔记,这次怎么想到写刑侦笔记?
小桥老树:写《侯大利刑侦笔记》是水到渠成之事,这和少年时期的梦想有关,也和生活经历、工作经历有关。少年时代,我最喜欢的影视作品是反特题材,向来严格的父亲唯独对此采取了网开一面的态度,只要是反特题材,允许我在周一到周日晚上任何时间观看。当年的反特电影中有不少刑侦题材,至今我对《羊城暗哨》《特高科在行动》等老电影印象深刻。那时我经常做白日梦,扮演警察将坏人捉拿归案,很过瘾。我从2005年开始写作以来,一直有写作刑侦题材的计划,从《侯卫东官场笔记》到《侯沧海商路笔记》,每本书都有警察形象,比如侯卫东的父亲侯永贵、侯卫东的哥哥侯卫国。写完侯沧海以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写一本以警察为主人公的小说,以圆少年时代的梦。《侯大利刑侦笔记》以侯大利为主线,讲述他的成长经历,通过一桩又一桩案子展示我们这个变化的社会和复杂的人性。这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我的父辈和我自己的珍贵人生记忆。
记者:出身警察之家,写警察故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小桥老树:任何作品都是作家对生活的折射,必然带有主观性,作品可以十分接近现实,却永远无法和现实重合。表达真情实感,尽量接近现实,这是我的一条创作原则。时间和空间是作家写作的灵感来源,是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有不少作家终其一生的作品都是对童年、少年和青春的追忆,《侯大利刑侦笔记》就是我对父辈的致敬,也是对青春岁月的回顾。我从小生活在警察大院里,爸爸、妈妈、哥哥、嫂嫂都是警察,小伙伴儿们多是警察子弟,对警察生活十分熟悉。长大以后,大部分小伙伴儿在公检法司等部门工作。我从11岁开始穿没有领章的旧军装,那时父亲从部队转业,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旧军装就成为我的主力外套。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乡镇,三年后做了镇上的武装部长,后来调到政法委,在政法委工作了八年。如今写《侯大利刑侦笔记》,就如同在写自己父辈们的故事,在写小伙伴儿们的故事,在写自己的往事,提起笔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便蜂拥而至,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能够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读者普遍觉得这本书有强烈的真实感。
记者:侯大利有原型吗?
小桥老树:小说都是虚构的,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在作品中的投射。原型复杂和多元,并非一定依据某个特定人物,而常常是某一类人物在作者头脑中的总和。作者将这一类人物的各种明显特点在头脑中进行组合,根据作品需要进行取舍和强化,这样就塑造出主人公的形象。总体来说,你眼中的警察是什么模样,那么你的作品中的警察就会是什么模样。作者本性是严肃的,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往往趋向于严肃;作者本性是诙谐的,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往往趋向于诙谐。表面上看来,作者可以塑造不同性格的主人公,实际上同一作者的不同主人公从价值取向和情感经历来说都是一致的,比如金庸先生胸中驻有一个大侠,所以郭靖、乔峰、杨过、张无忌等核心主人公尽管性格有差异,却都有相似的侠义情怀。
努力写不一样的刑侦故事
故事中的人就在你我身旁
记者:书中塑造了一群负重前行的警察,您最想对这个群体说什么?
小桥老树:一是注意安全,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职;二是注意身体,你的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也属于你的家人,还属于事业,爱护身体才能家庭幸福,事业长青,不管多忙,也得抽时间锻炼;三是注意不要违规违法,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任何违规违法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完善手续,遵守程序,做好记录。这些话也是对我的家人说的。
记者:本土悬疑破案故事已有不少佳作,您觉得自己作品的亮点是什么?
小桥老树:《侯大利刑侦笔记》的亮点是极具中国色彩的刑侦小说,是参照国内刑侦正常的打开方式来讲述故事,没有特意追求大案,而是尽量接地气,当然,有些侦破方法不能说得太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离奇,接地气的案件同样会紧张、精彩和刺激。我想努力写出不一样的刑侦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并非远在天边,而是生活在你我身旁,是邻家大叔和小妹,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无比鲜活,无比真实,无比精彩。我希望朋友们读了这部小说,对身边负重前行的人们有更多的了解,这一群人并不特殊,本身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却用他们的身体、青春和热血,带给我们比世界绝大多数地方都要安全的生活环境。犯罪是人类社会的顽疾,远古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我们不能彻底灭绝犯罪,但是希望能够尽量减少犯罪,而这正是刑警的重要职责。
记者:《侯大利刑侦笔记》电子书上架后,迅速吸引了近10万人追读,长居“推理悬疑榜”第一位,这种走红符合您的预期吗?
小桥老树:我个人认为距离走红还早,“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还需要继续努力。《侯大利刑侦笔记》在微信读书APP连载时获得很多读者朋友的喜爱,给了我很多鼓励,也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在此深表感谢。我希望在纸质书和有声版上市以后,能获得更多朋友的喜爱。每一本书在诞生之际,作家都对其充满了希望,但是龙生九子各不同,同一作者的书也各有际遇,有的畅销,有的一般,有的好评如潮,有的反响平平。《侯大利刑侦笔记》是我的新书,希望上市以后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成为“巴国侯氏”系列小说中很出色的一套。
记者:有影视化的计划吗?您觉得哪位演员比较适合演侯大利?
