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民族复兴专栏 > 正文

美丽乡村|糜建国:大山苍莽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糜建国    日  期:2022年1月5日      



“一条青龙卧汉昌,环流对着杜马岗。木蜡插在香炉上,斑竹林里桂花香。”10月23日,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秋日普照着海拔1000多米的咸宜村,50多位村民正赶着好天气种植茶树。人群中,有人唱起了这首描绘咸宜美景的民谣。不知道谁又添了一句:“满山种上茶叶树,乡村振兴要变样!”

咸宜镇是城口的“南大门”,城开(城口至开州)高速进入城口境内第一站,是全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由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定向帮扶。今年5月以来,帮扶集团与咸宜镇党委政府一道,立足“巴山驿站·老少咸宜”形象定位,借力乡村振兴,带领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打造“城口第一印象”。如今,走进咸宜镇,到处都在拆迁改建,到处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乡村振兴,已经在苍莽大山深处的这个小镇如火如荼全面推开……

——题记



“这几爷子,一大帮人过来,要干啥子呢?!”

“听说第一书记是个女博士,才二十八、九岁,喝了二十几年的墨水,到村里来工作,接不接得到地气哟?”

2021年5月7日,共青团市委派驻咸宜的驻村第一书记刘丽霞跟随大部队来到了咸宜镇。初到村头,看见她一个小女娃娃跟在一大群人后面,人们议论纷纷,质疑不断。刘丽霞呢,不吭声,也不反驳。

老百姓说的“一大帮人”,指的是驻镇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的全体人员,统称为帮扶集团。在帮扶集团中,刘丽霞不仅是唯一一位女性,也是年龄最小的驻村第一书记。今年28岁的她,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的博士生,从2020年9月起,她便以选调生的身份,在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扶贫工作队干了八个多月。今年年初,她主动报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并申请到更加偏远的城口咸宜驻村。

工作第一天,刘丽霞穿上筒靴,戴上草帽,素颜朝天,挨门逐户开展调研走访,与群众在院坝中、屋檐下,田间地头家长里短,一聊,就是大半天。

由于城口大山绵延千里,不但村与村的距离拉得长,社与社之间的距离也隔得远,典型的“睁眼看得见,抬头走半天”。靠走路不现实,所以很多地方需要开车。为长期驻镇咸宜,刘丽霞还专门按揭了一辆越野车。山路不仅坡度陡、弯道多,还滑坡多,驻村干部的车子掉进沟里或者是雨后陷在某个地头叫拖车、拉车的情况是常事,虽然刘丽霞开车时倍加小心,但也出现了几次惊险事故。

有一次,刘丽霞从环流村回村里,在一个转弯的地方,由于弯度太大,前方视野被完全挡住了,等刘丽霞转过来的时候,只看见前面突然开过来一个车队,刘丽霞心一慌,脑袋一懵,来不及踩刹车,手中的盘子本能地一打,车子向右栽下去,所幸右边是一条沟,而且速度不快,只听见“哐当”一声,车子掉进了沟里。等刘丽霞惊魂未定地下得车来,看见新车被刮掉了油漆,她心疼不已。心疼之后,又看看自己手脚还在,身体也能动,又庆幸身体没有受到伤害。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一想起这次事故,刘丽霞都心有余悸,感到后怕,因为山沟的前面就是万丈悬崖,如果速度稍快,车子越过山沟,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现在有村民笑话她说:“刘书记,您现在车开得好,转弯抹角都很顺溜,车技不是练出来的,是黑出来的!”

还有一次,遇上滑坡,车子根本开不了不说,还手脚并用上了。

那天刘丽霞去五社腾家坡山上的滕世辉老家考察,看看是否适合养跑山鸡。上山的路是人行步道,较陡,前面一段是水泥步梯,后面大部分是土路,由于前两天雨水不断,而且平常走的人不多,步梯上长满了厚厚青苔,导致特别湿滑,刘丽霞一步一惊心,小心翼翼地终于到了山上。

考虑到步道太滑,在考察完毕下山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一条产业路可以下山,刘丽霞想也没想,就顺着产业路慢慢往山下走。没走多久,两边随处就能看到一些碎石泥土散落在路上,偶尔也有倒下来的大树及折断的一些枝丫龇牙咧嘴张扬恣肆地横亘在前面。刘丽霞想肯定是这几天雨水多,滑坡了。她躲躲闪闪刚走不远,突然看见前面出现一大片滑坡,断崖上的新鲜泥土和岩石裸露出来,触目惊心。有的泥土和石块,悬在空中,欲掉未掉,让人心惊胆战。而道路已经被山石泥土和树枝杂草堵死了,行人根本无法通过。此时,要么走回头路,要么想法绕过这个垮塌点。

她向四处观察了一下,看见穿过前面的玉米地能够绕过滑坡。没加任何思考,刘丽霞抬脚往玉米地爬上去。

就在即将穿出玉米地时,刘丽霞看见在一棵玉米杆下面,一条菜花蛇,蜷缩在一起,探起头、吐着信子。刘丽霞惊恐不已,双腿直打哆嗦,想掉头跑回去,又害怕得根本挪不动脚步。庆幸地是,发现有人来,那蛇“唰”的一下,掉头从侧面滑进了玉米地。刘丽霞三魂吓掉了两魂,一种本能,拔腿跑了出来。

等跑下玉米地才发现,滑坡下来的山石和泥泞顺势蔓延而下,把下面的路全部给淹没了。由于垮下来的泥石松软,一踩就陷下去不说,还很硬滑,双脚根本无法站稳。

“这怎么走啊!”心还在怦怦直跳的刘丽霞愣住了,旁边是悬崖,哪里还有下山的路?

