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作协工作 > 正文

聚焦作代会|奋力推动重庆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2年2月17日      

重庆市文联、市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回顾过去五年,全市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扎根巴渝大地、讴歌伟大时代、贡献精神力量,发出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重庆之声。全市文学园地百花竞放、生机勃勃,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全新景象。


高举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导向


始终坚持文学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市作协将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转化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重庆文学焕发新气象、取得新成就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市文学界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精神面貌更加昂扬,为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市作协秉持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对重庆这座城市的深情,把充分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市作协选派40余位作家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走进基层社区、贫困山区,交通、旅游、卫生、生态环保一线,从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和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推出一大批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的优秀作品。面对全新的传播形态和文学生态,市作协在守护《红岩》、重庆文学院、《重庆文学》主阵地的同时,优化调整重庆作家网、“红岩文学”微信公众号,开展向图书馆、社区群众赠书活动,不断提升文学作品的可及性,努力唤起社会回应和读者共鸣。

始终坚持引领社会风尚的价值取向。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认真开展市委巡视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对事关立场、原则和根本的重大问题,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同时,市作协深入开展文学领域综合治理,召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组建重庆市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委员会,制定出台《重庆市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积极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倾力彰显文学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牢记“国之大者”,重要关头文学始终在场


  

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场。市作协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脱贫攻坚和城市提升等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工作部署,签订“四川重庆文学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川渝作家环保行”“川渝作家达州行”,举办“沿着高速看中国·重庆”征文大赛,编辑出版“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文学作品专号,《脱贫攻坚手记》入选中宣部、农业农村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太阳出来喜洋洋》获得国家乡村振兴局“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展示展播优秀奖,加入了全国文学界投身伟大时代、讴歌人民奋斗的大合唱,共同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荣光。


走上重要历史节点的考场。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刻,市作协举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原创诗歌散文朗诵会、“放歌十九大、逐梦新时代”诗歌散文大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诗颂祖国活动、“我爱你中国”主题创作,举办“世纪红船——庆祝建党100周年诗歌朗诵会”、开展“百年荣光”文学创作行动,全媒体刊发主题作品1000余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重庆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登载重庆文学作品2000余篇(次),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自觉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疫情突然爆发的艰难时刻,全市文学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大批作家聚力书写抗疫故事、点燃精神火炬,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平台、重庆日报、华龙网、重庆作家网等平台连续推出抗疫作品500余篇,《红岩》《重庆文学》推出抗疫日记、社区抗疫作品专辑,全市30余个基层文学组织通过各类平台发表作品4000余篇。许多作家执笔逆行,深入医院、社区、村居、街头等抗疫前线采访写作,以昂扬向上、感人肺腑的文学力量,诠释伟大抗疫精神,发挥了文学记录时代、讴歌英雄、慰藉情感、鼓舞士气的独特作用,弘扬了灾难面前重庆作家挺身而出的光荣传统。

 

坚守高远理想,倾力奉献优质精神食粮

 

用规划巩固创作基本面。市作协编制重庆当代文学创作规划、重大题材创作规划、文学创作“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重庆文学创作选题指引方案,统筹发布年度选题与季度选题,特别是围绕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伟大成就、讲好重庆故事推出创作成果。市作协修订完善《重庆作家在全国重点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奖励办法》,兑现落实500余件全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奖励政策,在市属媒体开辟“重庆作家”专栏,刊发60余位作家代表作品。近几年来,新推出《山城的黎明》《铁血七曜》《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红色掌柜》《太平门》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30余部,《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作品选》《远水》《无声之辩》《时间升起》《闪电与根须》等现实题材作品100余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用项目激发创作增长点。市作协实施重庆市文艺项目资助计划,五年来共扶持优秀作品129部,安排定点深入生活项目51个。推荐申报16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项目、少数民族重点作品项目扶持,2部作品获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扶持,2部作品获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扶持。《贺拉斯诗全集》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露水硕大》《逆风歌》获得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面包男孩》获得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工程”一等奖。另有6人次分别获得人民文学奖,《诗刊》“陈子昂年度诗人奖”“陈子昂青年诗歌奖”,百花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等奖项,1位作家获第六届徐志摩诗歌奖,12位作家获冰心散文奖,8部作品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更多重庆作家和作品登上文学“光荣榜”。


