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质锤遇上文学会迸发什么样的火花?4月26日,在重庆市地质矿产集团川东南勘察公司一线基地,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重庆市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庶率领地质作家班凌霜、郑友、郑宇、张宗然、魏松希、李柄沂等7名地质作家与30余名一线地质队员坐在一起,深入研讨自然文学。
这是重庆市地质作家协会积极响应重庆市第五次作代会号召,选派优秀作家诗人深入一线指导基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题创作的文学实践活动第二站,此前,已选派优秀作家深入一三六地矿公司开展文学讲座、指导创作。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徐庶的讲座从文学母题入手,深入浅出,既结合中国文学史有理论深度,也结合创作实践有具体案例。
地质人钟情什么色彩?只此青绿。据悉,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地质队员,餐风宿露,青山作伴,绿色是他们心中最美的颜色。7名地质作家结合自身创作,对涵盖山水林田湖草题材的自然文学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释,并不时与基层地质队员互动交流。
川东南勘察公司下属渝赞公司经理雷家立是一名常年驻扎在非洲赞比亚的重庆地质队员,他表示,多年在赞比亚的地质勘察工作生活,值得用文学来书写,当地丛林多,风景独好,大象、狮子、羚羊等野生动物也很多,尤其是闻名于世的维多利亚大瀑布,每年七八月是最佳观赏创作时期。他希望在当地勘察项目部设立自然文学创作基地,发挥重庆地质作家在“一带一路”中的能动作用,吸引更多的自然文学作家和爱好者去赞比亚创作采风,传递中非友谊,书写地质故事。
川东南勘察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代兵表示,徐庶的自然文学讲座贴近地质人,入心,入情,对基层一线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有很强的指导性,对推动自然文学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有很好的催生作用。
互动环节,地质作家李柄沂还现场朗诵了徐庶的诗歌《人和》并作了交流发言。(郑宇 张宗然)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