想着刚刚看见的菜花蛇,要走回头路,也不大可能了,刘丽霞心一横,挽起裤腿,连鞋带脚踩了上去。等刘丽霞提着一双糊满泥泞的鞋子,满头大汗下得山来,出现在村口的时候,村民们都大笑不已:“这妹儿是从哪个泥巴凼凼拱出来的哟!”只见她的衣服上、裤子上以及双手上全糊满了稀泥,而刘丽霞头脸上、头发上也糊得脏兮兮的,看上去既可爱又滑稽。原来,她是手脚并用,一步一步挪动着步子,走下山来的。

正是通过这样二十多天的不懈坚持,她不仅走访了200余户农户,还实地察看了咸宜村扶贫车间制衣厂、油桃基地、朝天观、太平溪等地,全面地了解咸宜村的地理地貌、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乡风民俗、群众发展意愿。

“这妹儿,北京来的,既不打扮,也不化妆,吃得苦不说,还没架子呢!”看见刘丽霞像山妹子样到处跑,村民们也在逐渐接受她,对她的认同也慢慢上来了。“刘书记”也比刚来那阵子叫得响亮和亲切了。于是,一遇上什么事情,都来找这个“刘书记”了:

高三毕业的孩子填报志愿需要指导,找刘书记;

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需要申请助学金,找刘书记;

留守老人,遇到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小事,找刘书记;

邻里纠纷需要调节的,也找她这个刚来不久的刘书记…… 


说起调解邻里纠纷,还引出了一场运动会。

事情是这样的,八月的一天中午,艳阳高照,正是午休时间,咸宜镇一片安静,知了在那棵老皂角树上扯天扯地地叫,刘丽霞正在电脑前修改一份报告,五社的刘恒明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告诉刘丽霞说,隔壁的周成权跑到家里来,要打人。

在下村走访中,刘丽霞发现四社五社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个别村民之间为了争一口气,相互不团结,不齐心,甚至连兄弟之间、婆媳之间、父子之间,都为一些小的利益,发生纠纷。

特别是五社的刘周两姓人家,因为平时生活大家用的是一股水,而刘家挖了一个鱼塘养鱼,经常放水,周家心里有些不平衡,有时忍不住就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地咕哝几句。日积月累,两家的怨恨就越积越深,偶尔会为一个小南瓜、一窝竹笋等鸡毛蒜皮小事大动肝火,争吵不已,没想到今天还到了要动手打架的地步。刘丽霞当场叫上两名村上干部,和刘恒明一道迅速赶往五社。

其实,周成权也觉得理亏,当刘丽霞和刘恒明他们一赶拢,他就有点认怂了。

“刘书记,天这么热,不休息,上山来干么子呢?”周成权边散烟边赔笑,一脚踢开了旁边还在乱叫的大黄狗。

“听说你想打人?还冲到他家里去了?”刘丽霞指了指一旁怨气未消的刘恒明,单刀直入地说道。 

这时,旁边已经围拢了很多村民。

周围村民也都知道,周成权呢,平时人要好强一些,刘恒明呢,人要憨厚一些,加上刘恒明可能觉得自家鱼塘确实随时要放水,多多少少对周成权用水有些影响,有时候看见周成权想故意找茬生事,刘恒明也是尽量忍住。今天中午,刘恒明家的母猪可能是发情了,从猪圈跑出来,拱了周成权家的包谷地,中午喝了点酒的周成权不问青红皂白,扯起就开骂。刘恒明老婆詹玉凤在鱼塘里洗衣服,她实在听不下去了,忍不住回了两句。实际上母猪拱了包谷地,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事后刘恒明也赔礼道歉了,还特别答应等掰包谷时候赔周成权三十根玉米棒子,周成权不但不依叫还趁着酒劲儿冲进屋头扬言要打人,刘恒明实在忍不住了,才跑来求救刘丽霞的。

“你老周想打人就不对了,还不听劝!”这时,旁边有村民站出来了。

“他刘恒明养鱼,想用水就用水,我周成权浇地都没水!”怎么浇地没水呢,只不过两家人用的一股水,稍微有点不方便,但并不影响浇地。周成权明显有点耍横。

“法治社会,还想打人!打人是违法的!”刘丽霞提了提眼镜,没接他的话茬。

“现在是乡村振兴时期,村上都支持创业,像刘恒明养鱼搞产业,我们都是支持的,更要保护。您周成权也去挖个鱼塘养鱼,我们村上给您牵一股水……”

“您家山上的魔芋地长满了杂草,多去打理一下。如果魔芋烂根生病,可以找我们,我们一起找农委的专家来帮忙解决;我看您家的茶山也是荒起的,明年还是把茶山弄出来。努力把这些产业搞好,比哪点都强。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搞好关系,不要老扭着刘恒明看不惯,您看刘恒明不但养鱼,还养中华蜂,你家坡上的南瓜花被他家的蜂子采了,你怎么不去计较呢?您精力好,您也去和蜂子吵一架吧!”刘丽霞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一阵连珠炮,说得周成权脸红耳赤,缩着肩,搓着手,哑口无言站在那里,早没有了先前想打人的威风。

