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沙坪坝区举办《诗性:散文的语言》文学讲座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1年6月3日      

6月1日晚,一场题为《诗性:散文的语言》的文学讲座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8楼会议室举行,这是沙坪坝区已坚持三十余年的品牌文学活动“文学沙龙”的内容之一。

讲座由沙坪坝区作协主席刘清泉主讲,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京主持。刘清泉首先抛出“什么是诗性”“散文视角下的‘诗与远方’意味着什么”“形散神聚真的是散文的本质特征吗”等三个问题,让听众带着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进入讲座主题。讲座主要围绕“诗性语言乃天生”“诗性语言的感性与艺术理性”两个方面展开。

在“诗性语言乃天生”板块,刘清泉在简述汉字发展流变进程的基础上,梳理了古代散文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尚书》作为中国第一部散文总集,凝结着先民的诗性智慧和散文语言的基本范式;《逍遥游》是诗性散文的先驱性经典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庄子追求精神自由、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破骈为散、自由多变,开启了口语进入官话语境的新通道,拉近了文学与生活的距离,强化了汉语言的叙事功能;而苏轼的《赤壁赋》以文为赋,充满诗情画意,在文体交叉融合上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新鲜经验。因此,他认为伽达默尔“汉语是储蓄传统的水库”的论断,精辟而形象地概括了散文语言的本质。

在“诗性语言的感性与艺术理性”板块,刘清泉列举了余光中、刘亮程、赵玫、史铁生、张炜等当代著名作家的名篇佳作,强调感性是散文“诗性语言”的血液,而艺术理性(亦即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是散文“诗性语言”的灵魂。他还以袁鹰的《井冈翠竹》、杨朔的《荔枝蜜》等为例,对“形散而神不散”进行了辨析,认为这个说法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金科玉律”,不能把它作为散文的本质特征,因为形神之间不是简单的“皮毛”关系,而是互相依存、互为表里,真正的“神”(主题)既有高度也有温度,是作家情感投入、生命体验与思想溯游的结晶。所以散文的形式尽可多样化,其“神”(主题)也不必拘泥于唯一和集中。

刘清泉还特别分享了知名诗人、散文家李钢多篇散文佳作的片段、金句,从人格力量、自由想象、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情理交织、雅俗共赏、人性至上等几个层面,对李钢散文的精神风貌进行了品评。

讲座结束后,彭敏、邓晓燕、周焱、邓可、李广彦、温志龄、胡卫民等作了交流发言,就散文的创作手法、散文与诗歌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的跨界、交叉、融合、共生、互促已成大趋势,只要敏于思考、深入生活、关注文本,我们的作品质量和创作水平就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雷响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