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重庆师范大学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主办,大溪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诸子兰庭(重庆)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王端诚行吟诗歌诵评会在渝中区大溪沟街道人和书院隆重举行。
会上,重庆市作协创评室主任科员陈梅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对这次活动表示支持,并预祝诵评会圆满成功。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陈仁德代表会长凌泽欣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预祝取得佳绩。
随后,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万龙生做了题为《重振行吟风气 助推行吟诗发展》的主题发言,在略论行吟诗歌的传统与历代中国行吟诗歌的优秀成果之后,指出当代有继承这一传统、进一步倡行行吟创作方式,促进行吟诗歌繁荣的必要。万龙生指出,王端诚就是本市一位重要的行吟诗人,其作品在当今中国行吟诗界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王端诚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与格律体新诗两种诗体,能根据表现题材的需要,选择其作品诗体,是一位“两栖诗人”,所以其行吟作品体式多样,这就成为他行吟之作的特点,成为他行吟创作的一种优势。他还指出,王端诚自改革开放以来,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涉足除美洲之外的全球四大洲。万龙生介绍,王端诚出行之前,总是精心准备,充分了解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状况,所以能在自然风光中融入人文积淀和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他所掌握的那些知识有机地化而为诗,浑然一体,不露痕迹,而免于 “掉书袋”之弊。《我来康河撑篙》一诗道出了他内心的秘密和成功的秘诀:诗歌是他“永恒的生命”“永远的情人”,他追求的是“心灵的至洁至纯”。
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副院长周琪以《清音一曲是情真》为题做了重点发言,她说,“老师竟然大胆地采用表现细腻伤惋情思的词牌来描写异域风情而毫无违和感,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诗歌写作的基础,格律不但不曾束缚思想,反而有助于诗意的表达。”她表示,自己以亲身经历,见证了老师一首首佳作的诞生,也体悟到写好行吟诗的两个前提:不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要行无止境,学无止境。周琪还深刻领悟到老师行吟诗的成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诗不离不弃,永远前行的结果。
重庆市文学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卫洪,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银河系副主编师运山,重庆大学教授、原高校歌乐吟社社长魏锡文,沙坪坝区作家协会主席刘清泉,重庆工商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之涵在会上对王端诚行吟诗歌从不同的侧面做了分析,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四川外语学院康青莲教授也寄来了书面发言,委托朝天门诗词书画院曹建红院长宣读。重庆师范大学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所长黄宗模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们一致认为,王端诚的行吟诗歌是重庆诗歌创作的重大收获,这次活动对于促进行吟作品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起到推动作用。
发言结束后,10位诗友现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王端诚不同时期的行吟诗作。重庆市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家郝鹏寿被特邀做现场示范朗诵,让到场嘉宾充分感受到诗歌经过二度创作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享受了一场诗歌盛宴。
本次诵评会收到了一些诗词组织和诗人的贺信、贺词、贺诗,现场还宣读了兰州诗人、诗论家尹贤,知名诗词家熊盛元和“东方诗风”论坛现任站长王世忠的贺诗。三位鲁迅文学奖得主,原中国作协副主席、浙江省作协主席黄亚洲,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重庆新诗学会会长傅天琳,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元胜分别为本次活动题词。
据介绍,王端诚,网名微斋先生,当代诗人,重庆文史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重庆师范大学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先后出版有《秋琴集》《枫韵集》《梦弦集》《十四行今译宋词》等格律新诗集及诗词集《尘踪情影吟稿》。 ( 文\万龙生 图\曹建红)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