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乡村振兴专栏 > 正文

美丽乡村|南岸作协散文作品小辑(二):陈猷华 素述 田亚非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2年3月25日      


南山上的美丽乡村

文/陈猷华


从南山植物园往山林间再前行数公里,有一处非常幽静、非常美丽的地方——这就是名列重庆市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放牛村。

初夏的一天上午,我们南岸文艺志愿者一行步入放牛村大竹林组的“康居佳苑”。只见四周林木茂密、道路整洁、堰塘潋滟、民居敞亮,环境十分清幽,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最让我们钦慕的是绿树掩映下的一个个小院。房舍虽然多数还是农村常见的样式,人字形房顶,青砖为柱白壁为墙,但线条鲜明,整齐洁净,让人感受到传统民居的纯朴和美观。这些房屋附属的宽敞院坝更显得时尚一些,一般都搭建有露台或平台,或者有小回廊,上面安放有西餐桌、休闲椅,桌上的插花和小摆设充满艺术趣味,四周甚至院坝的各个角落都散布着大钵小钵的花草。一座座院落在爱美的主人精心装扮下,显得别有情调,雅致、清新、率意。

村干部告诉我们,放牛村建成美丽乡村,跟政府的大力扶持分不开。南山街道办事处为了改善村容村貌,近年来整合各类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放牛村整体风貌环境进行了改造,重点对农村房屋的院坝、屋面、围墙、广场、堰塘、绿化等进行环境整治,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与放牛村结对帮扶的南岸区供销社,还拨付资金支持该村建设网络平台“生态放牛村”公众号。

村干部还介绍说,现在环境变好了,原来搬迁到其他地方的村民,看见自己的乡村建设得如此美丽,就又搬了回来,并重新改造了住房。“康居佳苑”的这些美丽小院,可以供人长租短住。我们进去参观的一户,就是渝中区一位市民租住的,租期长达三十年。租赁户对这座院落按个人喜好重新作了改造、装修,使其既保持了传统巴渝民居的特色,又增添了时尚元素。院坝里鲜花簇拥,露台四周栏杆环绕,主建筑旁边的开放式厨房以及靠墙的旋转楼梯,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闲逸。

如果有闲暇有条件,尽可以在这里选择一处院落,享受朋友亲人小聚喝茶聊天的乐趣,也可以独享安静时光。屋外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味道和气息,清晨耹听鸟叫虫鸣,傍晚闲观夕阳西下,会感觉一切凡尘杂事全都烟消云散,与自然的深度融合让人身心分外愉悦。

我们继续沿着整洁的沥青路道缓缓前行。走过一处堰塘上的曲栏小桥,迎面又是清爽的小楼群。只见环绕几座小楼的围墙墙面,竟是用半圆竹片铺成的,上面还题写有一篇讴歌乡村振兴的《放牛村赋》。在另一段围墙上,更独出心裁地用瓷盘作装饰。这些瓷盘脸盆般大小,白底青花,中间烧制有从“立春”、“雨水”到“小寒”、“大寒”的24节气名称。24个瓷盘按照从春到冬的顺序在墙面中间伸延下去,形成独特的风景。这绝对是放牛村的艺术创新,令游人击掌叫绝。

再往前行,蓦然发现农家小院的门边墙壁上,都挂有“家风家训”的牌匾。只见一户周姓家庭的“家风家训”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气生财。一胡姓家庭是:勤劳善良,勤俭节约,团结乡邻。胡家门边还挂有由重庆市文明办、市生态环境局等六部门授予的“重庆市最美庭院”奖状。怪不得这里的一幢幢小院都是那样整洁清爽。

我们在放牛村转悠,真个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介绍,放牛村党支部把乡村振兴与创新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倡导邻里相互帮助,要求党员带头传播孝老爱亲、勤劳守信等崇德向善理念,通过评选“家风润万家”和“整洁庭院”等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及淳朴民风,从而实现了放牛村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由此想到,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的,放牛村的乡亲们正努力奋斗,共同致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南山梅花笑意扬

文/素述

       

凌寒而来风霜礼。早开的梅朵,在蓝天下昂首,全然没有雨压风吹的痕迹。

陶渊明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再一抬头,眼前红彤彤一片,非丝非菊。红得鲜艳、红得灿烂、红得耀眼、红得……

这儿为什么这样红?可以说,红得真实、红得现实、红得浪漫、红得传奇。

这里有蒲公英、灯笼草、野葱、荠菜、白蒿;这里有花池、假山、红梅、雀梅、指甲花、山茶花、三叶堇、蝴蝶兰等种种奇花异草;这里有鸡、鸭、鹅、兔漫山遍野疯跑;这里有玻璃大棚、玻璃廊桥;这里有美味佳肴,这里有青山秀水、曲径通幽、腊梅飘香、风景如画。这里山美、水美、景美、食美,人更美!这里别有洞天,堪称人间仙境!