用评论把准创作方向盘。市作协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学评论工作的通知》,召开文学评论座谈会、现实题材创作研讨会,推出评论年选等一批理论成果。发挥高校优势与理论平台作用,在《红岩》《重庆评论》《重庆文学》开办“巴渝文脉”“观点”等栏目。落实重点作品理论研讨制度,举办40余场作品研讨会,组织重庆文艺评论家在光明日报、文艺报等重要报刊发表评论文章。精心组织评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重庆文学奖(含少数民族文学奖),评选推出40部获奖作品;举办第五届、第六届红岩文学奖,第七届巴蜀青年文学奖,推出近30部获奖作品。重庆文学评论密切关注本土文学发展现状,主动回答时代课题,成为研究重庆文学、观察重庆作家、评价重庆作品的“风向标”。


坚持守正创新,改革变量实现创作增量



抓改革,在服务效能上做增量。市作协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总要求,切实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深入开展“红色文学轻骑兵带头人”下基层活动,制定实施《重庆市作家协会兼职副主席联系指导区县(行业)作协的工作方案》,每年前往联系区县实地指导和开展工作,举办文学讲座近百次,实现了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学工作者拓展。


搭平台,在作品影响上做增量。市作协承办、举办“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中国诗歌节”“《民族文学》年度奖”颁奖典礼、“重庆文学周”等具有全国影响的重点活动,组织鲁奖作家进库区、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举办文学公益讲座和全国散文家笔会、全国批评家笔会、“缙云诗会”,建成重庆作家原创作品陈列馆,邀请著名作家评论家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民族文学》、鲁迅文学院负责人参加“中国著名作家看重庆”等系列活动,增强本土与外界的对话能力,塑造重庆文学开放包容的新形象。

抓融合,在新文学形态上做增量。市作协指导成立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举办“书写新时代·网播正能量——重庆网络文学大会暨全国知名网络作家重庆行”主题活动,组织200余人参加全国网络作家在线学习培训,发布《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对网络文学方向引领和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注册网络文学创作者达4万余名。市网络作协与阿里文学、阅文集团等全国10大网络文学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余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游戏,300余部作品被有声改编,500余部作品输出海外,让文学通过网络引导读者进步、陪伴网民成长。


抓基层强基础,壮大重庆文学有生力量



纵向到底构建大格局。市作协完善指导区县作协工作机制,组织专业作家前往区县开展活动,指导基层作家创作3000余人次,市和区县两级联动共建文学创作基地,打造了一批文学创作基地、校园文学创作实践基地,基层文学基地达到8个。各区县作协因地制宜、奋发有为,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局,党委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许多区县设立文学奖项、落实项目扶持政策,为加强区县作协组织建设、推动文学事业发展作出有益探索,让作协的环境更优、氛围更好。


横向到边开辟新空间。市作协支持新建电力、金融、地质作协,全市行业作协达到8家;重庆翻译家学会纳入市作协管理,主管文学社团达到9个。各行业作协围绕重大主题组织文学创作,展示行业风貌,举办文学大讲堂,推出优秀作品集,书写经济社会发展多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为重庆文学增添了亮色。各文学社团加强创作与活动策划,开展“对春天说爱”诗歌朗诵会、“美丽母城·诗颂渝中”等主题活动,在队伍建设、文学创作、活动开展各方面卓有成效,让文学的笔触更深、舞台更宽。


连线成面壮大生力军。市作协实施《重庆市青年作者帮扶制度》,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青年作家改稿会,举办“吹响新时代文学号角”创作讲习班、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以及“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根河之恋》的写作”等论坛讲座,受众超过1000人次。除此之外,市作协选派参加中国作协与鲁迅文学院培训40人次,完成2轮58位青年作家“结对子”帮扶工作,16人次获评文学创作专业职称。相较五年前,在渝中国作协会员增加59名,达到201人,市级会员增加428名,达到2113人,分别增长41.55%和25.4%,让创作的力量更强、品质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