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荣昌区作家协会纪实沙龙在夏布小镇随喜茶肆开展了“铭记勇士 抗战不朽”——刘勇烈士事迹座谈会,8名会员与刘勇烈士的四位亲属一起参加了座谈会。
区作协一行首先来到位于荣昌区棠城医院内原水电物资局大门口的刘勇烈士墓祭奠了英雄,并向英雄送上了鲜花。
刘勇于1920出生,又名刘礼奎,荣昌区昌元镇人,抗战时参加中国远征军,时任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三团第三营少校营长,1944年10月29日,在云南龙陵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刘勇牺牲后,孙中山之子孙科为他题联:“不成功便成仁,蜀土幸埋忠,万里遗骸传马革;生为英殁为灵,滇云时在望,千秋浩气镇龙陵。”如今刻有这副题联的墓碑仍清晰可见。
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就刘勇的英雄事迹展开了讨论,刘勇的亲属代表把所闻所知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
时年24岁的刘勇,本到谈婚论嫁之时,亲友劝其完婚,成立家室,他总以“国破家何在”辞谢,决意参加远征军赴缅甸与盟军共同抗日。1944年10月29日,刘勇率领全营战士由保山向龙陵方向主攻。从拂晓开始,与敌军接火,反复争夺到下午2时许,在火力掩护下,已接近距敌军阵地二三百米处,刘勇率部匍匐前进,到敌阵前突然发起冲锋,跃身而起,大喊:“冲啊!前进!”此时敌军以密集的火力向其扫射,刘勇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会后,大家一起观看了刘勇当时战役背景的珍贵影像,从屏幕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恶劣条件和艰难困苦,再一次为刘勇烈士的英勇壮举肃然起敬。
区作协主席郭凤英作会议总结发言,“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英雄,这个地方就没有力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英雄,这个民族就没有精神,就站不起来……”她说,中华民族正是一个有无数英雄的民族,这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延续至今。刘勇是千千万万为保卫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战的英雄之一,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将铭记勇士,不忘历史,将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传承下去。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需要用文学的形式讴歌每个时代的英雄,弘扬每个时代的英雄的崇高精神。(郑莉萍)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