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深入生活|赵瑜:记录身边最熟悉的风景

——散文《百年荣光——南山之歌》系列创作手记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赵瑜    日  期:2021年11月26日     


 

申报市作协深入生活项目前,我做过一番思索。近十年来,我自己业余时间创作的许多散文,目光都投及自己的家乡南岸。它依于大山,附于大水,既有山水颜值的禀赋、也有人文气质的担当,风景优美,文化厚重,繁华时尚,游人云集。我出生、成长、工作和生活在这里,四十余年来不曾改变过。加之自己从小的写作爱好,文艺管理类工作的职业 ,所以写家乡、宣传南岸不自主地就成为一种习惯。而我的祖屋,就在南山,黄桷垭老街上。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南山都是我非常喜欢去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老重庆人回忆里的抗战历史博物馆、春天必游的南山公园,更有新重庆人喜欢“打卡”的黄桷垭老街、南山壹华里;有我母亲的母校四女中(现第二外国语学校),也有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以“巴倒烫”、“鲜龙井”、“枇杷园”等最为出名的火锅一条街、以南之山书院、鉴宽山房为代表的民宿群……南山,真的有很多我该去寻访、挖掘和抒情的风景。所以,我申报了写南山这个创作项目。

和作家一起采访黄桷垭老街

第一站,我重访黄桷桠老街。黄桷垭老街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全长600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175栋风格独特的巴渝民居和文物故居,它是重庆主城区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古街之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间,这里曾是背夫马帮歇息之地、官府兵营驿站驻地。随着重庆开埠,人口汇聚、商贾云集,逐渐发展成为百姓安居乐业、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云南钱王王炽、政界商界文化界名人李奎安、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台湾著名现代作家三毛都曾在此居住或经商。老重庆人记忆中的旧街,街两边有低矮的木头房子,经历霜风露气,久远年代的脚印如梦一般遗留在青石板上。斑驳沧桑、破旧失修。而如今,换了新颜——老街经南岸区委区政府修缮修复,充分尊重、保护、发掘、弘扬历史文化,以民居建筑修缮为主、历史建筑复建为辅,实现街区更新、新老融合,老街焕发了蓬勃生机,一年四季都是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黄桷垭油画村采风活动

我带上区作协的作家们,与黄葛古道旅游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庞薇交谈,她带我们一起,到每个院子里去细看,述说历史,例如重建的“贵州商会馆”高大雄伟、气势壮观,雕梁画栋、独具匠心,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夜景尤其璀璨,它是清光绪年间由二品道台黎庶昌提议修建,是为方便往来茶马古道的商人兴建集市、囤放货物、集散交易,食宿歇息、交流感情。区作协的会员们还现场作诗,其中一首由年轻会员创作的老街寻访还在区融媒体的中秋视频中播放。正好,《重庆日报》有一个巴渝美景打卡的整版,需要写黄桷垭老街,我写好《千年黄桷桠》投去,编辑表示满意,很快就发表出来了。

区作协采风黄桷垭老街

老街向上,有一座文峰塔。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50年),距今已有160年历史。它是重庆主城的一座名塔。据《巴县志》记载:“文峰塔峭立山巅,凡七级,高逾十丈,万松围护,攒天一碧”。因流传一时的反特惊险小说《一双绣花鞋》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雾都茫茫》及同名电视剧分别取材取景于该塔,使得这座塔更加名扬中外。小说《一双绣花鞋》写于1958年,盛于“十年浩劫”中,那时手抄本到处流传,成为当时人们争相传阅的恐怖小说。小说中的绣花鞋原型则来源于文峰塔的一个故事,或者说一个凄美传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重庆,一个(德国还是中国的)女郎与一位中国小伙儿恋爱了,但是他们的相爱遭到了双方家人的反对。在抗争无力的情况下,那位女郎在某一天的半夜,到文峰塔上吊自尽,有一只鞋子掉了下来,落到了文峰塔下的一所学校操场上......后来,人们经常在这所学校附近看见一位女人,逢人便问:看见我的那只鞋子了吗?那只鞋子后来就出现在了小说中,变成了一双绣花鞋。时间也变成了刚解放了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女郎的身份则变成了敌特分子。正好6月底,由重庆杂技艺术团倾力打造的同名红色杂技剧《一双绣花鞋》在重庆国际马戏城进行演出,作为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展演巡演优秀舞台剧目,整场演出高潮迭起,尽显杂技艺术魅力。我去观看了,写下了一篇文艺评论,《当杂技融合了场景和故事——杂技剧《一双绣花鞋》观感 》发表在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上,并得到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领导的表扬。