瞧那几株鲜艳的腊梅,它们的暗香在园子里四处浮动,引得晨练的老人孩子频频驻足。老人们口中啧啧称奇,不住点头。孩子们张大瞳孔,立在树下久久不肯离去。

说如今,却也离不开话当年。号称“山城花冠”的南山,当初的荒山野岭,面临的却是另一番境遇,连野兔也不愿意来打洞、小鸟也不肯衔草落窝。

为了糊口谋生,头顶沧桑的父亲,根本来不及望一眼鲜嫩的梅树花苞,也来不及跟临盆的妻子说声“抱歉”,更来不及跟即将降临的儿子打个照面,就远赴他乡。

陪伴孩子成长的,只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母亲。岁月已经转过了一轮甲子有余,当年的幼儿如今也已经两鬓染霜。回忆起往事,依然意难平!母亲啊,您无论严寒酷暑,为了撑起这个家,四处奔波。多少回您出门,深夜才归。儿子问妈妈,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出去,不累吗?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望着高高的南山,口吐芬芳,南山的梅花,可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妈妈累是累,完成了该做的工作,心里一高兴,也就感觉不到累啦!

“儿子,把那根丑木拐拿来,我们到双龙村走一走。”

那时还没有“盆景园”一说,只见村民的土院墙边角,零零散散摆放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瓦盆和石钵。里边栽种有盘虬卧龙的老树桩,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石榴,有籽粒亮晶晶、既好看又好吃的果实……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娃娃,你晓得这南山,山高路陡坡多地少,农民单靠种植粮食蔬菜难以为生,有些老农只好改种植花卉苗木。但是,听老乡讲,有些老树桩已经培育了两三代,还舍不得出手换两个盐巴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愿意把自己还没有‘盘活’的盆栽勉强卖出去,要做‘景致’就要做好了才作数。丑拐杖,就是大爷家祖传的枯树枝做的宝贝呢!”

儿子的内心震撼了!为了培育满意的盆栽,农人坚守两三代,需要多大的恒心和毅力啊!

干一行爱一行,干好这一行!年轻人,爱上了生养自己的这一片大山热土!

南山,是重庆主城区的肺叶,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旅游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客人们吃住放心、养生顺心,父母教子女、哥姐带弟妹,村民们把自家院子,渐渐嬗变成了“疗养式农家乐”,继续充分发挥南山优势,开拓“南山康养朝阳产业金字招牌”的新路。

心中有乐,再苦再累也不觉得。这些腰包鼓起来的村民,这些古道热肠的山里人,投入到更多的社会公益事业中。2020年7月,南山上,多家乡村酒店,因为参加“向驰援湖北医护人员致敬”大型公益活动,获得了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和重庆市农家乐产业协会颁发的“爱心公益企业”荣誉证书;有多人被评为“抗击疫情 守护家园”先进个人。

晒着暖暖冬阳的客人眯缝双眼,倚靠着玻璃廊桥的栏杆,抿着店家老板亲自泡制的山茶,一副对联就脱口而出:“山里人,山外人,相亲相爱一家人;讲诚实,守信誉,新老朋友如亲人!”缕缕清幽香气扑鼻而来。睁眼、扭头,胡子拉碴的男人怀抱一束束梅树丫枝,憨厚地咧嘴一笑,“专门跑到双龙井边上剪枝,那里水分足、花枝嫩……”好一幅“采梅双龙井,悠然望南山”的意境图!

有几朵还含苞待放,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捂着脸不敢睁眼;有几朵黄色泛红的花心已经从又大又圆的花瓣中探出头。

腊梅,顾名思义,不是应该开放在腊月间吗?为什么这才挨近冬月,就有梅花了?

南山人仰望南山,不无自豪感,人勤花开早啊,南山人用勤劳和智慧浇灌了早开的梅花。

当腊梅绽放时,就会感受到春的气息。眼前的南山人,正像那扎根泥土的腊梅树,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南山梅花的笑意,融化了冬日寒气!