“母猪拱了包谷地,你老周去和老刘的母猪吵一架啊!”听见刘丽霞这样一说,有村民开始起哄。

“刘书记说得对!邻里之间,要搞好关系!”这时,旁边有村民开始鼓掌,其他村民也附和起来。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女子,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不但文化知识高,懂得多,嘴巴子还蛮厉害呢!”几个妇女也在旁边窃窃私语,悄悄议论。

“对不起,吵到大家了,都快去休息!”看见周成权也认错了,午后出工还有一阵子,想到桌上的报告还没修改完毕,刘丽霞挥挥手,赶紧叫大家各忙各的。一场矛盾就这样解决了。 

现在都脱贫了,“两不愁、三保障”也解决了,准备搞乡村振兴,正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时候,邻里关系还处成这样,这怎么行呢?如何找到一个载体,打开他们的心结,让大家真正处好邻里关系呢?而且还不能拖,还要越快越好。这次事件之后,刘丽霞心里开始犯起愁来。

在和村民闲聊中,当刘丽霞问起以前村里和镇上搞过什么大型活动没有时,有村民随口提到搞过运动会,背沙、拔河这些,很有意思,但很多年没有搞过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刚好中秋和国庆即将来临,咸宜的九月也是秋高气爽,抬眼望去,右前方不远处雪宝山上的白云似乎伸手就能摘下,刘丽霞灵感一闪,何不趁国庆中秋之际,在村里也搞一次运动会呢?通过运动会既把邻里之间团结起来,也把乡村振兴的气氛搞起来。说干就干,于是,刘丽霞连夜做方案,实地考察、调研,筹备资金,又无数次修改方案,最后上报领导,很快,方案终于得到落实。

但在运动会召开之前,刘丽霞还是多少有些担心:大山里面的村民们,对外界了解不多,他们一天都忙着煮饭喂猪种庄稼,有没有兴趣参加呢?到时候没得观众来 ,整个场子会不会显得很冷清?让刘丽霞没有想到的是,报名参加的人数不但多,在开会的当天,周围团转,十里八乡,山南山北,很多村民都赶来了。 

一大早,听见广场的高音喇叭一响起,有妇人背上驮着孩子,屋头的锅碗瓢盆来不及洗刷,猪圈的猪赶紧喂了,急匆匆地赶来了。背上的孩子呢,衔着吸管吮吸着手中的牛奶,用一双滴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人群。妇人呢,一到会场,挤入人群,举着手机不停地拍,拍了就发朋友圈;骑着电瓶车跑快递的小伙子,把摩托开得飞叉叉的,衣服敞开着,很拉风地来了。小伙子没下车,站在摩托车上,踮起脚尖,围观着,久久不肯离去,后面货架上的包裹,也暂时不送了,反正大家都在看闹热,打电话也听不见;有背着一背篓子包谷棒子的大妈,额头的汗水也来不及抹,背篼呢,也来不及放下,就那么靠在墙根处站在旁边,围观着;有扛着锄头的老农,从坡上下来,砸吧着嘴上叼着的烟袋,静静地看着,眼睛里闪出了久违的光芒,或许他是想到了他年轻时候参加的某次运动会吧。有拄着拐杖的老婆婆,撵着前面的细娃子,嘴里大声喊着:“狗娃子,狗娃子,跑慢点,莫跶到了!”也一瘸一拐地来了……

场子上,更是热火朝天。

运动会共分拔河、扔矿泉水保龄球、趣味投篮、五人四足齐头并进、运送乒乓球四个团体项目,由于运动会是按照社为单位进行比赛的,也就是说,报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代表了本社,运动员们都想为本社争得荣誉,都在努力拼搏。

特别是拔河比赛,不管是刘家的媳妇,还是周家的男人,哪怕曾经红过脸吵过架的,只要是一个社的,大家都齐齐上了场子。

女人们或者盘着头或者扎着一根大辫子,胸前的两坨大奶子一甩一甩地打着架,男人们一顺溜光着膀子,青筋爆绽,一男一女前后混搭挤挤挨挨靠在一起,他们逮住绳子,蹲稳马步,把屁股撅得高高的,力量全部拧在了那股绳上。只等裁判哨子一吹,手中的彩旗一挥,随着一声“开始”,比赛双方“哗啦”一下,两边都各自齐声吼着号子,使劲往后拉。只见绳子中间的大红绸标记一会儿朝左,一会儿朝右,加上旁边很多人也在呐喊助威,运动会一下子被推向了高潮。整个广场上,加油声、广播声、呼喊声、惊叫声,各种声音混在一起,像潮水一样撞击两边的大山,又回旋转来,然后划破天空而去。霎时,苍茫大山里这座小镇的激情迅速被点燃了,沸腾起来!

看见热闹的场面,一些村干部指着获奖的一些脱贫户,乐呵呵地告诉刘丽霞,你看他们现在的笑容,比当初未脱贫给他们礼物时露出的还灿烂。刘丽霞明白,运动会上获得的奖品,是靠自己汗水去挣的,这个内心泛起的笑容,肯定更加自信而幸福。而阳光下,那些脸上淌着汗水,露着笑容,吃着村上发放的月饼的村民们,相互间的恩怨也早就在嘻嘻哈哈的打闹中烟消云散了…… 


满以为掌握了村里的情况,满以为和村民都混熟了,趁大家还处在运动会的兴奋中,利用一个周末的午后,刘丽霞又一次召开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院坝会。在会上,刘丽霞叫村民们自由发言,谈谈对乡村振兴的看法。没想到,在谈到村里需要人才、年轻人都可以回来创业时,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哥突地站了起来,气愤地大声说道:“你们一天都在说乡村振兴,两三个月过去了,现在什么动静都没有,什么成绩也没有看到,喊他们回来干啥呢?我们还是要吹糠见米的好!”