参观黄桷垭油画村画展

第二站,我重访了南山植物园。南山植物园位于重庆市南山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十大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和“八大民心工程”之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近郊风景区,也是以收集中国亚热带低山植物种质资源,以观赏植物园专类园为中心进行植物保存、收集、栽培,集科普研究和园林艺术景观展示为一体的低山类观赏植物园。其实夏天的植物园没有春天美,但是修复好的“大金鹰”很值得一去。"大金鹰"雕塑是南岸的著名景点,由大雕塑家叶毓山设计,雄居在重庆南山671米高的鹞鹰岩上,水泥浇铸,高约50米,重千吨,外敷金箔,内设通道,游客可直登鹰的头部,上设有观景台,凭栏远眺,重庆数十里景物尽收眼底。此系目前重庆主城最高的观景点,已在山城屹立22年。据说来回重庆的飞机都要从它上空飞过,这是一条必经航线,老重庆人在飞机上往下一看到这只金灿灿的鸟儿,就知道到家了。“大金鹰”也是《鸟瞰新重庆》的开篇,看到它就想起了那个让重庆人家喻户晓的节目,充满了时光的味道。由于日晒雨淋,“大金鹰”的金箔受到严重侵蚀,脱落得很厉害,曾经有点沧桑褪色。今年,10万张24K纯金金箔为它重披了“金装”。夏天非常适合在金碧辉煌的观景台上,饱览山城的壮丽风景。游览后,我写下了《夏天去游“大金鹰”》一文。

作者在黄桷垭老街诗会上朗诵

刚好此时,植物园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我帮忙修改一篇植物园参加他们全系统讲党史故事比赛的文稿,我对植物园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我了解到精神文化是南山植物园特色文化的核心,老一辈南山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他们的双手,辛勤耕耘,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老南山精神,进入新时代,南山植物园继承优良传统,将红岩精神融入血脉,凝聚成“求实争先、开拓创新”的新南山精神,以“精研植物,爱传大众”为己任,初心如磐,砥砺前行。稿件认真修改好,几天后工作人员高兴地谢谢我,这次讲故事比赛他们拿了一等奖。

作家团为二外校庆助力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是我母亲的母校,去年,由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我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区作家协会协办的“南山苍翠 二外荣光”重庆市作家采风暨作家进校园活动就在重庆二外开展过,吴景娅、许大立、朱一平等我市多位知名作家参加本次采风活动。当时,采风团队来到重庆二外深入了解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抒写南山美景,挖掘建校80周年的历史故事,为学校80周年校庆助力。作家们深入了解,采访师生、看视频、交流讨论,从中寻找素材、并汲取创作灵感。用深情的笔墨勾画重庆二外办学特色,展示重庆二外历史文脉、人文景观、师生故事。作品已被区内外媒体陆续展出。今年,我继续来到二外,再进一步的深耕细作,让更多人了解南山历史、展望重庆二外美好未来,丰富校园文化。写出的散文《黄桷垭》发表在《重庆科技报》副刊上。在文中我这样写道:二外的学子,也和南山的花朵一样鲜艳。

采访南山别院女主人

南山的民宿也是特色,我经常带外地客人带到有名的南之山书院,翻一本闲书,喝一杯咖啡。正好,一位文友在这里开了一间“南山别院”,我前去采访。这个民宿的特色是文学与收藏,男女主人一位是诗人,一位写散文,也是有名的长江石收藏家,所以,它这里成为了长江石收藏家的聚会地,长江石收藏品的展示厅,也是南岸图书馆南山别院分馆,自然也成为了南岸作家的聚会地,著名诗人李元胜经常来这里喝茶。如今,特色民宿反哺景点,已经成为众多知名景区的一道新风景。不论是自然风光类还是人文风光类的景点,都有很多与当地特色结合的民宿,这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民宿开发经营的主要模式。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民宿凭借“在地文化”、“人文历史”、“艺术设计”等诸多标签吸引着众多渴望情怀、体验“在路上”的旅途游客。但情怀并不是民俗的最终归宿,在经历了雨后春笋般突起之后,以情怀为起点的民宿逐渐形成以特色化方向与艺术化发展的进化轨迹愈发明显。在这个过程当中,艺术与民宿的结合将当地文化无限放大并用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为未来民宿的发展提供了长远发展的思路,也给我们文艺工作者们更多的思考。和女主人交谈后,我的《在南山别院,遇见一颗石头》散文正在创作中。