又是一年橘黄时

文/田亚非


离忠县县城不远的黄金镇,有个博富文柑橘基地,听说橘子黄了。于是,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末,我和朋友决定驱车前往,准备畅游一番。

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车子一路畅通。二十分钟后,车子左转驶上了一座长七八十米,宽十米左右的大桥。

桥下,一排长满青苔的跳墩保留着岁月的痕迹。

车子驶过山坳口,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三面青山,环抱着一大片平整的田野。山脚下,一栋栋青砖白墙砌成的农家小院依山而建。偶尔传来几声狗叫鸡鸣,让我们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拐过一个弯,一股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两排整齐的行道树后,栋栋乡间别墅一字排开。宽大的门廊,雪白的墙壁,橙黄的坡屋顶,如果不是偶尔可见的农具,我真感觉到了度假小镇。

这是当地的居民点。

此刻,通往山脚的路上排满了各地柑橘经销商前来拉货的车辆,我们只得下车步行。

路旁,是一块块碧绿的菜地,我们闻到了久违的泥土清香。一条小河从菜地旁蜿蜒而过,流水淙淙。

田间,挺立着一排排金黄的稻茬。这是当地特有的再生稻,第一次收割后,一个月左右又吐出新的穗来。这种大米,香香糯糯,名扬四方。

 田野中心,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厂房。这座占地一万平方的现代化厂房,是一家美国公司“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斥两亿巨资投资修建的。

他们为这片土地而来。

当地村民抱着期待,怀揣忐忑,走进工厂大门,变身成了技术工人和管理者。他们在厂房里精心育苗,嫁接,然后小心地一根根搬到山坡上,挖坑,种苗,铲草,施肥,除虫,包果,采摘,装箱。

他们每天都穿梭在橘林里,风里来雨里去。而今,整个山坡挂满了金果,橘树给了他们最好的回报。

吃过颇具特色的农家饭后,我们沿着水泥路信步而上。

虽然已经知道丰收了,走近看,不由得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叹。半人高的橘树上,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橘子挨挨挤挤,成串成串地吊在枝丫间。有的枝条不堪重负,被压到了地上。叶子,成了点缀。

抬眼望去,只见一棵接着一棵,一排连着一排,一坡续着一坡,蔚为壮观。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老先生写下这句诗句时,是不是看到的也是这样的场景呢?

最让我们惊讶的是,树下的土质,并不是想象中的黝黑肥沃,而是有点泛红的碎石子地。

这一树树蓬勃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几位大姐正在下果,无拘无束地说笑着。看见我们,她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只见她们双手翻飞,身形灵活,硕大的柑橘在她们手里,就像变魔术一般,从树上转移到了背篓里。

就近的一位大姐给我和朋友各塞了一个果:“来,尝尝我们黄土坝的柑橘!”

我们连忙谢过。

凝视着手里这个黄澄澄的果实,我恍惚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它们从这里出发,快马加鞭,出现在长安达官权贵的宴席上。在酒杯光影的映衬中,和席间同样饱满圆润的唐代仕女媲美。也出现在历代文人的笔墨中,被他们吟诵:“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素奈丹橘,珍禽训鹿。”还仿佛看到大诗人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举着亲手栽种的橘树结的第一个橘子而欢呼雀跃。

那时,它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忠橙”

“快吃啊!一个橘子看半天,有啥好看的?”那位大姐看着我笑问道。

我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看着她笑了笑,把橘瓣送入口中。顿时,一股甘甜漫过唇齿,涌遍全身。

只见她四十开外,高大健硕,脸上因常年在野外劳作红扑扑的。额间,一滴滴汗珠正顺着脸颊往下淌。

“二姐,我已经摘了6背了,马上就要超过你了!”林中,一个声音响起。

给我柑橘的大姐挥手擦去汗珠,转头笑道:“幺妹,你年轻些,是要多摘点,好多办点嫁妆。”

这句话马上引来四面八方的打趣。

几辆摩托车“突突突”地开了上来。几个中年男子跳下车,大喊道:“装货了!装货了!”于是,林间的女人们呼啦一下,背着背篓嘻嘻哈哈地争抢着跑了出来。

这些柑橘,有的被经销商直接拉走,有的被拉到厂里,榨成果汁,再运送到世界各地商店的货架上。

看着她们如此忙碌,我们微笑着继续往上爬去。

爬到一个平台上,放眼一望,对面远远的山岭上,同样也是绿油油的一片橘林,林间闪耀着点点金黄。

听说忠县政府领导班子正在大力发展忠橙经济,打造忠橙文化。

我想,他们是有信心的。

因为有了她们。

一阵风来,满坡的橘树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仿佛在合唱着一首幸福的欢歌。

看着下面林子里忙碌的身影,听着她们欢愉的笑声,我突然明了了刚才的问题。她们滴下的汗水,就是柑橘最好的养料;她们的勤劳、朴实、豪爽、乐观,酿出了忠橙最醇美的味道。

她们,只是忠州儿女千年来的一个缩影。

她们的奋进,也是全国亿万乡村人民奔赴小康的真实写照。

时间过得真快。带着对她们由衷的敬意和祝福,我们悄悄下了坡,然后买了些农产品和两大袋柑橘,准备返城了。

车子驶出山口时,我摇下车窗,回首望去,告别满坡的金黄。待到来年橘黄色,我一定又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