和前几次开院坝会一样,一开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刘丽霞都很理解,但对今晚院坝会上的被呛,到了会散后,刘丽霞都还觉得有点懵,有点憋气,不知不觉中,她一个人独步来到了村外汉昌河边。

汉昌河像一条大带子,曲曲弯弯绕镇而过、环镇成型。整个咸宜镇,沿河而建,使得这个坐落在大山之中的小镇,拥有了几分清晰,几分难得的灵气。

晨曦中的汉昌河最是安适,当袅袅炊烟慢慢地唤醒沉睡,不一会儿,河面上便升腾起一缕缕如烟如幻的雾气,汉昌河清秀娇美的面庞在雾障中若隐若现,渐随着薄雾的氤氲缭绕时而淡雅、时而浓情。静待薄雾散尽,汉昌河的面容清新可人、媚态横生,小镇里一个个清新的日子,就由汉昌河催开了;当夕阳西下,晚霞点点,投射在对面山崖上,山崖就被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黄金。饭后的小镇居民,成群结队地沿着堤岸信步游走,一边欣赏这“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美景,一边议论家长里短的杂务小事,不时会有爽朗的笑声细细长长地飘过来,坠在河水里,揉在碧波中。很多时候,刘丽霞都会把那些美景拍成照片,发给远方的朋友们,告诉他们,大山里面,除了一望无垠的大山,更有十足的烟火味。

这几天一直下雨,在河床狭窄处,河水湍急,撞击岩石,卷起千堆雪,又由东向西呼啸奔腾而去,河面上,当地人称作的“甩甩桥”静静地横挂在上面,显得原生而柔弱。到河对岸的四社、五社,必须要过“甩甩桥”,刘丽霞想起刚来时走在桥上的新奇和害怕,当时怕走不说,还几次差点摔倒在桥上。不过现在呢,走在上面,已经如履平地,驾驭有余,轻松自如了。

面对茫茫苍苍的大山,刘丽霞想哭,但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这时,刘丽霞想到了远在北京的爱人。当初自己决定来咸宜,是没有和他商量的,但在他知道后,不仅没有怨言不说,反而还全力支持她。在这几个月时间里,还千里迢迢来过咸宜,免费为咸宜的年轻人们讲课,把北京大城市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新知识带进大山深处;她想到了一直催她要孩子的公婆。实际上,当初在开州前进镇已经干了八个月了,但来到城口,驻村咸宜需要两年,就意味着比当初预定回原单位的时间还要多待八个月,要孩子的事情,也不得不再往后延迟,而自己的年龄也快要迈向三十的门槛了;刘丽霞也想到自己的父亲。每次和父母打电话,父亲总会叮嘱那句话:一定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

6月30日,由帮扶集团驻镇队长秦明山带队,他们到“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组织开展了一次“重温红色历史、推动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刘丽霞明白,不管如何艰难,自己身上的那股劲儿,不能松!内心的那份信念,必须坚如磐石!

在很早之前,刘丽霞就知道城口县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素有“红色城口”的美誉。在这阵子和老百姓的交流中,他们也向刘丽霞讲述了一个个当年红军在城口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深深地感动着刘丽霞,特别是徐向前驱散“鸡窝寒”的故事一直印在她的脑海,深深地激励着她。

当年,红军在城口的日子里,正逢城口发生虫灾、干旱和畜禽瘟疫等严重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异常困难,红军的吃粮、诊病等问题也无法解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后来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白天,烈日、硝烟、战火,把阵地烤得像蒸笼似的。夜晚,是蚊虫叮咬的天下,成群成群地围着战壕、工事飞舞,咬得人们满脸满身的疙瘩,痛痒难忍。暴雨天,泥水灌满战壕,指战员泡在齐腰深的水里,坚守阵地,烂脚病像瘟疫一样地蔓延,许多战士的腿脚溃烂红肿,行动艰难,又缺乏药物治疗,照样坚持战斗,不下火线……”

纵然如此,红军关心的却是城口的老百姓。针对各种流行疾病在城口肆虐,穷人有病无钱无药的情况,徐向前主持召开会议作出决议,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建立总医院,在根据地的各个县区乡设立红军医院和医疗卫生所等医疗机构,所属红三十三军也在大竹河、坪坝设立了军部医院,救治红军伤病员和为老百姓看病。

这些举措对红军和边区百姓来说,不啻迷雾中的一缕曙光。在徐向前的关注下,红军二九七团和坪坝苏维埃政府没收了大地主蔡益等4家富人的中药铺,集中了一批中草药,在坪坝街上关庙巷子开设药房,免费为贫雇农治病。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亲笔题写药房名“坪坝工农红军药房”。