画展开幕合影

南山的文艺创作在全市都有名气,在区文联的指导下,南山街道、南山生态带管委会的支持下,南山的美术创作出了成果。“黄桷垭农民油画”曾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产物,登上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展厅而声名鹊起。黄桷垭油画村,由南山街道资金和场地支持,聚集了市内的画家多名,给他们工作室,开画展,定期开展写生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黄桷桠油画村的画家陈正斌、罗卜春画的油画《太行春秋》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全市仅八件作品,我区占有一席,充分展现了我区美术家赓续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致力于主题美术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与涂山书画社画家交流

涂山书画社位于南山街道涂山寺旁边,创建于1981年,由号称“涂山三杰”的杨竹民、蔡岚、黄笑云三位老书画家发起组建,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民间专业的书画艺术社团。川渝名家晏济元、许伯建、苏葆桢、岑学恭等都曾参与其中,或为理事、或为顾问,晏济元曾担任该社名誉社长。今年,是涂山书画社成立四十周年,所以,本次深入生活的重点它是之一。7月,我来到这里参加他们的画展开幕式,与涂山书画社的赞助人,企业家、市慈善总会的副会长陈正伟先生交谈,得知他们的历史,也听到画家们希望得到宣传的诉求,为挖掘涂山书画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近年来书画社所取得的文化传承、书画创作与培训成果,凝聚文化强区的力量,在我的主导,陈正伟先生的支持下,在9月开展了南岸区“翰墨涂山、群星闪烁”作家采风创作活动。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原重庆晚报副总编辑、市“感动重庆”专家组组长许大立,中国作协会员蒋春光、赵域舒、陈益,知名作家程彧、吴丹、谭萍等参加了采风活动。作家们参观了位于涂山寺旁的书画社,欣赏了该书画社社员的书画作品。书画社社长赵纯元介绍,涂山书画社成立之后开展了不少活动,举办了各种展览、笔会,开办了讲习班11期,学员200多人,培养了陆佩英、叶国光、黄国秀、汤为群等优秀人才,在全国书画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作家们将借此次采风活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南岸的灿烂历史,以文学的独特形式和视角,用深情的笔墨勾画涂山书画社40年的风雨兼程、成长与成就。截止11月中旬,李元胜《另一座南山》、蒋春光《九月二十六访涂山书画社》已被《重庆日报》刊用,《另一座南山》还被中国作家网转载。我的散文《南山如画》也正在创作中。

涂山书画社名家采风活动

南山放牛村,是此次定点深入生活的重点村。这个村现在非常有名。位于南山风景名胜区内,幅员面积8.5 平方公里。走进放牛村,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的特色花木盆栽。除了自己观赏外,养好了还可以卖钱。放牛村以花木、旅游为主导产业。村里有大大小小的民宿40余家,每个民宿都有独特的味道,可玩、可观、可品美食。最新数据显示,放牛村每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村民每人每年集体经济分红超1000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在南山街道文化中心涂金文主任的带领下,我和几位作家来到这里采访。这里我20多年前就来过,因为工作的关系,来询问村民们退耕还林的补贴发放情况。记得当时的村民朴实地对我笑,指着才种的腊梅与金桂,说拿到了拿到了,花苗都买了,过几年就成林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路泥泞难走,只有一条从村委会通往南山植物园的约3千米的机耕道,有民谣云:“南山有个放牛坪,山高坡陡路不平,上街下街出门难,肩挑背磨累死人。”村民们就盼着这些苗苗快快长大,快快开花,卖到山下去,换回家用。到了2001年初,放牛村新修了香樟林酒店到马道子1500米公路,实现了村公路的小循环,村民给其取名“五福路”,示意交通的便捷给5个小组都带来了幸福。随着时代的发展,放牛村已经成了都市人的后花园,周末的休闲地。这里有“桃花园”“腊梅园”“映山红园”,花期盛时,满山灿烂,游人如织。尤其是由江边的垃圾场改建的“铜锣花谷”,已成为全市有名的打卡地。希望这次好好挖掘,把村民们的奋斗故事展示出来。

