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民族复兴专栏 > 正文

成渝双城记|胡雁冰:过“龙泉驿”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胡雁冰    日  期:2020年9月11日      

 

人生中有许多偶然,也有一些必然。必然中有偶然的因,偶然中有必然的果。

2020年7月6日,《重庆日报》“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以下简称“报道”)开始推出。

当那个“驿”字跃入眼帘,我顿感亲切。

因我毕业实习和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占了“五驿四镇三街子”“五驿”中的两驿:龙泉驿和白市驿,而且正好是古驿道的一头一尾。

驿,开启了我新的人生旅途,它是否预示了我今后的道路:忙碌追赶、变换多姿?

因为驿,也因了我对老物件的执着和对旧时光的怀念,成了我追随阅读、收藏品味这次“报道”的一个因,而通过“报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就成为一个必然的果。

其实,当年我并不十分清楚“驿”的含义,更不知道那两个驿的源起、经历和往日的辉煌。所以,要非常感谢这次“报道”。它唤起了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然后草拟拙文,这也成为了一个因果。

按下白市驿不表,本文只说龙泉驿。我是两次实地经过,一次随“报道”再认识。

第一次去“龙泉驿”,是1986年。

“立马万峰顶上望,青苍无际好江山”(·苏启元)。“龙泉驿”在龙泉山上龙泉山是成都的东部屏障。这是我读了“报道”后知道的。

学农的到山上毕业实习算是找对了地方。”当年带队的实习指导老师如是说。

老实说当年选择读学院学生大多是农家子弟,因为农林院校是冷门,容易录取,还有助学金。

去我们熟悉的地方,没什么新鲜感吧?我心怀疑人家那些实习小组都是到一些城市,或者到一些农业科研、生产集中的地方,比如农科院)、学校集体农场。

其实不能怪老师,我们是安排了去成都的,“龙泉驿”只是第一站。是我自己没太留意。我从大二开始,已确定报考研究生,方向是当时很冷僻、今天已为许多人知晓的“基因工程”。这是我自己,第一次改变学习方向。

这次实习之行,我其实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去我们当地人经常念叨的“川西坝子”走走,可以到市去开开眼界生长于丘陵的我,对那个无法想象的平原大坝,很是向往。那里毕竟是我平生第一次去。

后来才知道,实习小组里有一个同学的家在龙泉山的最高——山泉乡。那里过去叫山泉铺,这次“报道”给予了说明

同学成绩很好,是课代表。老师是顺道家访,我们几个学生跟着沾光,一起被邀请。

我们是坐绿皮火车去的。一路哐当哐当,摇晃摇晃。同学们开始很兴奋,不时交换座位,到窗边打量一闪而过的外面世界。后来或安静看书;或三三两两漫谈。

渐渐的,车厢里高低、长短不一的呼噜声,越来越多地传出,许多人已进入梦乡。

我因为是第一次坐火车,比较好奇和兴奋,凌晨前才于半梦半醒中迷糊了一会儿

我们在龙泉驿出站,转上去山泉乡的公共汽车。经过一路弯弯拐拐和上下颠簸,我在迷迷糊糊和东偏西倒中感觉汽车是在向上爬行。不知坐了多久,终于到达同学家的附近。

半山腰较为平坦的一个地方,分散着几栋房子。同学家虽是农村,住的是土墙瓦房,但整个院子非常干净整洁。

而午餐那叫一个丰盛。有的菜品是我之前从没见过、也从没吃过的,虽然今天看来比较普通但在那时却是难以想象的!我在心里感叹,属于同一个省都是农村,差别怎么这么大?就因为此地在省会城市附近,时尚之风最先吹拂

我感到奇怪的还有,在种植上,有许多果(菜)间作,也就是在一块土上,既果树又套种粮食或蔬菜。显然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收入。

这种做法,在我的老家川东不多。少数家庭为了在有限的自留地上多栽多种,会在土地的边缘,种几棵不会遮挡庄稼光照的高大乔木,让它长大成为建新房或打新家具的材。

他们这种做法,最近看了“报道”知其——

1958年3月,正在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邓小平视察龙泉山,指出“要把龙泉山变成花果山”。从此,龙泉山改田改土,大种果树。其种植的桃树成为国家优质水果基地。

2000第二次去“龙泉驿”,便与此有关。

其时我在一个乡镇工作上级组织我们去那里参观。学习当地的特色种养植业,以及在满山翠绿的桃林中开办各色农家乐的经验

人间四月天。天色晴朗,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心情舒畅。上山的道路上挤满了蚂蚁般挪动的车辆。待我们到达山顶,已近中午。

不过,车上的人并没有闲着。他们在打量车窗外的景色:漫山遍野的、经过改良整形的优质桃树,桠盘斜伸如一柄撑开了倒过来的伞,树枝虬曲,绿叶纷披,有浅黄色或绿茸茸的小桃子,悄悄探出头来。微风一吹,它们似又不好意思,悄悄躲在了绿叶背后。

公路边比较平坦的地方,不时有白色的房子透出起伏的绿波。这便是一处处农家乐的所在。其周围的桃林中,一定有一张张麻将桌,四五人围在一起,悠闲惬意地娱乐着。那是向往绿意的城市人,主动逃离城市喧嚣,“偷”得半日浮闲。在空气清新的山野,停一停,歇一歇,养精蓄锐回城再打拼。

“吃好、玩好、睡好”一条龙服务的农家乐经验、土地集中经营的高附加值产出、密切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别等等做法,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今天,重庆主城的农家乐,早已提档升级为民宿,走上农旅文融合发展、综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个大家庭,分家各自行,渊源骨髓里,双城再结亲。

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谋发展之路,已重新开启。

我期待着跟随“报道”的“足迹”,重走“龙泉驿”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