小桥老树:《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已成功售出影视版权,预计今年开机。《侯大利刑侦笔记》在微信读书独家首发以后,有多家影视公司询问影视版权。这本书的全版权授予读客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和公司可以向读客咨询。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心目中侯大利和纸质书封面的警察形象非常接近,英俊严肃,稍显忧郁,有点儿冷幽默。
将日子过得踏实滋润
将故事写得生动真实
记者:为什么您的小说主人公都是“侯氏子弟”?
小桥老树:2005年,我正式开始写作,那时候我妻子生意亏损,所有积蓄用光,女儿刚刚出生,经济压力骤然增加。为了给女儿买奶粉,我开始敲键盘写作,依靠写作成功地解决了经济危机,改变了职业走向。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并把兴趣和职业结合了起来。正因为写作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家庭经济问题,所以我的第一部小说的主人公用了妻子的姓氏,这就是系列小说“巴国侯氏”的开端。到目前为止,我所有小说的主人公都出自侯氏家族,侯氏家族子弟的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是当代青年的一部野蛮生长史。
记者:“巴国侯氏”系列四部作品,涉及官场、商战、刑侦三大类型,跨类型创作的时候,会担心读者不买账吗?
小桥老树:我从2005年开始写书,“巴国侯氏”出了四个系列,分别是《侯卫东官场笔记》《侯海洋基层风云》《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和《侯大利刑侦笔记》,都是以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为时间背景,四个系列的主人公皆是侯氏家族子弟,这些子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却都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这个时代的大精神,也正是“巴国侯氏”系列作品的精神内核。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官场、商场还是刑侦类题材,本质上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写照。
记者:您觉得自己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小桥老树: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异常复杂,每个人都只能看到社会的一个侧面,再加上眼光的差异,每个人认识的社会各不相同。因此书上社会、网上社会与现实社会有颇大的距离,我想尽量描摹出某一个社会层面的真实,虽然作品的真实永远无法达到现实的真实,但是我一直用心让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作者就如海绵,需要不停地从生活中吸收养料,再辛苦提炼,最终才能写出带着自己个性的作品。我的作品来源于最基层的生活,写的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我不是指导者,而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耐心地讲述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要继续写出大家喜欢的作品,我就得坚持窝在热闹的菜市场、尘土飞扬的工地、摩肩接踵的大街、家长里短的小院,将我们自己的生活过得滋润踏实,将我们自己的故事写得真实生动。这应该是我的作品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小桥老树口述
作家要成为杂家
才能避免常识性错误
《侯大利刑侦笔记》系列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大案要案,这些大案要案大部分都有原型。小说毕竟是虚构的,这和报告文学不同,这些大案要案的原型要为小说服务,必须进行必要的变形处理,以服务于小说的整体思想和整体结构。变形是对原型进行裁剪和拼接,但是这并不影响案件的真实性,真实性并非要求小说与原型完全一样,而是要求案件的内在逻辑、社会背景和透露出来的人性是相同的,若是不顾逻辑、背景和人性进行胡乱编造,那才会影响真实性。
刑侦题材相比其他题材有天然优势,在案件中自带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顺着案件的发展进行取材,比较容易平衡真实性和戏剧性。或者说,刑侦题材的真实性和戏剧性往往能够自动平衡,若不能平衡,便说明写作走偏了。
现代刑事技术包括了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声像资料检验、电子数据检验、法化学检验、法医、生物物证检验等技术,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非常复杂,只有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掌握。而且就算经过训练和实践,专业技术人员往往也只是精于某一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况下,一名作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专家,但是要写出一本精彩的作品,作者需要成为一名杂家,知识面要宽,要做到对刑事科学技术全貌有一个基本准确的了解,这样才不会犯常识性错误。因为学科太多,对作者来说其实已经很难了。经过长期学习和跟踪最新侦破实践,对刑事技术有基本了解,作者才能够随着案件发展和情节需要,利用刑事技术设计比较有新意的合乎逻辑的情节。
我在写这套书的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难点在于“变化”。《侯大利刑侦笔记》的跨度接近三十年,刑事技术在发展,比如说,以前勘查员去现场勘查时,勘查箱里放的老三样是:放大镜、化学试剂和一个手电筒,而现在装进勘查箱里的“宝贝”琳琅满目,有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金属探测器、足迹扫描仪、便携式熏显系统、瓶瓶罐罐的各种粉末显示剂、放大镜、指南针、尺子、镊子、多用刀、组合旋具、玻璃刀、物证袋……现场照明用的设备也多,勘查灯、防水防爆的探照搜索灯、多波段光源。作为作者,要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发展,否则就可能张冠李戴。
除了刑事技术以外,《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多次修订,不同时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写的时候不能用错,需要格外严谨。《侯大利刑侦笔记》在微信读书APP首发期间,有一名读者提出“扫黑除恶”是近年才出现的词,以前叫“打黑除恶”。确实,一字之差,透露的是时代变迁。谢谢这位细心的读者。在写作时,要想跟上时代变化,必须要下真功夫,否则作品会出现一大堆毛病。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