双龙村与区作协达成合作

与放牛村相邻的双龙村,也是美丽乡村。作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它森林覆盖率达95%,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以花木、盆景、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目前拥有精品民宿7家,农家乐、休闲山庄32家,花木大户、盆景专业户130余户。去年,在区文联的指导下,南山街道双龙村文创活动基地挂牌成立。该基地由区作协、双龙村两委、黄桷文学社联合发起,是南岸首个乡村温床活动基地,旨在宣传本土文化品牌,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庆介绍,近年来,双龙村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探索出“‘三变’改革+盆景文化艺术村+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助推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2019年,双龙村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中国南山杜鹃盆景之乡”,盆景技艺享誉国内外。区文联和区作协一直很关注双龙村的发展变化,今年在我的建议下,区文联《南山风 》杂志开辟专栏,专门刊发南岸美丽乡村散文、诗歌。作家们书写的散文集《腾飞的南岸双龙》即将面世。本来11月份,我要去双龙村文创活动中心为作家和村民讲一堂写作课,但疫情防控原因推迟。

2020年10月作家团采风二外

说到黄桷文学社,这是南岸区南山街道黄桷垭社区的一家文学社,几十名文友经常聚在这里,为挖掘南山地区抗战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传统宗教文化,写了不少文章。区文联按照中央群团改革精神,做小做细文学细胞,安排区作协主席杨金帮进行对接与指导。黄桷文学社是该区首个社区文学社,很可能也是主城首个社区文学社。这家文学社最先起源于“黄桷小屋”微信公众平台。从零作者到上百人,源源不断的文学爱好者发现了这个平台,口口相传,不间断投来作品。在南山街道文化中心的支持下,黄桷文学社正式在黄桷垭社区挂牌并有了专属工作室,得到了南岸区文联、区作协的指导。我因为工作关系,常与社长潘云国碰面,今年深入生活项目期间,也来到这里,和他们商量创作计划。并由区文联赠送给文学社30本著名诗人李元胜的新诗集《不确定的我》。

请来名家吴景娅讲写南山的体会

深入生活期间,还举办了一个公益讲座,我水平有限,只是组织,但请来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吴景娅老师。和区作协会员一起,在南岸区文艺创作基地嘉瑞酒店举办了吴景娅《山河爽朗》分享会暨“月圆南山”南岸区作协2021年中秋经典诗歌诵读会。此次活动由南岸区文联主办,南岸区作家协会,重庆女作家沙龙协办。30人出席会议。吴景娅十分了解重庆,她说,我曾到世界上40余个著名城市游览,没有一个城市像重庆,重庆的相貌、底蕴都是独一无二的。重庆人逢山开路、逢水架桥,这里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与激情,又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再话巴山夜雨时”的风花与雪月,“没有重庆就没有我酣畅淋漓的人生。”吴景娅认为,对很多作家而言,写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亲密的人往往更加困难。要写好重庆,就要找到新颖的角度,如果写成人们司空见惯的文章,那就没多大意义了。此外,写重庆历史文化地标、人物和事件,也要在材料和文学之间找好平衡点,让读者读后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我的体会是,“景娅老师所讲到的点点滴滴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之谈,在《山河爽朗》这本书里,景娅老师用细腻动人、饱含激情的美丽文字,解读重庆的山水与人文,道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告白,揭示了重庆这座城的生命力和魅力之所在,让读者能从这本书中深感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并从中找寻到重庆城与重庆人生长的依据以及灵魂栖居的所在。”特别喜欢她写到南山、写到三毛的那篇。散文作家梁奕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朱高建诗歌作品《灵魂爽朗—写给吴景娅老师》;作家彦如朗诵了吴景娅诗歌作品《南岸》。我代表区文联赠送《南山风》杂志和吴景娅《山河爽朗》散文集给与会的作家。此次活动反响很好,信息也在重庆作家网、华龙网等媒体发表。

作品发表在重庆日报

巍巍南山正青春,我们启航新征程!这次定点生活深入项目,得到了市作协的大力扶持,得到区委宣传部、南山街道文化中心、双龙村委会、陈正伟先生等单位和个人的关心,采访仍在继续,创作进一步深入。正如李元胜先生《另一座南山》中所说:由春天岭、山水湖、香樟林、放牛村组成的是一座自然的南山,由涂山三杰和历代文人组成的是另一座文化的南山。自然的南山,我差不多走遍了;而文化的南山,我才刚刚站在山门前,里面的万千景象,等待着更多的人一起寻访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