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散文 > 正文

宋庆华:对不起的写作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宋庆华    日  期:2022年4月8日     

 

做梦都没想到过,浮躁、名利、虚荣三种“病理因子”夹杂一起,会酝酿成为我写作的“亚健康”状态。2013年,秋雨绵绵,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儿开始飘落,寒意乍起,冷反倒激起我心中的热,冲动之下,提笔就开始写一部长篇小说。也许是淤积太久,主题、人物、脉络清晰而了然,其他的诸如语言、典型塑造、故事情节之类的文学要素,我压根就没设想过,只管铆足了劲笔走龙蛇。一个月,也就三十天内在厚厚一沓A4纸上手写出二十多万字的《绝对意外》手稿,接下来急匆匆地修改、订正、录为电子版。在连向几家杂志社和出版社投送稿件均被撞得“哑口无言”后,我怨愤自己没日没夜地耕耘却看不见丁点收获,总以为文坛奇缺慧眼识珠的伯乐。所幸行将心灰意懒之际,稿件被公安部《啄木鸟》杂志相中,刊发在2014年的“夏季号”上,接着被选入当年的中国公安文学精选年本,2015年作为长篇小说出版。

对一个初涉文学创作的新人而言,这无疑是莫大的鼓励。薪将尽,火仍传,我的“亢奋”居然一发不可收拾,长篇、中篇、短篇到微型小说的创作接连不断,散文、随笔、小品文、诗歌在键盘上喷涌而出,这一写就是十年,脱手上百万字,触目大报大刊登载的《刑警的后脑勺》《蓝色阳光》《老干探》《手铐》篇什,摸挲已经出版的《绝对意外》《绝对现场》《绝对关键》《玉兰花开》和《江河作证》书籍,虽说年纪垂老阅历沧桑刻意将自以为是的神色掩盖在皮糙肉厚的老脸皱褶里,内心按捺不住的依然是满满的自信与傲娇,甚至自视为不是大家也是方家。

记不起是哪一天,不经意间读到一篇精美短文,说是一个青年作家乘飞机,见邻座的女士气质优雅自带书香之气,便主动与之攀谈,不一会儿就开始炫耀自己几年间就写了好几本书,想博取女士的称赞。果然,她听着竟两眼渐渐放光,且饶有兴趣地问起书名表示要买来一一拜读。青年作家垂目,不得不落寞地说投递了好几家出版社都没能出版,接着就埋怨世人不识货,天不遂人愿。她不再惊讶,平静地问他一年能写几本书?他说一年写三本吧,还请教女士能不能出出主意帮助他出版。她说,这好办,你把这事颠倒过来做就行。他轻蔑地说,你懂写作,也写书。她谦逊地说,我一辈子就写了一本书。他追问什么书,出版了吗。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个字“飘”。啊!这下惊到这个小青年瞠目结舌了,盯着这个气定神闲的长者半晌合不拢嘴。“你就是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玛格丽特只是微微颔首。故事没有下文,不知那位青年作家后续如何。但读完短文的我,心灵震撼是巨大的,应该说是被猛击一掌而振聋发聩。

玛格丽特写《飘》断断续续用了九年,反复修改又用了一年,到出版面世整整花了十年功夫,这过程还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差点夭折。1926年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丈夫的支持下,开始了创作,这部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女权主义小说,艺术特色十分显著,于1936年问世就引起轰动,被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传播,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被好莱坞以《乱世佳人》为片名搬上银幕,迅速风靡全球。玛格丽特·米切尔声名大振却谦虚地表示,《飘》文字欠美丽,思想欠伟大,她自己不过是业余写作爱好者而已。

《飘》这部百万余字的小说奠定了它在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充分体现了玛格丽特十年磨一剑,深刻体悟生活、精心塑造人物和精妙描写叙述情节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照她和她的作品,尤其是把写作的数量与时间的长度“颠倒过来做”的告诫,不禁躬身自问:自己这么写有质量吗?看似写出了这么多“作品”,有几篇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检验,会有经典吗?遑论这些甚高甚远的要求,实实在在地省视自己的每一篇文字,就问一个最起码的问题,对得起读者吗?

以往的闲暇时分,燃一支香烟,泡一杯普洱,浏览自己的作品,曾是一件多么惬意而自豪的雅事,如今同样是浏览,只是潜心用挑剔的眼光去读,居然发现那么多难以掩饰的错字错句错处,有的语意啰嗦重复,有的逻辑顺序错位,有的突兀拉杂,甚至横空飘出文不对题像是故意显摆知识性理论性的大段文字。再读脸红,细读汗颜,多读一篇就多一分难为情的惊悚。细思确实极恐,没能用恰到好处的文字叙述应该表现出来的韵味,没能描写出准确特有的景色,没能以文字写出形形色色的声音,没能激发读者愉悦的快感和审美的享受,更谈不上走进读者灵魂与之碰撞、交流乃至共鸣 ,反倒是这些粗劣的作品污秽了读者的感官,还白白地耽误了读者的时间,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样的写作实在是欺骗自己而对不起读者的写作,居然还敢发表出来面对众多火眼金睛的读者。

尽管从1995年11月从巴蜀作家丛书收纳几篇曾经发表过的通讯,报告文学集成《江河作证》小册子出版,到2013年开始文学创作,从“记下琐碎事,缀成千秋史”的积累与期望,奉行“随笔不随意,直抒胸臆当真切”和“笔之所至,心之所言”的写作信条,案头置放着丁玲先生的一句话:“好的作家应有一本立得住,传得下去的书”用于随时对照,也曾感慨“没有在黑夜锥心泣血反思过,不足以语人生”的体悟,但写着写着就丢失了初心,淡忘了信条,追求发表,追求标新,追求博人眼球,不管不顾地自言自语还自以为只要是真情流露便自成高格,不自觉地让“病理因子”累积成了亚健康状态而不自知,倘若不及时警醒,当滑入病态,以至病入膏肓而自毁写作之路。

真正的反思无异于痛彻肺腑的鞭笞,而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品,实践证明,有过苦痛的经历犹如历经风霜雪雨的禾苗,才会茁壮成长收获格外成熟的果实。试想那些巨匠大师哪个不是坎坷曲折艰难险阻的经历者,那些能够传之万世的经典哪部不是从痛苦中熬炼出炉的结晶体,虽然随着时光迁延而渐行渐远,其卓卓光耀永不湮灭。烛照之下,吾当在“痛”中反省,于“苦”中细思,抛弃自以为是的个性特点,尊崇常识,遵循规律,精心构思,慎重落笔再精雕细磨,而后放一放冷一冷,再行修改润色,哪怕一字不妥绝不脱手,有道是:“大匠不示人以璞,”吾非大匠但务必需有匠人精神,如此方才能写出对得起读者的作品。

动起来吧,彻底剔除干净“病理因子”,告别写作的“亚健康“状态,提振精神,蓄积养分,放飞思想,聚精会神写出让更多读者认可的精品,以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助推时代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