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民族复兴专栏 > 正文

美丽重庆|宋尾:与水码头美食相遇的正确姿势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宋尾    日  期:2021年3月2日      

 

 只要有外地朋友来渝,我多半要带他们去磁器口。毕竟,“不到磁器口等于没到重庆”。至于磁器口有什么耍事,这里就不展开了,单说吃食。

譬如午饭,整什么?

一盆毛血旺正合适。

毛血旺——一道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菜,在很多城市,这是白领的午间标配。可是,只能说,你熟悉的只是这个“菜名”。也许你连菜名都不一定理解,比如毛血旺的“毛”,是啥意思?

民间还有说法,“不吃毛血旺等于没来磁器口”。所以你看,逻辑之间,一道菜的分量就出来了。为什么?因为,它是在磁器口发源的。

关于毛血旺的起源说有许多,流传度最高的是这则故事:约70年前,磁器口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他婆娘张氏觉得可惜,当街摆起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卖起了杂碎汤。

当年磁器口,每天几百条船只停泊在此,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打尖,赶路脚夫、撑船老板、力工、走街串巷的小贩,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碗热腾腾的杂碎汤。

怎么就变毛血旺了呢?

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血旺(生猪血),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遂有了“毛血旺杂碎汤”。

毛血旺嫩而爽口,杂碎油而不腻,白豌豆耙和化渣,汤香辣烫嘴,味道鲜美,一碗下肚,通体大汗。加之物美价廉,因此成了水码头的知名大众美食。

抗战陪都时期,沙坪坝地区繁盛一时,军政、高校云集。据说,由于古镇毛血旺声名远播,社会贤达、文人墨客常慕名前来,商绅政客还乘滑竿来吃。磁镇附近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学生,每乘假日,三五结伴徒步而来,以吃毛血旺杂碎汤为一大快事。

1964年,古镇毛血旺即被评为重庆市名小吃。1995年流出川地,3年后,在全国爆发式流行——凡有川菜处即有毛血旺,迄今仍风靡全国。

历经数十年演变,毛血旺的食材可说千变万化,味道或食料都不相同,可是,红红重重的一层汤油是始终不变的。

毛血旺最早是铁锅制的,类同火锅;后来改用砂锅,带火上;现在多数演变成了砂锅端盆。

毛血旺必须重油的原因是——断火后需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持久保存毛血旺麻辣鲜香的味道。

我带外地人来磁器口吃毛血旺,他们往往惊诧不已:咿,跟我们吃的毛血旺怎么不一样?

怎么可能一样嘛!

现在全国餐桌上流行的“重庆毛血旺”,制法是这样的:先熬好火锅汤汁,然后把鸭血、午餐肉、黄豆芽等原料大杂烩似的煮成一锅,简便,快速。

但磁器口毛血旺做法是:先熬好杂碎豌豆汤,把鲜生猪血旺入汤锅内烫好,盛在盆里,然后加入糍粑辣椒、姜水、蒜泥、葱花、味精、胡椒粉,最后舀上豌豆、肺片、肚片、心舌片,肥肠盖面。再将滚烫的热油及干椒,姜,蒜粒淋在盆内。

这个区别您看出来没有?

外地所谓“毛血旺”,本质上就是经济型简易小火锅,有形,而无魂。何谈“五味”?

再说“毛”——在重庆方言里,“毛”就是“生”的意思。毛血旺,指的是原材料,也是制作方式——未经加工的鲜血旺直接烫食。

毛血旺是一种被广泛误读的菜肴,磁器口古镇也是。很多人跟着人潮挤进来,又随人潮流出去,于是下了定论:磁器口嘛,就是一条卖麻花和鸡杂的商业街。可并不去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连起码的好奇心都没有了。

在磁器口有一条“小街”,也是原住民最为集中的街区。可鲜少有人光顾。仅仅因为它离商业街有一座桥的距离。

小街是俗称,也是古称,明朝时就称此名。与一桥之隔的拥挤的正街相比,小街显得寂寞至极,犹如两个相互压迫又完全抵消的世界。

小街幽静简单,破落深宅大院藏在巷内,走往嘉陵江边,是文昌古寨,水观音,滑拖嘴——都是游客根本不大知道的古迹。

这老街最适合吃火锅了。

眼下,全国各地都流行火锅馆,有一点感受极深:都是富丽堂皇的火锅店,包厢,精致,文雅得——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在吃火锅。

我不是说外地火锅有什么问题——而是想说,如果你来到火锅的故乡,至少要了解一下,火锅跟这座城市的关系。

试想一下,让码头上的袍哥大爷们套上西装,挤进包房,高脚小杯,你抿一口,我抿一口,轻言细语——那还是火锅吗?

火锅是什么,是从水码头诞生的地域文化,是一种猛,是一团火焰,是鲜明的张扬个性,是刚烈,粗犷,豪爽。

重庆人烫火锅,三九天烫,三伏天也烫。重庆人烫火锅习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大声说话,吃到高潮,多会袒胸露背,然后划拳行令——不论男女。这样的吃法,没有环境怎么得行?

最好的环境,就是这样的老街。

近乎灰尘的街道,一间破烂小店,两张露天的木桌,连个店招都没有,老板也不是什么科班大厨,而是附近丝纺厂的下岗工人。可这才是真正的老火锅,是原滋原味的“重庆味道”。

当你坐在街边——这仿佛死去但曾经鼎盛的水码头之上,红汤里烫着毛肚,手边是哗哗流溢的嘉陵江,眼前是低矮的屋宇,几只土狗闻味而来沿桌边梭巡,脸膛黝黑的居民打桌边路过,顽童抱着皮球在前面飞跑,一个披睡衣的妇女在巷口拐弯,留下一截白皙的背影……还有什么比这更安逸的呢?

举杯吧,朋友,重庆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