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由秀山县文联主办、县作家协会承办的《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研讨会在秀山县行政中心举行。
《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是本土作家陈永胜的又一部力作,作品以秀山的总体扶贫政策及实施办法为核心理念,以全县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为故事大背景。以能代表秀山地域文化的母亲河——梅江河沿线为故事发展的主线索,分别从梅江河上游映格沟,梅江河中游英树村,梅江河下游两河湾三个乡镇的三个村为主要切入点,涉及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妇联主席、记者、贫困村民等二十多个遭遇不同、性格各异的正面人物形象,集中反映通过政府扶持走向致富之路以及不等不靠自主创业脱贫摘帽的典型人物事例。
研讨会上,诗人、小说家宋尾说,《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大概可以归类于情节小说,是以说事为主,当然,说事也就是说人,塑造人。所以这部小说里塑造了许许多多人物,比一般的同等容量的小说,人物更加纷繁。小说里提到了很多细节,有很多细节,很真实,应该是有出处的。这部小说格外让人觉得真实感动,还是得益于众多的人物,一幅人间百像图。个人以为,这部小说最具巧妙匠心的,是这四个字:“拐了个弯”。我觉得这四个字用得太妙了,什么叫拐了个弯,就是事物没有依照固有方向而是朝着新流向走了。这部小说虽然主要讲述的是第一书记林仲虎,但又不局限于林仲虎,仔细观察,这部小说主要讲的还是两个字:传承。欧阳旬旬之于彭老支书,向左之于林中虎,都是在强调一种承继,一种精神性的承继和革新。某种意义上,彭老支书是一条河,林仲虎也是一条河,但河在某个走不下去的地方都及时地转了向,获得了生机。
评论家、铜仁学院教授向笔群说: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其实就是在这里发生某种变化或者转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是作家在这个地域的文化思考与关照。这部小说属于秀山这片土地的文学作品,也是这片土地变化的艺术化记录,具有地域文学的典型意义,代表这片土地的精神指向。梅江河作为秀山地理符号,作家以自己家乡地理符号作为书写对象,有独特的价值取向。从这一层面而言,陈永胜的长篇小说《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是地域时代精神的文学探索,也是作家之家乡情怀的文学表达凸显。一滴水可以看到大海,陈永胜没有全景式书写秀山整体化的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而是在这种历程中选择浪花,以秀山的一隅书写指向秀山的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梵净山》杂志主编、作家刘照进说:《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给了我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它是一部十分好读的小说。一定程度上说,好读,也就建立起了小说某些方面的品质。语言通透,气韵贯达,节奏明快,故事好看,人物形象鲜明。首先说语言,《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的语言简练、诗意、精准。作家特别善于运用短句子。作品中,很多短句子,甚至词语,单独成段。这些短语和短句子构成的独立段落蕴含了作家的无限情感和艺术想象空间。阅读起来非常明快。
作家陈小勇说: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是美的。先说人物形象的优美。欧阳旬旬,一个弱女子,面对纷繁复杂的村情,村里面老干部和村民的置疑,不退缩,在最紧要的当口进入困难重重的两河湾。她是一个为了爱情而放弃更好环境从湖北跑到秀山来的弱女子,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伟大的温暖、柔韧和智慧特征的强人,她带领一村人,干了那么多实事,有力又有效,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美也就产生了变化。然后说人物的崇高美。林仲虎这个小说人物,年青时候不惧危险,救学生于火灾,说明骨子里就有崇高人物的人格因子。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生了病,宁愿死在沙场,也不愿死在病床上。他在映格沟扶贫期间,一心为民,无私又宽容,责任担当到生命的最后,他内在的意志、内在的精神,无疑压倒了他外在的所有形象,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种崇高美。
评论家、作家彭鑫说:小说如何关怀现实,接地气?小说如何精神超越,有贵气?小说如何艺术创新,蕴灵气?陈永胜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他秉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与心系百姓疾苦的文学情怀;以在场者的身份及时、敏感地介入秀山扶贫现场;巧妙组织情节,编织出生动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塑造出以林仲虎为代表的人物形象既属于时代话语的建构,又富有个体生命的质感与真实感;展现了对人生意义以及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描摹的秀山乡村风景画、风俗画饱含浓郁的诗意与乡愁;笔触沉入秀山乡村生活的内在肌理,在城乡互动、互融、互促的架构中开掘了秀山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精神现场。概而言之,接地气赋予了小说富有亲切感的精神气质;有贵气为读者构建了圣洁的审美场域,蕴灵气催生出滋味繁复的艺术品质。
小说家吴加敏说:这部小说体现了文学“和时代同脉搏、与人民共生息、同国家齐进步”的价值观,同祖国和人民保持了同频共振的关系,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格调高昂向上。小说以秀山脱贫攻坚“战役”为背景,以梅江河沿岸三个村为切入点,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反映创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事例,称得上一部有情怀、较为成功的文学作品。《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用脱贫攻坚透视乡土中国,讲述秀山母亲河梅江河沿岸的诗情画意,令人欣慰。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何炬学因事未能亲自参会,他在书面发言稿中提到:陈永胜的长篇小说《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用深情的笔触、以纪实的功夫、加以感人泪下的情节,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叫林仲虎的脱贫第一书记把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故事。一是作家以纪实的功夫来经营这部小说。生活的真实性、场景的真实性、地理的真实性,几乎可以一一在现实中找到。二是作家对情节和细节的处理感人至深。林仲虎去西南医院看病得到确诊后的内心痛苦,毅然回到工作岗位的人生取舍,临终前坚持要走到梅江河终端的行动等情节,是这部小说的几个突出亮点,也是十分感人和催人泪下的桥段。三是行文简洁干净,不拖泥带水。短句子多,表达直接准确。小说的调子是带有几分悲壮感的,但通篇的艺术气息却是轻盈而飘逸的,没有臃肿和聒噪的毛病。这似乎也像作家笔下的梅江河,弯道虽然曲折多姿,但流畅自然,清亮婉转。(方倩 鲁诗勤)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