1934年7月前后,城口农村流行一种流行性感冒,群众俗称“鸡窝寒”。有的全家病倒,不少人死亡,情况十分严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得知消息后,徐向前连夜召开会议,制订治病方案。他指示驻扎在坪坝大粱的王维舟火速赶到坪坝街上,召集区苏维埃干部和药房医生开会,研究防疫措施,让他们立即派20多名红军战士到大竹河军部医院来背运药品,又安排一部分游击队员上山采集草药,并规定穷人看病治疗流感不能收药费。那段时间里,徐向前总指挥两天一份电报,三天一份函件,询问红军药房治病情况,王维舟也三天两头亲临坪坝红军医院检查。蔓延的流行病很快得到控制,老百姓无不感激涕零,称红军为“救命活菩萨”。

在脱贫攻坚时期,城口人民一直坚持和奉行着城口的老区精神,在今天的乡村振兴,更要坚定信念,更加需要那种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情怀,更加需要那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乡村振兴,对咸宜是风口,对城口是机遇,对整个全中国的农村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它不仅会彻底改变我们中国农村的状态,也一定会改变我们中国农民的发展状态和精神状态,甚至是内心世界。这个事件,一定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很多人。脱贫攻坚时期,自己虽然在开州前进镇干过,但那时只是一名队员,而现在自己是村里第一书记,除了角色的转变,肩上担子的重量也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本质区别。

脱贫攻坚讲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头,是点对点,但脱贫之后,老百姓怎样才能实现富裕呢?怎样才能实现开支自由,怎样才能享受好的生态环境?这些问题,都需要乡村振兴来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乡村振兴不是具体地针对某一户,而是针对某个地方,某个区域。在面上,它比脱贫攻坚更加广泛;在时间上,它比脱贫攻坚拉得更长。所以,从整体来看上,乡村振兴的难度并不亚于脱贫攻坚。正因为如此,在乡村振兴时期,重庆根据具体情况,不但派遣了驻村工作队,不折不扣完成了中央部署的工作,还特别派遣了驻镇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队伍,是在脱贫攻坚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和经验,而驻镇工作队呢,属于重庆的一个创新,它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可以“立体”地开展工作。

在很多次夜深人静,刘丽霞都暗自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代,庆幸自己加入了乡村振兴这个大部队,参与了这个大时代的建设。这是她人生长河的一朵小小浪花。她清楚,这朵浪花的意义,非同凡响。正如驻镇帮扶集团副队长游睿在她面前提到的一样:乡村振兴,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说,也是一个锻炼、施展抱负的机会。当我们以后老了,像当年参加过朝鲜战场的士兵们,他们现在回忆起来,是多么的自豪! 刘丽霞明白,是自豪,也是荣誉,更是使命。为了那份使命,很多人都在默默地流汗、流泪,甚至流血……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游副队长声情并茂地向刘丽霞他们分享了第一书记张君维的故事。

张君维,五十六岁,来自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若干年前,就是正处级干部,而他的学生,更是桃李满天下,走到哪里,都很受人尊敬。没想到,在这次的乡村振兴中,他主动申请到了第一线,进驻咸宜镇双河乡天星村任第一书记。

天星村在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山顶上,张书记住在山上,而他住的周围,前后近五百米,几乎没有一户人家。他一个人煮饭吃,早上煮,中午煮,晚上还是自己煮,买菜要到十五公里之外的乡镇上去。试想,一个曾经在繁华大都市过惯了的人,突然来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大山里面,他万一摔倒了怎么办?万一被野猪伤害了、被毒蛇咬了怎么办?特别是面对漆黑的漫漫山夜,打开门,只能看见漫天的星星,周围都是寂寞的山和树,是如刀片一样冷冷的风,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十月过后,山上就将迎来第一场大雪,面对那份寒冷、那份寂寞,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承受啊。

他爱人吴世美在视频中声泪俱下地向游队长倾诉道,我们家君维呀,一个大学教授,我从来没有想到,五十多岁了,他还去吃这样的苦!游副队长也很感动,向吴世美安慰道,嫂子,您要理解他!他五十多岁还愿意出来,说明他在心里面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除了感动之外,我们更要佩服他这样的精神!

进驻咸宜帮扶集团的其他干部,他们都来自农业、水利、金融、项目管理等领域。像秦明山队长,他是干了14个月扶贫工作后又转战乡村振兴工作;游副队长呢,以前一直在负责联系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魏成亮有项目策划和管理经验,吴向东有山区工作经历,林英茂长期从事项目招投标工作,向本安擅长农业农村工作,游启胜懂三农金融工作,他们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刘丽霞更清楚地知道,在他们坚强的背后,其实都不容易,都有柔弱的地方。

秦明山队长不但站位高,看得远,干工作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兢兢业业。

他爱人得了白血病,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化疗一次,远在深山的他根本无法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作为女人,刘丽霞或许体会不到秦队长这位男子汉内心的那份隐忍,但一定能够体会到秦队长爱人对于自己丈夫的那份依赖和关爱,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这份依赖会更加深重。

一次,石柱的一家兄弟单位第二天要过来交流,他的堂弟过世,正在“坐大夜”的他连夜马上赶回;还有一次,他的兄弟媳妇去世,开州一位领导要过来考察,他中午一点准时赶回咸宜,一点儿也没有影响下午的接待工作。

明月村回乡创业的李永周家挞谷子,帮扶集团的干部们都参加了,挞到一半,有人发现秦队长的手在流血,一看,手上还贴着纱布。原来,秦队长输完液就急匆匆赶到聚丰岩稻田里,抓起谷把子就挞,竟然忘了自己感冒还没好。

游睿副队长也不容易。

今年他37岁,正是精力正旺的时候。记得刚来那天,看见有村民正在插秧,他二话不说,挽起裤腿,跳下田,就插起秧子来。看见他插得娴熟利索,整齐规范,老百姓还夸他:“嘿,这位领导插秧还插得好呢!”游副队长笑着说:“农村娃儿,啥农活都会!”

