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从《无声之辩》谈非虚构写作

——重庆知名作家李燕燕赴重庆交通大学开展创作讲座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0年11月26日      

2020年11月26日下午,重庆知名作家李燕燕应邀赴重庆交通大学开展文学创作讲座,她以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无声之辩》的创作过程为主要线索,与该校人文学院的师生们分享了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观点和话题。

讲座中,李燕燕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非虚构鼓励跨文体写作”、“一叶知秋见时代”、“好的纪实应当体现社会共识”等非虚构写作观点。她同时强调,当下现实的中国故事其精彩程度超乎想象,使得“非虚构”足以和“虚构”的小说媲美,其视角和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时代呼唤作者去追求去开拓去创新,这一切都使得非虚构写作无论在题材选取、采访过程、视角观点、结构手法、文本语言等方面,都有了更多思考探索的空间和对文体边缘的试探。

90分钟的时间里,李燕燕重点与大家分享了生活与非虚构写作、题材与非虚构写作、呈现方式与非虚构写作等3个话题。关于生活与非虚构写作,李燕燕认为,好的非虚构作品,应当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鲜活生发,摇曳多姿地呈现时代风貌、历史事件和民生百态。关于题材与非虚构写作,她认为,非虚构呈现的题材可“大”可“小”,其实本没有真正的“小”题材,因为当下生活中的任何题材都与时代相关,与中国经验、中国故事相关,与人性相关,都不“小”。 关于呈现方式与非虚构写作,她认为,非虚构写作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呈现生活的“60个面”,“ 我们究竟能看见多少个面?我们所见的真实就一定真实吗?甚至我们的视角,亦有平视、仰视、俯视之分。”所以,写作者最需要的是在呈现手段上下功夫,“如何呈现给读者”是作家的本领,“感受评判”是读者的权利。”

活动中,李燕燕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评论家李红秀对李燕燕系列非虚构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