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六中全会的召开在重庆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重庆市作协及时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举措。重庆知名作家、评论家等就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畅谈了自己的体会。
何浩(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对推动我们从党的伟大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把握历史主动,担当时代使命,推进重庆文学事业实现新的繁荣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重庆文学事业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体现在文学工作实效上。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站准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肩负时代责任彰显文学引领社会风尚的价值取向。要抓全局,摸清底数、做大基数、关注变数、心中有数;抓创作,项目扶持支撑创作增量、活动品牌激活创作增量、文学网络放大创作增量;抓品牌,统筹做好“讴歌计划”“重庆文学公开课”“大众书评”“红岩笔会”“文学中的重庆”等品牌项目,用文学工作的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刘运勇(重庆市作协副主席):
在国内政治越益清明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充分信任党的领导,而国际形势波诡云谲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时召开了,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决定,为我们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厘清了从跟党干革命、跟党搞建设、跟党脱贫困,到跟党强中国的发展脉络,鲜明地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鉴往知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历者,我由衷地为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个个的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倍感光荣、自豪与幸福。
当然,我们面临亘古未有的大变局,怎么去适应与反映呢?我们必须思考,必须参与今后的革命与建设,必须以六中全会及明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去认识、去总结、去创作。
作家的笔就是战斗的武器、建设的工具、历史片断的记录,在开启新的百年发展历史之际,我要用手中的笔,尽情地讴歌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所取得的伟大胜利,热情地赞颂我党历史上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英模人物,注重大题材、深挖大事件、真实地书写改革与开放、创新与发展的动人故事,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来的聪明才智。革命和建设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革命者永远是文学作品的主要题材,革命事业永远是文学的主旋律, 我要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做光明磊落人,写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作品,深刻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重新梳理创作思路,创作出正确、真实、可读的长篇小说。
谭明(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涪陵区作协主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以“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坚持人民至上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一脉相承的。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文化也是民生。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如果没有真真切切与人民相通的情感体验,创作难免隔靴搔痒,作品也终将是蜻蜓点水。只有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才能写出人民的生活、情感、希望和奋斗,才能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欢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温润人的心灵,担负起为新时代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
王顺彬(重庆市作协主席团成员,诗歌创委会主任):
当得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举行,我就放下所有的事情调整好时间,守候在电视机旁,观看会议直播。紧接着,怀着激动的心情回放了数遍会议直播内容,仍久久不能平静。
会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会议认为,这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由此我想到,中国新诗的诞生至今恰好也是百周年的历史。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岀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1921年,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地位和确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此,新诗就融入了中国的百年风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踏过荆棘的足迹、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
时代的命运就是诗歌的命运,时代的呼唤就是诗歌的呼吸,时代的需求就是诗歌的要求。只有融入时代的诗歌,诗歌之树才能枝叶繁茂常青常绿。
尤其是步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又将开启新的一百年伟大新征程。所有的诗歌写作者如何融入新时代、怎样书写新时代将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和使命。
强雯(渝中区作协主席):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我们渝中区作协的前进道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保障和文化自信。重庆市渝中区是红色文化的基因库,是红色创作的根系之地,近年来,渝中区的作家,一直深耕重庆母城文化,挖掘红色精神,拓展巴渝底蕴,纵横江城古今变迁,致力于将地方故事与中国智慧有机结合。深思六中全会精神,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都需要用文学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渝中区作家备受鼓舞,努力出作品、出精品。在培养新人不忘老人的作家队伍中,传承创新,锻造文学新势。
刘清泉(沙坪坝区作协主席):
六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最引人瞩目的热点是全会强调“两个确立”,这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和文学工作者,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我特别注意到,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五个方面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毫无疑问,这些成就的取得,一定与作家们的付出有关,也必将进一步增强作家们的信心,催生新的精神动力。面向未来,我以为作家要做好两个转变:一是从助力向介入转变,积极融入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中,主动作为,引领社会风尚;二是从自适向利他转变,要在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精神需求上多下功夫,坚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既要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更要把文学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心中,通过文学素养的养成来促进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提升。新时代,文学大有可为,作家任重道远。
王老莽(城口县作协主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总结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为建党百年着上更加亮丽的色彩。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作家,生逢其时,岂能虚度。在这样一个勃勃向上的阶段,见证历史转折,无比精彩!我将借大巴山厚实的土壤奋力书写,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修德守身,铸魂立心,用心讲好中国故事中的城口故事!
李永毅(鲁奖获得者、重庆大学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令人振奋。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景式地回顾了中国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重回世界巅峰的征程中,文化自信变得尤为关键。1840年后,部分中国人在旧中国积贫积弱、与西方发达国家反差强烈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一种文化自卑的心理,文化交流也变成了西方文化单向度的文化输入。强盛的中国必须有强盛的文化与之匹配,中国文化曾长期引领世界的发展,如今中国道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我们应当以文化自信的姿态进行中外文明互鉴。在译介外国文化时要坚持中国人的立场,不人云亦云,以中国人的眼光做出独立解读、判断和评价,让西方文化的独白让位于中外文化的对话;另一方面,通过译介中国文化的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气度和胸襟,让中国形象、中国声音传遍五洲四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做出与中国地位相称的贡献。这是新时代文学翻译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