游副队长是市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副处长,乡村振兴是他的重要本职工作之一。今年以来,为了使工作队的工作与咸宜更快更好地对接,他先后跑了两趟咸宜,并主动请缨到一线作战。在平时进村入户时,他都会随身带着一个记录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有时晚饭后散步,他也会跟着村民“逛田坎”,把村民的想法记下来。他还告诉刘丽霞他们,说等以后乡村振兴工作结束了,要写一部关于驻镇工作队的长篇小说。

游副队长是三个孩子的爸爸,而且孩子都还小。大的女儿上小学,两个双胞胎儿子还没上幼儿园。在当初决定来咸宜的时候,爱人向他哭诉道:

“你这一走,就是两年,我一个人,要上班,要带三个孩子,怎么得行!”

“老婆,你要理解!我是有组织的人,这两年挺过去就好了,到时候我再来弥补。”游副队长柔声安慰道。

每天早上,爱人把女儿收拾规矩后开车送到学校,一旦遇上堵车,急得直哭,因为两个孩子还在床上睡觉,如果时间耽搁久了两个醒来,哭闹着找不到妈妈,滚下床来,弄出个事情怎么办;晚上,女儿放学,爱人就给两个孩子穿上睡衣,放在车上,一起去接女儿放学。

更为重要的是,不管是游副队长,还是他的爱人,以及他们的孩子,五个人中,每个人都必须很健康,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生病,任何人生了病,都要出问题。恰恰游副队长两个双胞胎儿子,是早产,抵抗能力弱,经常生病。双胞胎,一个生病,另一个也跟着生病。如今,山高路远,游副队长回去一趟很不容易,经常累得爱人在家里偷偷地哭个不停……

想到这里,刘丽霞的双眼已噙满了泪水…… 

刘丽霞更想到了村里的老百姓。

自从进驻之后,通过他们不断地宣传乡村振兴,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有改变,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在行动上也在慢慢配合。但也有极少数人,还没有从脱贫攻坚中转过弯来,还有“等、靠、要”的思想。

一次大雨后,村里一农户的一棵老核桃树倒在了院坝里,挡住了路。该农户找到刘丽霞,要求村上拿钱请人解决。刘丽霞回答道,这种小事,你找两个邻居帮忙一下就可以了啊!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说,以前都是村里解决的啊。

刘丽霞意识到,该农户还处在脱贫攻坚的思维里,还在等村上帮他做。如果满口答应,以后遇上其他什么事情,原本自己可以解决的,他们都会找上门来,这样会滋生他们的惰性。一方面要为老百姓着想,一方面也要把握好这个度,要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后,刘丽霞一方面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一方面叫他找了两三个邻居,三下两下,就处理了。

五社的一位老人,七十多岁,叫吴胜桃,以前摔倒过,走起路来,腿脚有些不灵便。吴胜桃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孙子在上大学。一次下村调查返回村里路上,刚好经过她家,因为已经傍晚了,屋里黑黢黢的,刘丽霞看见她一个人在正屋旁边的偏搭房里,佝偻着背,摸黑宰猪草。万一宰到手怎么办?怀着这份担心,刘丽霞走过去,问她怎么不开灯呢。吴胜桃告诉刘丽霞,开关坏了。

开关坏了,很简单啊,换一个就是。见吴胜桃邻居也在旁边,刘丽霞就给邻居讲,请明天帮忙换一下,邻居爽快地答应了。意想不到的是,三天后,当一直挂欠着这件事的刘丽霞再次经过吴胜桃家时,看见仍然没有换。一打听,才知道,吴胜桃叫邻居不要换,说村上晓得换,不要钱。难怪一直坏着,原来是在等村上来换呢。刘丽霞明白了。

见说不通老人家,刘丽霞摸出手机打给吴胜桃儿子,告诉了情况,叫他自己找亲戚或者邻居换,如出一辙,结果她儿子也是这样的口吻,要等着村上换。

回到村里,刘丽霞把这个事情给村支书冯世平讲了。

“算了,拗不过他们,明天我去给她换了。”冯世平一听,见怪不怪。

“下不为例,我得给她儿子讲,不能太依赖村上!”刘丽霞也执拗起来。

其实,大山里面老百姓,他们待人和善,民风都很淳厚朴实。

刚来那阵,在办公室对面,一位八十多岁的婆婆,卖小食品,每次看见刘丽霞都是一个人很早上班,很晚才下班,就抓一把糖,蹒跚着悄悄走过来,硬要塞给她。“婆婆,您这个是拿来卖钱的,我要给钱!”几番客气后,婆婆还是坚持不要钱,刘丽霞觉得很不好意思,几天后,她给自己买水果,也给婆婆两个。一来二往,“婆孙”二人亲密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大山里面的老百姓,更加懂得感恩。

随便走到哪个山旮旯里,遇见一棵千年红豆杉,他们都觉得是神树,不能砍,不能烧,有的还扯上几尺红布挂在上面,表现出他们的善良和仁慈。

从几代人住的老屋搬下山,有些东西搬不动,可以不要,但不会忘记把毛主席像、习主席的画像恭恭敬敬地带走,他们一定要张贴在新房堂屋的正上方,一进屋,抬头就能看见。问他们为什么要贴两位主席的画像,他们说:“毛主任让我们翻身农奴做主人,习主席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还住上了新房子!”话语里满是敬畏和尊重。

不管是在开州大进镇,还是现在的咸宜,每次下村去,老百姓都很热情端板凳,拿胸前的围裙抹了又抹,叫屋里坐,还拿出核桃、瓜子、花生、干果等给吃。但不给倒茶,而是把家里面的红牛、王老吉等拿出来给她喝。最初刘丽霞不理解,后来才明白,红牛这些饮料都是从送钱参加婚丧嫁娶的桌子上拿回来,平时舍不得喝,攒下来的。而茶呢,家家户户都种得有,是不花钱的。在他们看来,花钱的东西,才是珍贵的。只有当真正的客人来了,才拿出来喝。老百姓懂得感恩,你给他一点点好处,他们都会永远记住。

刘丽霞老家在达州,小时候,她见过母亲把谷子用石磨磨开,然后用竹筛筛出糠壳,就是白花花的大米。今天会上老百姓提到的吹糠见米,她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见效要快。

刘丽霞心头更清楚,他们呛她,也没有什么恶意。他们也迫切地想加入到乡村振兴这个大潮中来,但乡村振兴一时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益,他们心头堵,着急。老百姓急,刘丽霞心里也急。老百姓想见到效益,他们也想看到成绩啊。


所幸,遇到了陈帅。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正是看到了陈帅这个人才,刘丽霞不顾一切阻力,把陈帅这个开州外地人引了进来,从而成功打造了“咸宜印象”。

为什么引进的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个外地人呢?

其实,在引进陈帅之前,刘丽霞也找过村里其他年轻人。

如前面所提到的,在乡村振兴来临时时,个别年龄稍长的老百姓还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而也有一些年轻人,怕主动,他们还在观望政策,等待机会。

但机会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它是不等人的。要等,也是等那些有准备的人。

通过对咸宜考察后,刘丽霞发现咸宜及其周边很多农户的农特产品因缺少销售渠道,卖不出去,电商是年轻人创业打开局面的一个机会。刘丽霞把这一发现给村支两委讲了,但村支两委也找不到合适的人。

在这期间,刘丽霞认识了村里一个叫詹勇的年轻人,通过交流,詹勇表现出想做的意愿。刘丽霞也去了詹勇家里面很多次,和他倾心长谈,希望他敢于吃第一口螃蟹,把咸宜的电商搞起来。但詹勇犹豫不决,说再等等政策。

这时候,半路上杀出一个陈帅,说他来搞。

“你来搞,可以,但没有什么政策!”刘丽霞直言道。

“我不要政策!我有经验,有资金,我自己来搞!”初次见面,陈帅显得有点傲。

“越是说不要政策,越是想要政策!”旁边的冯支书插了一句。

“会不会是来骗钱的,等把钱拿到手了,就跑了!”毕竟有詹勇纠结在先,一个外地人这样信誓旦旦,说不要政策自己来搞,刘丽霞也狐疑起来。

“我们想去开州了解一下!”最后刘丽霞和冯支书商量做出决定。

“欢迎!”陈帅依旧回答得自信、果断。

第二天,他们驱车前往开州。

原来,陈帅不但有稳定的事业,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不仅在开州经营着一家电商,而且还在老家开了一家叫“逸闲山庄”的农家乐,曾获开州区优秀电商、重庆开州区第一期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选为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第四次代表开州区代表。难怪他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而接下来和陈帅的几次倾心长谈中,刘丽霞发现陈帅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年轻人,还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从而更加坚定了刘丽霞支持陈帅办下去的决心。

陈帅的两个孩子,都是儿子。大的孩子,今年满九岁,但在出生后,属于先天性脑瘫,智商发展比同龄孩子慢些,手脚显得不协调,不灵活。但陈帅夫妻俩并没有抛弃孩子,为了治好孩子的病,陈帅也不得不放弃在福建的事业,回到开州老家。夫妻俩四处求医,几乎花掉了当年创业挣下的所有积蓄。所幸,遇见一位广东佛山的老医生,他建议把孩子带到山里面放养。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山里面空气好,孩子一天到处跑,慢慢地,孩子不但感冒少了,身体长壮了,更关键的是,病情也慢慢减轻了。正是在山里面带孩子的这几年,陈帅顺便开起了农家乐。

在开州,陈帅认识一位姓刘的老年人,住在海拔1600多米大山深处,每次陈帅过去,单边开车都要近两个小时。按照陈帅的话说,这对老夫妻,在他最颓废,生活最低迷的时候,一直在支撑着他们坚强地走下去。

老夫妻的儿子早年在外打工,后因故去世,妻子改嫁,把孩子留给了老两口,老两口就靠卖农特产品供养孩子上学。

“老年丧子,他们都能够坚强而乐观地去面对,我们那点困难,算什么呢?”陈帅感叹道。

每次去他们家收购农产品,他们都非常热情,多远就喊陈帅,进屋坐,进屋坐,还给弄饭吃。看见那个孩子,陈帅也想到自己的孩子,心里面自然就多了一份温暖和柔软。后来,陈帅每次进山,都会给孩子带一些零食、书本等。有时候,还会带上自己孩子一起去看看他们,和老人的孙子玩耍,就这样,两家关系处得很好。在后来孩子上初中、高中,到考上大学,陈帅一直都以公司名义在资助着孩子。

“做人要积善积德!我来咸宜,既能挣到钱,又能带动一些人,帮助一些人,何乐而不为呢!”具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正是刘丽霞需要寻找的。

“爱出爱返,福往者福来”,怀着这样的情怀去经营企业,企业会差吗?现在正是需要大量引进人才的时候,这样的人才,还忍心拒绝吗?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丽霞没选错人,就连当时还对陈帅有些质疑的冯世平村支书,不但把自家猪场腊肉的销售业务给了陈帅不说,这个地地道道的咸宜人还和陈帅成为了好朋友,他们还在考虑一起投资,选址建民宿呢。

陈帅从农户手中收购的天麻、羊肚菌、党参、大脚菌、蜂蜜、茶叶、腊肉、干竹笋、干土豆片等等农特产品,已达40多个品种,开业当月就销售三十多万元,后来几个月,销售额节节攀升。10月23日,还代表咸宜镇,参加了由帮扶集团在重庆市少年宫举办的团市委城口县农特产品专场展销会,引爆山城。

在展销会上,陈帅向新闻媒体介绍道,我们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农特产品都是从当地老百姓手里收购并进行包装、加工后售卖,在保证农特产品质量的同时,解决了老百姓销路的问题。市民可以在小程序上下单,从而打通了农产品到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而在咸宜镇上,原本只有陈帅一家电商店的那条街,现在餐饮、饭店开了好几家,超市也跟着开起来了,俨然成了电商、美食一条街,人气一下子旺了起来,县上、市里一些领导来到咸宜,都要前去考察一番,并大加赞赏。“咸宜印象”,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咸宜的一块牌子。

正是成功引进陈帅这样的人才,在咸宜建立了“咸宜印象”电商后,老百姓对刘丽霞开始刮目相看。工作局面打开之后,刘丽霞信心上来了,村民们的信心也跟着上来了。


有了电商“咸宜印象”,刘丽霞趁势追击,果断举办了第一堂“青年夜校”。

8月23日,刘丽霞回到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向部长杨春渝汇报工作,提到根据重庆师范大学、北京清华大学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整个咸宜镇年轻人中,百分之八十的文化水平都是高中以下,有的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表格都不会填。刚汇报到这里,部长杨春渝提醒她,在大山里面,中青年人非常重要,要想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但他们的文化素质都不高,能不能通过办夜校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呢?

在当天回咸宜路上,“夜校”二字一直在刘丽霞脑中萦绕,第二天,刘丽霞走访了七八个有激情的年轻人,还建立了一个群,在就“夜校”相关话题上,大家激情满满,各抒己见,他们如饥似渴,都非常支持办起来……

夜校的学生有了,讲什么也有了,一不做二不休,说干就干,准备资料,制作PPT,发布通知,一切准备就绪后,10月13日晚上7:00,在城口县咸宜镇咸宜村“青少年之家”,一所乡土气息浓厚、课程实用的“青年夜校”开班了。

当天晚上,咸宜镇从事不同行业的20余名年轻人,他们改变了以往的习惯,不玩游戏了,不耍抖音了,也不聚会喝酒了,早早地吃过晚饭,像一个个刚刚开学的小学生一样,怀着激情和期盼,挤挤挨挨坐在青少年之家的教室里,单等“刘老师”来上课。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非常大的不同。脱贫攻坚时候等靠要的思想不行了,乡村振兴要让我们真正投入进去,要站在风头浪尖上,抓住机会!”

“现在的咸宜,就是一个风口,一旦做起来,就会成为焦点!我们的‘咸宜印象’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我们咸宜现在缺少的不是销路,而是产品。产品出来,不愁销路,因为除了陈帅的‘咸宜印象’等着大家的产品销售外,党和政府还有消费帮扶等政策……”整个教室,安静得出奇,似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课桌上摆放的果盘一直满满的,谁也没心思去动,只听见刘丽霞清晰而干净的声音在激越地响起。

一个小时的夜校很快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放学后,大家聚集在教室外面坝子里,纷纷议论着课上的内容,都舍不得离去,他们的激情已被点燃,他们的思想在相互碰撞着:

“我要把养鸡和旅游结合起来搞一个产业!”前阵子没抓住电商机会的詹勇,举着紧紧握起的右拳,狠狠下了决心;

“我要养猪!我既要抓住城口老腊肉这块牌子,更要抓住乡村振兴这股东风!”一直在寻找创业机会的罗斌显得很激动;

“我要搞民宿!我要回去说服我妈妈!”朱旭的爸妈在镇上搞住宿,朱旭想搞民宿,但他妈妈一直不放心让他独立出来搞。夜校,也让他坚定了决心。

“我要搞山地鸡养殖!上次刘书记专门去我老家考察了,说可以搞!我家里面除了母亲没事做外,还有两三个亲戚也闲耍起的,我投资,他们来搞!”巾帼不让须眉,在咸宜镇上开了一家美容店的山妹子腾世辉也来劲了。

“刘书记说养鸡上了五万只就可以享受政策,我们可以联手起来搞!”有人这样提到。

……

一夜之间,咸宜夜校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满山飞;又像一颗石子,投入到咸宜这个湖中,掀起了阵阵波澜,并迅速产生一种“蝴蝶效应”,向四周大山慢慢扩散开去。

大山厚重,苍莽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